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帝问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抚司主管时希孟辄曰:“乞问三军。”谊斥之曰:“问三军何义?若将鼓乱邪?”希孟却立屏息,帝嘉之。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金人谕亟还,谊曰:“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数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来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等级次第。“登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得中”,“落第”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应试中落选”。
B.“擢”,古代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等的专用词语,它的意思和“陟”“谪”等词的意思相近。
C.“祠牒”,祠部所颁发的度牒。唐宋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
D.“大学”,我国古代的大学,始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是国家举办的官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B.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C.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D.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2)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08 02:44: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 入相,荐于朝。乾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
范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极论恢复。孝宗大 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 伴。子敬披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言对,上喜。金使 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 谕雄,雄奏:“金使必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恢 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自选人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时金将起河南之役,议尽以诸陵梓宫归于我。上命雄出使贺生辰,仍止奉迁陵 寝及正受书仪。雄既见金主,争辨数四。其臣屡喝起,雄辞益力,卒得请乃已,金 人谓之“龙斗”。尝上疏论恢复计,大略谓:“莫若由蜀以取陕西,得陕西以临中 原,是秦制六国之势也。”八年,以母忧去。
朱熹累召不出,雄请处以外郡,命知南康军。熹极论时事,上怒,谕雄令分析。 雄奏:“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其名。会周必大亦力言之,乃止。
自雄独相,蜀人在朝者仅十数。及眷衰,有言其私里党者,上疑之。已而陈岘 为四川制置,王渥为茶马,命从中出。雄求去,诏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 选才无乡旧。”盖有所激也。祖宗时蜀人未尝除蜀帅,雄请外,除观文殿大学士、 四川制置使。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上 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陵无险可恃,雄请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扰。
张栻再被召,论恢复固当,第其计非是,即奏疏。孝宗大喜,翌日以疏宣示, 且手诏云:“恢复当如栻所陈方是。”即除侍讲,云:“且得直宿时与卿论事。” 虞允文与雄之徒不乐,遂沮抑之。广西横山买马,诸蛮感悦,争以善马至。上知栻 治行,甚向栻,众皆忌嫉。洎栻复出荆南,雄事事沮之。时司天奏相星在楚地,上 曰:“张栻当之。”人愈忌之。
绍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赠少师。嘉定二年,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名与卿共之   共:同享
B.以母忧去 优:丧事
C.罪之适成其名   适:适合
D.选才无乡旧 旧:故旧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雄极力主张恢复中原,受到皇上赏识;他主张重新设置恢复局,所列的条目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B.赵雄出使金国,围绕迁陵寝与改正受书仪式,与金主和金国朝臣争辩,直至请求被允许才罢休。
C.赵雄在担任宰相时,将十几个蜀人推荐到朝廷任职。有人因此向皇上进言,皇上对他产生了疑心,后冰释前嫌。
D.赵雄任江陵府知府期间,因江陵没有险要的地势可以凭依,修筑城防工程。城防工程的建设,没有侵扰老百姓。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蔺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论之。雄乞免,改知泸南安抚使。
(2) 张栻再被召,论恢复固当,第其计非是,即奏疏。
【小题4】赵雄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课内文言文阅读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1】与 “因击沛公于坐”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因人之力而敝之
C.不如因善遇之D.因循守旧
【小题2】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范增数目项王B.籍吏民,封府库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小题3】下列指定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卮酒安足辞
B.(举)愿举国为内臣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且)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
D.(仆)卫士仆地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小题4】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亚父者,范增也(者……也…… ,表判断)
C.哙拜谢(道歉),起,立而饮之
D.军中无以为乐,请(请让我)以剑舞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③,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B.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C.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D.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在午门举行。后来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B.明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C.太学是汉代开始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D.古代表示贬官降职的情况都有一些专有词语,如:罢、免、解、黜、夺、除、徙等。表示升迁则有擢、升、进等。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C.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事南唐。李璟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榖攻自寿春,璟遣将刘彦贞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榖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又决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璟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璟亦遣其元帅齐王璟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璟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璟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璟之守将,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璟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

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李璟闻仁赡卒,亦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璟遣将刘彦贞周兵 拒:抵御。
B.为夹道以城中   属:交付。
C.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之  示:告知。
D.李璟闻仁赡卒,亦太师    赠:追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彦贞果败正阳 冰,水为之,而寒
B.谋诸将出降 彼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叹嗟久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世宗其难克,遂徙城下蔡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仁赡的“忠诚节操”的一组是
①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②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③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④仁赡独坚守,不可下⑤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⑥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世宗攻打寿州时,虽采用了“炮舟”“竹龙”等新颖的战法,但由于刘仁赡指挥军队誓死守城,加之天气炎热,连日多雨,河水暴涨,最终只得奔赴濠梁。
B.李重进和张永德两军互相猜疑,不和,正是彻底打败周的军队的有利时机,但李璟达一再不许出战,致使南唐错失了良机,刘仁赡因愤恨而生病。
C.“世乱识忠臣”,刘仁赡能杀子明“节”,就绝不可能临死变节,所以他的副使孙羽伪造他的信件投降,李璟不但不信,还给予了他“抗节无亏”的好评。
D.刘仁赡虽是南唐之臣,但他坚守节操为国而死,也赢得了周世宗的敬重。周世宗不仅派人吊祭他,还追封他为彭城郡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
(2)璟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
(3)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B.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C.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D.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
C.建武,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帝王都至少有一个年号。
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极”、“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
B.冯衍厌恶权贵。他在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
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
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2)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