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从尹洙     游:游学
B.范仲淹以言事 贬:批评
C.帝问执政     延:邀请
D.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第:只管
【小题2】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C.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D.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2)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7 11:42: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

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国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天启元年六月还朝。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

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朱国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B.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C.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D.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其职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B.摄,文中有“代理”的意思,即代理职务,如“摄政”意为代君主管理国家
C.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D.会试,科举制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贡院举行,因考期在秋天,故称秋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富有胆识,嫉恶如仇。担任礼部右侍郎期间,针对陈奉横行不法之举,他给巡按御史曹楷写信,请曹楷检举揭发陈奉的罪状。
B.朱国祚参议朝政,敢于直言谏诤。对外戚郑国泰的不当言论,他不惧权势,指出其乖谬之处。皇长子之事,他上疏数十次,最终让皇帝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清正谨慎,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面对别人讥讽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的言论,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D.朱国祚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当因事触犯自己的刑部待郎王纪被魏忠贤驱逐时,他在皇上面前极力挽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2)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于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淅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究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明朝时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名讳为庙讳。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犯罪案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②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先生。

②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栗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注:①蓄:保存。②比喻科举及第。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⑤指平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辄主人(_____________) (2)王公嘉其(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遂相师友”中的“师友”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
A.吾得事之
B.至尊而制六合
C.天下集响应
D.假舟揖者,非能
E.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见干器 句读不知
B.行吟醉卧自娱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C.何乐谥为康哉   骊山北构西折
D.昔先生国君用相 慎勿妇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小题5】第②段,作者写黔娄的目的是__________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方干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处仁,字择之,应天府谷熟县人。中进士甲科,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叛,处仁入峒,开示恩信,蛮感泣,誓不复反。知济州金乡县。以荐者召见,徽宗问京东岁事,处仁以旱蝗对。问:“邑有盗贼乎?”曰:“有之。”上谓处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摄开封十府,裁决如流,囚系常空。丁母忧,免丧,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徙知永兴军。童贯使陕西,欲平物价,处仁议不合,曰:“此令一传,则商贾弗行,而积藏者弗出,名为平价,适以增之。”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诏处仁赴阙。久之,以显谟阁直学士知颍昌府。民有得罪宫掖者,虽赦不免,处仁为奏上。童贯乘是挤之,夺职,提举鸿庆宫。徽宗访以天下事,处仁对曰:“天下大势在兵与民,今水旱之余,赋役繁重,公私凋敝,兵民皆困,不及今谋之,后将有不胜图者。”上曰:“非卿不闻此言。”明日,除侍读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上称善,诏置裕民局讨论振兵裕民之法。钦宗即位,金人犯京师,处仁储粮列备,合锐兵万人勤王;奏乞下诏亲征,以张国威。奏至,朝廷适下亲征诏书,以李纲为行营使。即移书纲,言备御方略。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召为中书侍郎。入见,钦宗问割三镇,处仁言:“国不竞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潜藩,不当弃。” 吴敏荐处仁可相,拜太宰兼门下侍郎。高宗即位,为大名尹、北道都总管,卒于郡。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B.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C.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D.进读罢/理前语/处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国用于岁之杪/宜会朝廷一岁财用之数量/入为出节浮费/罢横敛/百姓既足/军储必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丧也称服阕,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古人为哀悼逝者需穿丧服,服饰、时间都有限制。
B.侍读,是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之官,对提高皇室修养和执政能力有积极意义。
C.行营又叫“移营”,指行军打仗时的军营,也指率军的皇帝的驻地办事处。
D.潜藩中的“藩”指封建时代的属国、属地,借指边防重镇。潜藩指帝王作为王侯时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处仁抚民有方,平息叛乱民患。任东安令时,他对反叛者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终被其诚意所动;代理开封府事,狱中常无囚系。
B.徐处仁坚持己见,惨遭排挤夺职。之前童贯想平抑物价,徐处仁与之不和,出言反对。之后徐处仁替没获得赦免的百姓上奏,童贯借机排挤,徐处仁终遭削夺职务。
C.徐处仁胸怀天下,忧心兵民之困。他认为兵强民富方能立国,然而天灾人祸,兵民皆贫困不堪,应当早做准备,以防止后患。此言深得徽宗认可。
D.徐处仁坚决主战,抗击金兵南侵。金兵来犯,他广储粮草,集合上万精兵为国效劳;积极进言献策,奏请御驾亲征,反对割让土地,态度果断坚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阿贯意,劾其格德政,倡异论,侵辱使者。
(2)金人请和而归,处仁奏宜伏兵浚、滑,击其半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