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韶,字元伯,学涉有器量,与弟彦、虔、蕤并为孝文赐名焉。韶又为季父冲所知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爵姑臧侯,除仪曹令。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依例降侯为伯,兼大鸿胪卿,黄门如故。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曰:“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帝称善。迁太子右詹事,寻罢左右,仍为詹事、肆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帝自邺还洛,韶朝于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东宫,或未至此也。”
宣武初,征拜侍中,领七兵尚书,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以从弟伯尚同咸阳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及吕苟儿反于秦州,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率众讨之。事平,即真,玺书劳勉,复其先爵。时陇右新经师旅,百姓多不安业,韶善抚纳,甚得夷夏之心。
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后出为冀州刺史,清简爱人,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明帝嘉之,就加散骑常侍,迁车骑将军,赐剑珮、貂蝉各一具,骅骝马一匹,并衣服寝具。韶以年及悬车,抗表逊位,优旨不许。转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正光五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曰文恭。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永安中,以克定秦、陇功,追封安城县开国伯,邑四百户。
(节选自《北史•李韶传》)
(注)即真: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悬车:致仕,辞官居家抗表:呈上奏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B.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C.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D.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迁,意思是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晋升。
C.从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堂弟。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他们生前根据其功绩或德行获得的称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想迁都,召集众位侍臣商议。李韶认为洛阳是皇权聚集地,几百年基业,且地处中土,方便四方朝贡,建都最好不过了。
B.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丽一起带兵讨伐并平息叛乱,恢复了爵位。陇西刚刚经过战乱,李韶善加抚恤并安顿,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戴。
C.李韶历任地方官职,都能做到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政绩突出,在当时颇有盛名。
D.明帝嘉奖李韶,封赏甚厚。但李韶推辞将要告老还乡,请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颁旨加以优待。并升任李韶为定州刺史,担任跟过去一样的常侍职位。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0 02:3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节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C.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D.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指吴国,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孝廉,三公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和供奉其祖宗牌位之事的官职,属正三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出身贫寒低微,兼有文武之力。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后来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B.吾彦做建平郡太守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以致多城失守。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也不想埋没人才,就举荐他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
D.因为吾彦曾在晋武帝面前指出陆抗的不足,陆抗之子陆机陆云就经常诋毁吾彦,后来经长沙孝廉尹虞的劝说,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2)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
B.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
C.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D.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D.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通判泉州。将行,言:“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祖舜认为,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所以,请求在科举以外,州县应该选拔举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对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多次向皇帝进言阻挠。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 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如德即解衣浮渡,帝壮之,由是称为拔都,赏赉优渥。授湖北招讨使,总管本部军马,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取临安,选能招诸郡者,众推如德,如德衔命往喻,绍兴诸郡皆下。初,世祖以宝刀赐如德,及与敌战,刀刃尽缺。宋平,入觐,如德以刀上呈,曰:“陛下向所赐刀,从军以来,刀缺如是矣。”帝嘉其朴。时法制未备,仕多冗员,而军民之官,廪禄未有定制,故如德言及之。权臣抑不得上。丞相阿塔海命驰驿奏出征事,入见,世祖问曰:“江南之民,得无有二心乎?”如德对曰:“往岁旱涝相仍,民不聊生,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使果有贰志,臣曷敢饰辞以欺陛下乎!”帝善其言,且喻之曰:“阿塔海有未及者,善辅导之。”迁江西行尚书省左丞,时钟明亮以循州叛,杀掠州县,千里丘墟,帝命如德统四省兵讨之。诸将欲直捣其巢穴,如德曰:“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于是遣使喻以祸福,贼感如德诚信,即拥十余骑诣赣州石城县降。平章政事奥鲁赤怒其跋扈不臣,欲以事杀明亮,如德闻之曰:“皇元仁厚,未尝杀降,明亮叛人,何足惜,所重者,信不可失耳!”年四十有四,卒于军。

(选自《元史·管如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B.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C.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D.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称为“觐”,后臣下晋见国家元首通称“觐”,也用于教徒朝拜。
B.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征收粮食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金属铸成虎形,分为两半。
C.廪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等。
D.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如德忠孝两全,深得赏识。他的孝心被世祖称赞;他拉强弓,世祖担心他的手会受伤;世祖出猎遇到水沟,他脱衣游过去,被世祖称赞。
B.管如德被众推崇,为官朴实。丞相挑选能人,大家推举管如德,管如德不负众望;世祖赏赐管如德宝刀,刀刃已缺,他却一直带着,皇帝赞他朴实。
C.管如德恪尽职守,直言敢谏。政府施政中存在很多弊端,他予以上报,但被丞相阿塔海扣押不上报;他直言告知皇帝江南民众没有二心。
D.管如德为官仁厚,恪守信义。江西有人反叛,皇帝命令管如德前去讨伐,他采用怀柔政策使叛贼归附;有人要杀叛乱分子,他表示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岁旱涝相仍,民不聊生,今累岁丰稔,民沐圣恩多矣,敢有贰志!
(2)今田野之氓,疲于转输,重困斯民,而自为功,吾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