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咨乃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到任。
B.诏书切。   让:责备。
C.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暴贤者。 干:干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乃病去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敦煌曹皓 行禁止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宦者所诛   夫婿乐逸,婢仆所惑
D.使饰巾出入,请讲议     吾汝毕力平险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
①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
(2)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5:1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后上疏曰:“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遐,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李希烈陷汝州,诏真卿往谕之,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B.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C.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D.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指现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也就是古代的“中国”。
B.墓志,指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两部分,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文字。
C.公,古代五等封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一般冠以地名如鲁公,后来也加美名如“忠勇公”。
D.赞即赞词,一般是写在人物传记之后,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的话,多为赞颂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重视孝道。颜真卿年少丧父,由母亲殷氏亲加教导,长大后事奉母亲孝顺。他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使其终身不予录用。
B.颜真卿敢于直言进谏。皇帝从陕州返回长安,颜真卿建议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其后又上疏皇帝,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
C.颜真卿以社稷为重。安禄山反叛时,河朔尽陷,惟颜真卿在平原城以乌合之众来阻挡他的锋芒;李希烈反叛颜真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
D.颜真卿忠贞不屈。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屈从;被拘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从容写下遗表、墓志、祭文,视死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2)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丰厚的礼物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第二年
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D.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反:违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绌,通“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B.从亲,合纵相亲。合纵,战国时,秦最强大,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秦在西,六国地连南北,南北为纵,故六国联合谓之合纵。
C.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
B.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出兵讨伐出尔反尔的秦国,结果大败而归。
C.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
D.怀王听信子兰等人而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导致身死他乡的悲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节选《晋书·祖逖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者谓逖有世才具    赞:称赞
B.阳平察孝廉 辟:征召
C.元帝用为徐州刺史  逆:迎接
D.中流击而誓曰 楫:船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逖为奋威将军  景公下席而谢之曰
B.此非恶声 是社稷之臣
C.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 以乱易整,不武
D.诸兄每忧 杳不知其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从少年时代起就闻鸡起舞,博览书记,乡党宗族都说他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B.京师发生大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并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2)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起家武陵国常侍,与叔父璠同归于周,寓居新丰。每以读为事,精力 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府记室。累 迁掌朝下大夫。周代故事,天子临轩,掌朝典笔砚,持至御.坐.,则承御使大夫取以进之。及 行本为掌朝,将进笔于帝,承御复欲取之。行本抗声谓承御曰:“笔不可得。”帝惊视问之,行本曰:“臣闻设官分职,各有司存。臣既不得佩承御刀,承御亦焉得取臣笔。”帝曰:“然。”因令二司各行所职。及高祖践阼,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拜太子左庶子,领治书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亦为太子舍人,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舍人当匡太子以正道,何有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刘臻、明克让、陆爽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于官,上甚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刘行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B.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C.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D.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坐”指皇帝的座位,古代常用“御”指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如御制、御赐。
B.称呼我国古代的帝王可以用年号、庙号、谥号等,原文中的“高祖”用的就是谥号。
C.古代铜钱一枚为一文。除“文”外,古代用来作为货币单位的词还有贯、缗、吊等。
D.“下车”指的是新任的官吏就职。原文中的“下车之始”指的是初到任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学习刻苦,安贫乐道。寓居新丰时,他只是一心读书,即使衣服食物缺少甚至没有,也能安然面对。
B.刘行本性情刚烈,意志坚定。他做掌朝时,拒绝将笔交给承御大夫,认为官员应各司其职,笔不应先交承御大夫。
C.刘行本直言进谏,受到信任。他驳斥雍州别驾元肇,得到皇帝嘉奖;辞官不久就去世了,皇帝非常伤心痛惜。
D.刘行本端方正直,令人忌惮。他担任太子左庶子,太子很敬畏他;担任大兴令,权贵没人 敢去他家求情送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