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收买,悬赏征求。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小题2】下例句子中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A.辍耕之垄上
B.是寡人之过也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小题3】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式的一组(  )
A.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0 06:0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询曰:“卿今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洛阳 迫:逼迫
B.有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名重朝廷    修:美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恂戮之于市 夫我行之
B.询遣谷崇状闻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C.卿今吾行也 阿母汝求
D.可独享之乎 若是,孰能御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B.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C.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D.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小题5】请将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焘,字景元,枢密直学士奎之子也。举进士,通判单州。州卒谋乱,期有日,焘得告者,徐诣营取首恶,置诸法。知沂、潍二州。沂产布,潍产绢,而有司科赋相反,焘始革之。潍多圭田,率计亩征绢,而蠲河役,焘不肯踵例,废法还其役,入损于旧五之四,且命吏曰:“吾知守己而已,无妨后人,汝勿著为式。”
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七日而商胡决。焘拯溺救饥,所全活者十余万,犹坐免。数年,复提点河东、陕西、京西刑狱,为盐铁判官、淮南转运使、江淮发运副使。泗州水,城且坏,焘悉力营护,诏宠其劳。入为户部副使。京师赋曲于酒,人有常籍,毋问售不售,或蹶产以偿。焘请罢岁额,严禁令,随所用曲多寡以售,自是增溢。官修睦亲宅,议取民居,焘言:“芳林园有余地,宗室足自处,无庸起民居。”从之。孝严殿成,请图乾兴以来文武大臣像于壁。
迁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秒,挽出之,桥复其初。保安二土豪善骑射,为边人所惮,故纵善马诱使取之,而强以汉法。焘按得其状,俱以隶军。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蜀人苦多盗,焘严保伍,使不得隐,而申其捕限。南蛮寇黎、雅,讨走之,罢磨刀崖戍卒。改知瀛州。
母丧服阕。故事,起执政以诏,近臣以堂帖;神宗特命赐诏。判太常寺,知邓、许二州,复判太常,知通进、银台司,提举崇福宫,由给事中易通议大夫。卒,年七十。
焘才智敏给常从范仲淹使河东至汾州民遮道数百趋诉仲淹以付焘方与客弈局未终处决已竟。英宗时,三司前奏事,帝诘铸钱本末,皆不能对,焘悉论无隐。帝是之,顾左右识其姓名,后欲以为观察使守边,曰:“卿家世事也。”焘对曰:“臣叔父亢有大才,臣愚不可继。”遂止。
(选自《宋史张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焘才智敏给/常从范仲淹使河东/至汾州/民遮道数百趋诉仲淹/以付焘/方与客弈/局未终/处决已竟/
B.焘才智敏给/常从范仲淹使河东/至汾州/民遮道数百趋诉/仲淹以付/焘方与客弈局/未终/处决已竟/
C.焘才智敏给/常从范仲淹使河东/至汾州/民遮道数百趋诉/仲淹以付/焘方与客弈/局未终/处决已竟/
D.焘才智敏给/常从范仲淹使河东/至汾州/民遮道数百趋诉仲淹/以付焘/方与客弈局/未终/处决已竟/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有时也掌管科举、学校等。
B.课,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也指赋税。有时,考核、敦促也叫课。
C.乾兴,宋真宗年号之一。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汉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始有年号。
D.服阙,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服阙。阙,终了。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焘有智慧有谋略,善于处理政务。任单州通判时,妥善处理州卒谋反事宜;知沂、潍二州时,合理改革赋税和劳役制度;入朝为户部副使时,改革酒曲税,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增加了朝廷税收。
B.张焘恪尽职守,政绩卓著。商胡决堤时,他拯溺救饥,救活十余万人,泗州水灾,张焘尽力营护将毁的城墙,对以上功劳,皇帝特下诏奖励;在陕西转运使任上,他用巧妙的方法修复了蒲津浮桥。
C.张焘清正爱民,关注百姓疾苦。他反对征用民居来修建官宅,说服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他把危害边民的保安二土豪交给军队处置;知成都府时,他设法解决了蜀人苦盗和南蛮寇边的忧患。
D.张焘才智敏给,为人谦逊谨慎。他处理汾州民事迅速果决;悉论铸钱本末,奏事对答如流,得到皇上的认同;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叔父,不愿担任镇边观察使的职务。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卒谋乱,期有日,焘得告者,徐诣营取首恶,置诸法。
(2)蜀人苦多盗,焘严保伍,使不得隐,而申其捕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为偏将军。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节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土/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C.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D.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也可用于官员的贬谪或流放。
B.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史书中常用谥号来代指皇帝本人。
C.拜,古代指授予某种官职。如《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D.邑户,指封地上的田户。邑是古时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霸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
B.王霸为人忠诚。在颍川跟随光武帝的人都离开了,唯独他留了下来,被封为王乡侯。
