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B.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C.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间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威震敌军。穰苴起兵后,晋国知道了,就把军队撤了回去;燕国军队知道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退。
B.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驰入军中,相关人也被处置。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出身卑贱,却深受皇帝赏识。穰苴为报君王之恩,在齐国连遭败绩时,请缨抗敌,主动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2)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0 10:0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B.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C.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D.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小题2】对下列加点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舍市傍     去:离开。
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 化:教化。
C.既学而归,孟母方 绩:纺织。
D.宁能其夫子   衣: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外出了。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2)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州主簿,历诸王府佐。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正员郎。
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曰:“彼凶狡相聚,所以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朓相次。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筑城者,外示姱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
(节选自《南齐书·张欣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B.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C.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D.典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字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欣泰喜欢读书,不愿意以带兵打仗为职业,十多岁时,当别人问他弓马功夫怎样时,他回答说害怕骑马,无力拉弓。
B.张欣泰游览园林时身穿僧衣,手执禅杖,随皇上出巡时中途跑到松树下去喝酒赋诗,这些举动表明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
C.虽然齐世祖对张欣泰的率性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但还是能理解他不愿意当武将的想法,任命他担任了比较清闲且地位不低的文官。
D.张欣泰具有一定的军事才干。讨伐巴东王时,主将胡谐之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吃了大亏;而崔慧景对他言听计从,很顺利地解除了钟离城之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
(2)死地之兵,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涉学问。周世宗镇澶渊,辟司法参军。有盗五人狱具,丕疑共冤,缓之。不数日,果获真盗,世宗嘉其明慎。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未几,出监明灵寨军。世宗征淮甸,丕获江南谍者四人,部送行在。诏奖之,赐钱十万,迁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还,言其无状。太祖尝召对,语丕曰:“作坊久积弊,尔为我修整之。”丕在职尽力,以久次转正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①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赡议雇民车牛运法物,太祖以劳民,不悦,召丕议之。丕请拣本坊匠少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雍熙四年,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迁度支使。是冬,出为黄州刺史。还朝,召对便坐,赐御书《急就章》、《朱邸集》。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太宗面谕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给不若刺史之优也。”淳化初,改汝州刺史,改襄州。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是夕,雨沾足。明年,召还,屡求退居西洛,不许。
四年表求致仕,授左武卫大将军,俄判金吾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禀给,使传呼备盗。丕以新募卒引对,遂分四营,营设五都,一如禁兵之制。咸平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魏丕传》(有删改)
【注释】①僦:jiù,租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典工作 / 十余年 / 讨泽潞维扬 / 下荆广 / 收川峡 / 征河东 / 平江南 / 太祖皆先期谕旨令/ 修创器械 / 无不精办 /
B.凡典工作十余年 / 讨泽潞维扬 / 下荆广 / 收川峡 / 征河东 / 平江南 / 太祖皆先期谕旨令 / 修创器械 / 无不精办 /
C.凡典工作十余年 / 讨泽潞维扬 / 下荆广 / 收川峡 / 征河东 / 平江南 / 太祖皆先期谕旨 / 令修创器械 / 无不精办 /
D.凡典工作 / 十余年讨泽潞维扬 / 下荆广 / 收川峡 / 征河东 / 平江南 / 太祖皆先期谕旨令 / 修创器械 / 无不精办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世宗: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总角: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丕很有学问,又明察谨慎。周世宗镇守澶渊时,魏丕怀疑那五个要判案定罪的人有冤情,就给以缓期。没几天就真相大白,使五个被冤枉为盗贼的人不至于被枉死,魏丕因而受到周世宗的嘉奖。
B.魏丕工作主动,业绩显著。在兼任代州刺史期间,他觉得旧床子弩的射程太近,就改良了床子弩的制作工艺,射程达到一千步。
C.魏丕处事,富有智慧。太祖到洛郊祭,三司使王仁赡议论雇百姓的车和牛运送郊祀所用的器物,太祖认为劳苦百姓,不高兴,召魏丕议论这事。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他的想法受到当时的人的肯定。
D.太宗皇帝对魏丕关怀照顾。魏丕希望皇帝授予他中央机构的职务,然而太宗皇帝考虑到中央机构职务的俸禄不如刺史的优厚,因此让他去担任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
(2)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文: 连缀
B.举孝廉不行: 没有去应荐
C.安帝闻衡善术学:素常
D.遂共之: 谗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大学》、《春秋》。
B.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小题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状语后置语句。
B.因以讽谏:状语后置句。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主谓倒装句。
D 未之有也:定语后置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同类题5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B.此亡秦之
C.拔剑撞而D.沛公今事有
【小题3】请翻译划线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