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陈思让,字后己,幽州卢龙人。思让初隶庄宗帐下,即位,补右班殿直。安从进叛于襄阳,以思让为先锋右厢都监,从武德使焦继勋领兵进讨。遇从进之师于唐州花山下,急击大破之,从进仅以身免。以功领奖州刺史。从进平,授坊州刺史。八年冬,契丹谋入寇,以思让监澶州军,赐鞍勒马、器。讨杨光远于青州也,又为行营右厢兵马都监,兵罢,改磁州刺史。会符彦卿北征契丹,思让表求预行。连丁内外艰。时武臣罕有执丧礼者,思让不俟,去郡奔丧,闻者嘉之。起复随州刺史。周祖即位,遣供奉官邢思进召思让及所部兵还。刘崇僭号太原,周祖思得方略之士以备边,遣思让率兵诣磁州,控扼泽、潞。未几,授磁州刺史,充北面兵马巡检。明年春,迁绛州防御使。显德元年九月,改亳州防御使,充昭义军兵马钤辖,屡败并人及契丹援兵,迁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充北面行营马步军排阵使。五年,败并军千余于西山下,斩五百级。是秋,邢州官吏、耆艾邢铢等四十人诣阙,求借留思让,诏褒之。十二月,改义成军节度观察留后。六年春,世宗将北征,命先赴冀州以俟命。及得瓦桥关,为雄州,命思让为都部署,率兵戍守。世宗不豫还京,留思让为关南兵马都部署。恭帝嗣位,授广海军节度。开宝二年夏,改护国军节度、河中尹。七年,卒,年七十二。赠侍中思让累历方镇无败政然酷信释氏所至多禁屠宰奉禄悉以饭僧人目为陈佛子。身没之后,家无余财。
(选自《宋史》列传二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思让累历方镇/无败政/然酷信释氏/所至多禁屠宰/奉禄悉以饭僧/人目为/陈佛子
B.思让累历方镇/无败政/然酷信释氏所至/多禁屠宰奉禄/悉以饭僧/人目为陈佛子
C.思让累历方镇/无败政然/酷信释氏所至/多禁屠宰奉禄/悉以饭僧/人目为/陈佛子   
D.思让累历方镇/无败政然/酷信释氏/所至多禁屠宰/奉禄悉以饭僧/人目为陈佛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帛”为多种纤维织品(丝、麻、葛等)中的“老大”,故义为“顶级织物”。中国战国以前称丝织物为帛。
B.“丁内外艰”,“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丁内艰”指丁父忧,“丁外艰”指丁母忧。
C.“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D.“侍中”,秦始置,两汉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晋以后,曾相当于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思让孝顺父母。得知父母去世,未经同意就径自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制尚未满期而应诏任随州刺史。
B.陈思让作战勇猛。率领军队多次打败并州军队及契丹援军,曾在西山下打败并州军队一千余人,斩首五百级。
C.陈思让深得百姓信任。邢州官吏、老人邢铢等四十人赴朝堂,请求留用陈思让。   
D.陈思让为官廉洁。虽然为官多年,身居高位,但是家中一直没有多余的财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从进之师于唐州花山下,急击大破之,从进仅以身免。
②周祖思得方略之士以备边,遣思让率兵诣磁州,控扼泽、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26 10:2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宝婺生传
(清)陆次云
宝婺①生,忘其名。顺治初,我师②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④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
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⑤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尔不可却也。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⑥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⑦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
(注)①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②我师:指清军。③健儿:指清兵。④勷:同“襄”,相助。⑤白镪:白银。⑥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⑦憬然:醒悟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觅耗于华亭耗:音信、消息
B.困乏无聊无聊:精神空虚
C.盍留我馆中盍:何不
D.生难之难:感到为难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勷若事而徐访尔妻②娶妇而失妇,不可也
B.①何用乎②问其人何若
C.①坐叹于旅馆之侧②金固在,还之于子
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②促妇起,不能起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3分)
①主人有女,欲妻之   ②以告主人,俟其返  ③还之于子
④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⑤敢不以此为报乎    ⑥吾有女,当妻还妇者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婺生在战乱中与妻子离散,一个旅店的主人收留了他。宝婺生为旅店的主人尽心操劳,店里生意越来越红火。
B.有个客人在旅店里吃早饭,匆忙中将五十两银子遗落在旅店里,宝婺生发现了银子,等那客人再次回来时如数奉还。
C.宝婺生如约参加失金客人的婚礼,发现新娘真像自己的妻子,新娘也认出了自己原来的丈夫,悲痛欲绝,不肯举行婚礼。
D.本文以宝婺生夫妇破镜重圆的故事为线索,赞美了宝婺生、店主、失金客人这三个普通人的美好情操和道义精神。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3分)

②吾勿暇,尔不可却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日:“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 兵 薄 牛 渚 矾 元 兵 陈 矶 上 舟 距 岸 且 三 丈 余 莫 能 登 遇 春 飞 舸至 太 祖 麾 之 前 遇 春 应 声 奋 戈 直 前 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总管都督。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从取安庆。汉军出江游徼,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明年,太祖即吴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复视师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从左相国达取庐州,下吉安。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进攻大兴州,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B.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C.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D.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B.进,指晋升官职,古汉语中,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拜”“授”“拔”“擢”“转”“调”等。