C.王霸精于谋略。马武求救时,他起初坚守不战待敌军疲惫之时从背后袭击敌人,使敌人败逃。
D.王霸临危不乱。苏茂向他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他面前的酒杯他安然端坐不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
(2)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
知处州青田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齬,事未及成而已挫抑。于是趣时徇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束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甚才,振作之以厉其气。”上嘉纳。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
光宗即位,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改御史中丞兼侍读。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舍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以奔竞得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彝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朝着。”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
拜少保。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致仕。有星陨于居第,遂薨。
(选自《宋史·谢深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
B.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
C.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
D.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禄,官爵和俸禄。爵制最早出现在秦朝,西汉沿袭秦制,设爵以赏功。禄制为西汉首创,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是官员官俸的数额。
B.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史记·太史公自序》:“迎王践祚,天下归心”中的“践阼”就是此义。
C.纪纲,即纲纪,文中指法纪纲常。《诗·大雅·棫朴》中“勉勉我王,纲纪四方”的“纲纪”即是法纪纲常的意思。
D.宗庙,宗,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庙,供奉祖先的房屋。我国古代有王室祀祖的宗庙,士大夫祀祖的家庙。庙不单祭祖,也可敬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深甫多次进言国事,且很有见地。他对当世人才的评论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和采纳,并因此得到提拔重用。
B.谢深甫一心为国为民,关心人民疾苦。他推行救荒措施得当,严格选拔人才的制度,慎重对待宗庙制度。
C.谢深甫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他指出朝纪纲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建议采取严厉措施改变官员思想和朝廷风纪。
D.谢深甫一生仕途较顺利。他曾先后担任青田知县、提举常平、建康知府等职,被封为少傅后得以告老退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
(2)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新刊欧阳文忠公全集序
明钱溥
欧阳文忠公,庐陵人也。庐陵旧有公全集本,既而收上内府,而天下遂不复得是全集久矣。海虞程君宗,广求之而得于胡文穆公家,盖内出本也。亟命工翻刻于郡横。适予使交南至庐陵,其郡博郑钢,首进而请曰:“使庐陵文献足征而使天下复有是集者,太守功也。愿一言序其首。“予峻拒之弗获,至舟不能行,乃抚然有间曰:“士尊文章之难也,而以文章救世为难。“苟、韩、黄老之术起,斯道遂亡于秦。幸而韩愈世出,概然以斯道为已任,其文章足革弊而拯弱。尝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则亦隐然自任其传矣。后又变而为五季衰陋之习,虽宋兴七十有余年,而学者亦未易遽复于古。一旦欧阳子出,以文章道德为宗师。若范仲淹之贬于饶也,一时名士目为党人。公在谏院,为《朋党论》以献,群言遂息,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嘉学者争尚怪僻为奇,文体大坏,公知贡举,黜险怪而录雅正。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虽然,当是之时,倡而和者,韩有柳宗元,欧阳有苏氏父子,其他李翱、张籍之流,曾巩、尹洙之辈,声振而气从,金舂而玉应,文非不美也,而较其救世之功,则若列星之有五行,众山之于五岳,其功化发育呈露,盖自有不侔者。宜其崛起于千百载之前,而并耀于千百载之后,而渺焉未有能继之者,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盖唯有二公焉。
是集之行,程君嘉惠后学亦至矣。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后学云间钱溥,谨书于螺川驿。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附录》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工翻刻于郡横 亟:赶快
C.予拒之弗获 峻:严肃
C.嘉学者争怪僻为奇   尚:祟尚
D.程君嘉后学亦至矣   惠:聪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来刊印的欧阳修全集本被内府收藏,天下好久没有欧阳修全集流传,于是海虞人程宗广泛寻求欧阳修全集,最终在胡文穆家发现内府本。
B.钱溥在赴交南的行程中收到庐陵郡博郑钢赠送的欧阳修全集刻本,郑钢请他为欧阳修全集的刻本写序,他拒绝丁这个请求,但没有能够成功。
C.韩愈、欧阳修倡导文学革命都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这些有识之士的文章不够精美,救世的功效也不能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
D.钱溥认为读欧阳修的文章可以让人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肯定了欧阳修作品的思想价值,也肯定了程宗重刻欧阳修全集的社会影响。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幸而韩愈氏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以革弊而拯弱。
(2)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巳。
【小题4】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简要概括欧阳修文学复古主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