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
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呼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今世曾子。”称,瓛小名也。及居母忧,住墓下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
梁武帝少时尝伏膺,及天监元年下诏为瓛立碑,谥曰贞简先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①瓛,音huán。②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③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B.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C.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D.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亦作“践祚”,指即位、登基,其中“祚”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
B.“贵游” 指无官职的王公贵族。亦泛指显贵者。如《周礼·地官·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
C.“居母忧”中的“忧”指父母之丧,比如“丁忧”就是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此处的“丁”意为遭逢、碰到。
D.“伏膺”一词既可指倾心,钦慕;亦可指从学,师事。宋代沈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即是“钦慕”之意,本文中即是“从学,师事”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瓛笃志好学,安贫乐道。幼时听到舅舅读书,他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成年后虽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其乐,坚持钻研学问。
B.刘瓛方正直率,不求仕进。齐高帝向他咨询为政之道,他直言不讳,提出忠告,令齐高帝赞叹不已;他一生多次被征召做官,但多次拒绝就任。
C.刘瓛学识渊博,谦逊低调。他儒学精深,冠绝当时,但从不以崇高的名声自居;有客来访时,他专门让一门生侍座其后;自己聚徒讲学时,则甘居陋室。
D.刘瓛至诚至孝,异于常人。他经年为生病的祖母敷药,以至于手指溃烂;他为母亲守丧时,足不出庐,腿脚因而行动不便,扶杖都不能站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
(2)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08 02:50: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小题1】对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B.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C.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D.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内容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 
①字,古代男女一般成人(及冠、行冠礼、弱冠)二十岁时取字,名和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②元符,年号,年号是为了纪年而设立的名号,一个皇帝统治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③博士,是古代的一种表示最高学历的职位,是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④御史,古代的一种官名,秦以前指记录的史官,之后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⑤诣阙,既可指到朝廷,到皇宫,也可指到京城。阙是宫殿前红色的双柱。
⑥卒,是死的讳称,一般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夫死后的忌讳称呼。
⑦赠,也叫追赠,是臣子死后,皇帝为了褒奖而赠官的一种说法。
⑧谥,谥号,古人死后根据其生前行迹而给予褒扬的一种称号,不是所有人都有。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②③④⑥⑦D.②④⑤⑥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目光长远,有先见之明。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B.陈禾不怕权贵,敢挺身而出。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正直坚定,敢直言不讳。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D.陈禾冒死进谏,不隐藏想法。他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日:“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庄,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日:“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日:“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
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日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B.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C.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D.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的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
B.郡县制是在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
C.外戚指皇亲国戚,即帝王母族、妻族的亲属,其中太后、皇后、嫔妃的兄弟也称国舅。
D.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会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顺德虽为隋朝旧臣,却因为和李家有亲戚关系,在征辽途中转而主动投靠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渊信任。
B.面对长孙顺德的受贿事件,唐太宗认为奖赏会让知耻者幡然醒悟,于是不但不处罚他,还赐给他数十匹丝绢,希望他能够从中领悟,引以为戒。
C.因与李孝常有交往而被牵连取消官职之后,长孙顺德非常颓丧,整日醉酒,皇帝知道后念及他是功臣,重新起用他并恢复其爵位和食邑。
D.虽然对长孙顺德不是很满意,但他死后皇帝还是很伤心,为他停止上朝,还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之后还两次追封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
(2)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苏武传》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
C.反欲斗两主 斗:使…… 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段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唐乾符中,江、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
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行密率兵数千赴之。至天长,师铎已囚骈,行密不得入,屯于蜀冈。师铎兵众数万击行密,行密阳败,弃营走,师铎兵饥,乘胜争入营收军实,行密反兵击之,师铎大败,单骑走入城,遂杀高骈。行密闻骈死,缟军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门,遂入扬州。
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行密不能守,欲走。其客袁袭曰:“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敌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瑞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行密乃以军令召霸,霸率其兵人广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长,袭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复用乎?不如杀之,以并其众。”行密因犒军擒霸族之,得其兵数千。
龙纪元年,行密攻浙西,取苏、常、润州。景福元年,叛将孙儒自逐行密,入广陵,驱其众渡江,号五十万,以攻行密。众畏其势,劝其退走铜官。行密曰:“儒来气锐而兵多,盖其锋不可当而可以挫,其众不可敌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久之,儒兵果饥,又大疫,行密悉兵击之,儒败被擒。
天佑二年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谥曰武忠。子渥立。溥僭号,追尊行密为太祖武皇帝陵曰兴陵。
(选自《新五代史·杨行密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B.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C.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D.吾以新集之众守空城/而诸将多骈旧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儒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诸将持两端之时也/海陵镇使高霸/骈之旧将/必不为吾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方,北方的寒气常称朔气,北方很冷,又可称朔方。因此文中的朔方泛指北方。
B.缟军,缟是一种未经染色的绢,常用作丧服,缟军即全军穿上白色丧服,表示哀悼。
C.僭号,冒用皇帝的称号,暗示杨渥只是继承了杨行密的职位,杨溥称帝超越本分。
D.追尊,就是给生前有很大贡献的人加个尊号,尊称。因死后给,所以用个“追”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行密英勇果敢,有仇必报。对假意示好,实则刁难自己的军吏果断斩杀,并乘机起兵造反,在乱世中发迹。
B.杨行密用兵有谋略。毕师铎虽然拥兵数万,杨行密只有数千人,但他假装战败,故意丢弃物资,趁对方收拾物资之学大举反击,大获全胜。
C.杨行密善于听取谋士意见。他想让高霸守天长,客卿袁袭认为他是高骈的旧将,不能重用,行密采纳,袁袭建议擒杀高霸。
D.杨行密临危不乱,善于把握机会。他面对叛将孙儒五十万大军,他认真分析形势,等待对方兵力疲竭,加上饥疫发生,一举击溃孙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
(2)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