C.参知政事,是官名,协助宰相参与政事。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D.配享太庙,指皇帝近亲或卓有功勋的皇亲及臣子,经皇帝允许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遇春处事坚决,勇猛过人。起初跟随刘聚为盗,后执意归附于朱元璋麾下;在与元军对阵时,飞舟挥戈杀入敌阵,元军溃败。
B.常遇春善于用兵,军法严整。在陈友谅攻下龙湾之后,常遇春设伏打败敌军;太祖追击陈友谅时,常遇春奉命留守,城中秩序井然。
C.常遇春忠直敢言,深明大义。邵荣谋反事发,太祖想赦免他的死罪,但常遇春认为谋反之罪不可饶恕,此后太祖更加器重欣赏常遇春。
D.常遇春听从圣命,不杀降将。围攻赣州时,朱元璋告诫他攻城不可多杀。于是常遇春围城六个月,敌将力尽而降,常遇春果然不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
(2)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亮,字元规,明皇后之见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 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美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美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载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美。宗,帝室近属,美,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剪削宗室,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都城。会寇陷都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亮自都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适赠太尉,曰文康。

(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B.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C.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D.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以此借指土地。
C.保傅,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又为辅国重臣,有太保、太傅等,汉代以后常作大官的加衔。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按古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亮威严庄重,遵守礼仪。他坚持操守,时人都敬畏他的正直严谨;元帝接见他时,看见他仪表堂堂,就特别器重他。
B.庾亮忠于朝廷,临危受命。眼看司马宗等人图谋不轨,他直入卧内见帝,陈述社稷危机,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助幼主。
C.庾亮办事果敢,平定叛乱。为了维护朝廷稳定,他处决了司马宗、司马美等阴谋夺权的皇族,讨伐并打败了作乱的郭默。
D.庾亮克己奉公,谦恭有节。他秉公执法却招来非议,屡建功勋却谢绝封赏,战将牺牲后他引咎谢罪、降职,不再复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
(2)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至夔 檄,官府发出的文书、公告等。
B.徽宗因人望之 相,帮助。
C.横敛以宽民力 蠲,免除。
D.尝升平楼  葺,修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B.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C.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D.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B.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
C.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D.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
(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卢贲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贵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竞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日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闲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选自《隋书·卢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巾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是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身体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登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高祖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靠此受益。
D.卢贲多次犯错,终遭皇帝弃用。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多次宽宥他,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最终被皇帝弃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