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B.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C.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D.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孝基之 (2)不复有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2)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张孝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1 02:2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珪传

欧阳修

王珪,字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美类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官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冑;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黴。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节选自《新唐书》)

(简注)
①刍言:草野之人的意见。②郭:指郭国,春秋时期的小国,为齐所灭。③伎:技艺。④前宫:先前的太子李建成。
(阅读指要)
王珪为人正直。作为谏官,他敢于直言进谏,甚至犯颜廷争;同时,他也注意引喻讽谏,以史实作类比规劝太宗吸取历史教训。由于他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王珪是以“激浊扬清,疾恶好善”闻名的贞观名臣。文章所写的事情并不繁杂,文中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王珪的形象。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庶天下于平(____________) (2)帝益之(____________)
(3)帝美其言(____________) (4)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臣(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善善而恶恶也 ②陛下矜性命
B.①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乐律授官中音家 ②今疑臣私,是陛下负臣
C.①杀人而取妻,问朕是非 ②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D.①今陛下知庐江亡 ②臣于数子有一日
【小题3】第二段中有一个句子未加标点,请用“/”标明语句的停顿。
不 然 郭 君 善 善 不 能 用 恶 恶 不 能 去 所 以 亡。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②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

同类题3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后八年为文成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B.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C.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D.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称士死叫“不禄”。“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C.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D.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先前是韩国人,后来他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了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高祖站在天桥上看到一些将领坐在沙地上互相谈说,引起了警觉。在了解情况之后,他向谋臣张良寻求对策。
D.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2)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大王来何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去,客密州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亲曰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顾上官大夫与同列
【小题3】(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小题4】(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5】(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文公,巴郡阆中人也。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文公少修父术,州辟从事。哀帝时,有言越巂(xi)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文公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诸从事未能自发,郡果使兵杀之,文公独得免.后为治中从事。时,天大旱,白刺史日:“五月一日,当有大水。其变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为其备。”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日将中,天北云起,须臾大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余丈,突坏庐舍,所害数千人。文公遂以占术驰名。辟司空掾。平帝即位,称疾归家。
王莽篡后,文公推数,知当大乱,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脱,惟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完免。遂奔子公山,十余年不被兵革。 公孙述时,蜀武担石折。文公曰:“噫!西州智士死,我乃当之。”自是常会聚子孙,设酒食。后三月果卒。故益部为之语日:“任文公,智无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
B.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
C.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
D.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官风角,是古代占卜之法。天官是以人出生的年、月、曰、时确定十二宫的位置来预测吉凶;风角是用观察风向来判断吉凶。
B.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后文中的“治中从事”是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
C.晡时,即申时,就是夜半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D.武担,山名,在今成都北。周朝时期,古蜀国君王因为思念己故的爱妃,派五名大力士去爱妃故乡武都担土至成都,为其营建坟茔,后世把这座坟冢称作“武担山”。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文公的父亲精通天官风角,任文公也自幼学习天文,能测风雨水患。这个才华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B.任文公担任治中从事的时候,预测到五月一日会有大水灾。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人相信他,导致水灾发生后,毁坏了大量的屋舍,几千人被淹死。
C.王莽篡位,任文公料到天下不再太平。让家人负重进行锻炼,后来,就因为靠这“体能训练”,家人在战乱逃难中存活下来。
D.公孙述时,任文公从“武担山石折”的异象里揣测到自己大限已到。三月之后,他果然去世。益州人认为他的智慧天下无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
(2)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