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刺秦王》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愿国为内臣    举:全
B.荆轲笑武阳    顾:回头
C.秦王柱而走    还:环绕   
D.大王命之 唯:只有
【小题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①②④ 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面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B.秦舞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C.荆轲刺秦王,秦廷一度大乱,因为事起突然,而且廷上的侍臣都手无寸铁。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小题4】把所学文言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7 02:10: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结,后魏常山王遵十五代孙。结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礼部侍郎阳浚见其文,曰:“一第慁①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果擢上第。复举制科。会天下乱,沉浮人间。国子司业苏源明见肃宗,问天下士,荐结可用。时史思明攻河阳,帝将幸河东,召结诣京师,问所欲言。结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帝悦曰:“卿能破朕忧。”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东道②节度参谋。募义士于唐、邓、汝、蔡,降剧贼五千,瘗战死露胔于泌南,名曰哀丘。
史思明乱,帝将亲征,结建言:“贼锐不可与争,宜折以谋。”帝善之,因命发宛、叶军挫贼南锋,结屯泌阳守险,全十五城。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参山南东道来瑱府,时有父母随子在军者,结说瑱曰:“孝而仁者,可与言忠;信而勇者,可以全义。渠有责其忠信义勇而不劝之孝慈邪?将士父母,宜给以衣食,则义有所存矣。”瑱纳之。瑱诛,结摄领府事。会代宗立,固辞,丐③侍亲归樊上。
久之,拜道州刺史。初,西原蛮④掠居人数万去,遗户裁四千,诸使调发符牒二百函,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即上言:“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宅、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耄孺骚离,未有所安。岭南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馀屯,一有不靖,湖南且乱。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⑤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诏可。结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馀。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八州。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罢还京师,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八》)
注:①慁:hùn使……受辱没。②山南东道:唐代一级行政区。“开元十五道”之一,治所在襄阳。③丐:请求。④西原蛮:西原是唐代对广西左右江地方的统称,该地区的少数民成被称为“西原安”。⑤租庸使:官名,征用军用资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
B.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
C.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
D.会母丧/人皆诣节度府/请留加左金吾卫将军/民乐其教/至立石颂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礼部侍郎,是礼部副长官,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中的六部之一,管理全国人口的户籍、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的来往事务。
B.制科,即制举,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选中者给予官职,如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博学鸿词科,光绪末期经济特科,均属此类。
C.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年号。
D.徭役,封建社会,帝王和官吏强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它是封建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元结年少时不受拘束,十七岁时改变作风,努力学习,并拜元德秀为师,礼部侍郎阳浚对他的文章十分赞赏。
B.元结敢于进谏。皇帝召元结到京师询问对策,元结立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皇帝很认同,让他担任右金吾兵曹参军。
C.元结很有军事才能。史思明叛乱,元结提出了正确的意见,并亲自率领军队参加平叛战争,因军工升任监察御史里行。
D.元结敢于为民请命。任道州刺史时多次向朝廷提出减轻百姓负担的建议,还为百姓修屋舍,免徭役,得到百姓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结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
(2)信而勇者,可以全义。渠有责其忠信义勇而不劝之孝慈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文达。

(节选自《明史•李贤列传》,有删略)

注:①孛来:鞑靼东蒙古的领袖。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B.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C.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D.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举人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被历朝历代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
C.御史,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为皇帝耳目,故又称耳目官。
D.谥,谥号,指古代帝王、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本文中属于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很有学识。乡试考了第一,又能考中进士,所写正本十策常伴皇帝身边,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李贤很受皇帝信任。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英宗复位以后,或者宪宗即位后,他都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重用。
C.李贤敢于进谏。在面对权臣石亨的意见时,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最终让皇帝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D.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在长江南北水灾后,力主朝廷出台宽恤政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2)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3)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

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liǎng,双,用于鞋袜),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駉(jiōng)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

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

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就吏禄 讽:讽刺
B.草履一緉 遗:赠送
C.不与见 谢:道歉
D.宁官府事 与:结交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是封建时代的五等爵位中的两个,这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无论哪一等次的爵位都是可以承袭的。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这与“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是一样的。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阳”,和“洛阳亲友如相问”中的“阳”意思不一样,一个是华山的北面、一个是洛河的南面。
D.“永和九年”“至和元年”中的“永和”“至和”都是皇帝的年号,用以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冕勤奋好学。他年少时就通读《春秋》各传,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
B.王冕狂放不羁。他衣饰奇特,行为拔俗,有时在街上边走边唱歌,有时骑着黄牛高声诵读《汉书》,被人称作“狂生”。
C.王冕不慕荣利。王子善想让他去做官,他拒绝了;理官申屠駉到绍兴时,派人请求与他见面,他拒不见面。
D.王冕隐逸自适。他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
②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B.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C.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D.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在古代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下文“加通直散骑常侍”中的“加”与之用法相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封”、“起”、“辟”等。
D.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任安,荥阳人也。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因占著名数。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谷口蜀划道近山。安以为武功小邑,无豪,易高也,安留,代人为求盗亭父。後为亭长。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当壮剧易处,众人皆喜,曰:“无怂也,任少卿分别平,有智略。”明日复合会,会者数百人。任少卿曰:“某子甲何为不来乎?”诸人皆怪其见之疾也。其後除为三老,举为亲民,出为三百石长,治民。坐上行出游共帐不办,斥免。

②乃为卫将军舍人,与田仁合,俱为舍人,居门下,同心相爱。此二人家贫,无钱用以事将军家监,家监使养恶翟马。两人同床卧,仁窃言曰:  “不知人哉家监也!”任安曰:  “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监也!”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③其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将军呼所举舍人以示赵禹。赵禹以次问之,十余人无一人习事有智略者。赵禹曰:“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奈之何?”于是赵禹悉召卫将军舍人百余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此两人可耳,余无可用者。”卫将军见此两人贫,意不平。赵禹去,谓两人曰:“各自具鞍马新绛衣。”两人对曰:  “家贫无用具也。”将军不得已,上籍以闻。

(注)当壮:壮年人:剧易:险要或平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为人车之长安(________)    (2)十余人无一人事有智略者(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诸人皆怪其见之也(    )
A.嫉妒B.尽力C.厌恶D.迅速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将军不得己,上以闻。  (    )
A.登记B.奏报C.征召D.征集
【小题4】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柰之何?
B.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柰之何?
C.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柰之何?
D.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将柰之何?
【小题5】把下面摘自第②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主,主家今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断席别坐。主家皆怪而恶之,莫敢呵。
【小题6】依据第①段, “众人皆喜”的直接原因是(    )。 
A.任安乐善好施B.任安足智多谋
C.任安敬老爱幼D.任安办事公平
【小题7】《史记》擅长以衬托手法刻画人物,以第③段为例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