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遇之善:好好地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其传次:排列
【小题2】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为政也
B.管仲富拟公室乃设九宾礼
C.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疑邻人之父
D.公子纠死,管仲囚一篇之中三致志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B.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D.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小题5】(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31 11:4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营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赉。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佥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猷为总兵官。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闽宿寇几尽宿:旧有的
B.城下不敢击壁:壁垒
C.胡宗宪继光援檄:写信
D.继光之副:担任副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勒石”是碑刻术语。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
C.“郊庙”是指帝王、诸侯在郊外祭祀。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D.“三十六年”、“四十年”属于年号纪年法。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刚来浙江,发现卫所军不能作战,于是招募了义乌、金华的老百姓当兵,并且加紧训练,终于成就了“戚家军”的威名。
B.戚继光足智多谋,在攻打兴化的战斗中,命令士兵每人拿着一束稻草,填塞壕沟进攻,最后大破倭寇,收复了失地。
C.戚继光与名将俞大猷、刘显合作,在平海之战中,大败倭寇,斩首两千两百,戚继光在战役中立下头功。
D.戚继光不仅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善于总结用兵方法,他所编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被后世将领所遵守使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2)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元年,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覆变幻状,二人遂被斥。
王师讨安邦彦久无功。羽健言:“贼巢在大方,黔其前门,蜀遵、永其后户。由黔进兵,必渡陆广奇险,七昼夜抵大方,一夫当关,千人自废,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败也。遵义距大方三日程,而毕节止百余里平衍,从此进兵,何患不克?”因画上足兵措饷方略,并荐旧总督朱燮元、闵梦得等。帝即议行,后果平贼。已,陈驿递之害:“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帝即饬所司严加厘革,积困为苏。
羽健愤朋党之说,曰:“彼附逆诸奸既不可用,势不得不用诸奸摈斥之人。如以今之连袂登进者为相党而来,抑将以昔之鳞次削夺者为相党而去乎!陛下不识在朝诸臣与奸党诸臣之孰正孰邪,不观天启七年前与崇祯元年后之天下乎,孰危孰安?今日语太平则不足,语剔弊则有余,诸臣亦何负国家哉!一夫高张,辄疑举朝皆党,则株连蔓引,不且一网尽哉!”帝责羽健疑揣,而以前条陈驿递原之。
太常少卿谢升求巡抚于永光,永光长吏部,升当推蓟镇,畏而引病以避,后推太仆则不病。羽健劾升、永光朋比,宜并罪。永光召对文华殿,力诋羽健,请究主使之者。大学士韩爌曰:“究言官,非体也。”帝不从,已而宥之。一日,帝御文华殿,独召延儒语良久,事秘,举朝疑骇。羽健曰:“召见不以盈廷而以独侍,清问不以朝参而以燕间;更漏已沉,阁门犹启。汉臣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疏入,切责。羽健既积忤权要,其党思因事去之。及袁崇焕下狱,主事陆澄源以羽健尝疏誉崇焕,劾之,落职归,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有删节)
【注】①递:驿站中乘坐驿车的文书。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知县授御史 征:征召
B.帝即所司严加厘革    饬:命令
C.而以前条驿递原之    陈:陈述
D.清问不以朝而以燕间  参:参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三善、蔡复一所以屡败也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高祖本纪》)
B.不一网尽哉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C.畏而引病避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霸(《管仲列传》)
D.其党思事去之   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即议行,后果平贼。
(2)后推太仆则不病。
(3)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教战守策》)
【小题4】毛羽健人生“三浮四沉”,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他三次被皇帝斥责或责怪的直接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世卿,字象賢,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幸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B.四方杂亦如之     课:赋税
C.不 报:上报。
D.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 御史: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早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B.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C.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D.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早/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2)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 ①遗像:遗留下来的式样。②使酒:因酒使性。③怒马:鞭马奋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敬重、尊崇
B.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 ……的原因
C.使从事于其间  使:让
D.往往阳狂垢污  阳:同“佯”,假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传主方山子与常人迥异的生活道路。少时,仰慕一生侠气的侠士;壮年,折节读书,有志于世,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晚年,遁于光、黄之间。其中重点记叙了晚年的情况。
B.第二段,得知作者被贬原因,作为故人的方山子竟然没有一点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表现得极为陌生,这既体现了方山子对友情的冷漠,也表现了方山子看透世道的超然。
C.第三段,倒叙了方山子少年时的豪侠之气。这么一位英才俊杰却遭到社会的遗弃,世道的黑暗可见一斑。
D.最后一段,突出一支奇兵,写了光、黄间的奇异人士,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余味无穷。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晚乃遁于光、黄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⑵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小题4】作者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以门荫调右翊卫,迁司卫主簿。张柬之将诛易之等,引与定策。于是,以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
神龙元年正月,彦范、晖率羽林兵与将军李湛等千骑五百人讨贼。令湛就东宫迎中宗至玄武门,彦范等斩关入,士皆鼓噪,时武后处集仙殿,斩易之等庑下。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彦范进曰:“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臣等谨奉天意,惟陛下传位,万世不绝,天下之幸。”后乃卧,不复言。明日,中宗复位,以彦范为侍中,封谯郡,赐实封五百户。
时武三思以迁太后衔恚,虑不利诸武。未几,罢彦范等政事。五月,加特进,封扶阳郡王,令朝朔望。王同皎谋诛三思,事泄,三思诬彦范等同逆,乃贬彦范泷州司马。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彦范辈为。”诏有司议罪。大理卿裴谈请即诛斩,家籍没。帝业尝许以不死,遂流瀼州,禁锢终身。三思又请夷彦范等三族,帝不从。三思乃遣周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彦范,即缚曳竹槎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
睿宗即位,彦范等并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还其子孙,谥曰忠烈。
(节选自《新唐书﹒桓彦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B.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C.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D.太子今不可以归往/天皇弃群臣/以爱子托陛下今久居东宫群臣/思天皇之德/不血刃/清内难/此天意人事归李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
B.“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被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公,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爵位的一种,旧说周代有公、候、伯、子、爵等爵位,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晦朔,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桓彦范有勇有谋,他曾参与制定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计划,并在诛杀张易之等人的行动中身先士卒。
B.桓彦范忠于中宗。桓彦范用武力强硬逼迫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武则天无奈之下,让出王位。中宗因其功大赏赐封邑五百户。
C.桓彦范遭到武三思陷害。武三思曾诬陷桓彦范是王同皎的同党,后又用韦后事件再次陷害他,使桓彦范被流放。
D.武三思向中宗请求夷灭桓彦范三族,中宗不许。武三思派遣周利贞假托皇帝的命令杀了桓彦范。桓彦范死时场面十分悲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闻变而起,见中宗曰:“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
(2)三思又疏韦后隐秽,榜于道,请废之。帝震怒,三思曰:“此殆彦范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