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承宗,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熹宗即往,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故眷注特殷。天启元年,沈、辽相继失,举朝汹汹。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以承宗代。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主东事。帝不欲承宗离讲筵,疏再上不许。未几,大清兵逼广宁,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越数日,命以阁臣掌部务。承宗上疏曰:“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
沾陵其上。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因列上抚西部、恤辽民、简京军、增永平大帅、修蓟镇亭障、开京东屯田数策,帝褒纳焉。
时宁远城工竣,关外守具毕备。承宗图大举,奏言:“前哨已置连山大凌河,速畀臣饷二十四万,则功可立奏。”帝命所司给之。兵、工二部相与谋曰:“饷足,渠即妄为,不如许而不与,文移往复稽缓之。”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当是时,忠贤益盗柄。以承索功高,欲亲附之,令应冲等申意。承宗不与交一言,忠贤由是大憾。而其党李蕃、崔呈秀、徐大化连疏诋之,至比之王敦、李怀光。承宗乃杜门求罢。
十一年,大清兵深入内地。以十一月九日攻高阳,承宗率家人拒守。大兵将引去,绕城呐喊者三,守者亦应之三,曰“此城笑也,于法当破”①,围复合。明日城陷,被执。望阙叩头,投缳而死,年七十有六。谥文忠。后叙宁远功,荫子锦衣世千户。
(选自《明史·孙承宗传》,有删改)
①此城笑也,于法当破:这是守城的人在嘲笑,按照法令应当攻破它。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人言,声墙壁殷:震动B.饷足,即妄为渠:他
C.文移往复缓之稽:可笑D.忠贤由是大憾:仇恨,怨恨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承宗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帝每听承宗讲,辄曰“心开”   ②天下当重将权 ③边疆小胜小败,皆不足问
④列上抚西部……开京东屯田数策 ⑤承宗不与交一言   ⑥承宗乃杜门求罢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承宗貌奇气壮,有别常人。他胡须张挺,声音洪亮;在边郡讲授经学时,往来很多地方,多次向低级武官和老兵探求打听险要之地,通晓边防事务。
B.孙承宗文武双全,颇受器重。皇帝每次听孙承宗讲论,都感觉很受启发;沈、辽失守,满朝喧扰不安,众大臣推举他主持东边军务,皇帝因不舍而未准。
C.孙承宗明晓时弊,谋事周全。针对军队经常不操练,军饷经常不核实的情况,提议授兵权给可倚重的人,给予一定自主权,并献上镇守边境的多条策略。
D.孙承宗忠于朝廷,刚正不阿。他拒绝了想让他亲附的权奸魏忠贤,进宫请求罢免魏忠贤的职位;清兵攻陷高阳,他不幸被抓,面向朝廷叩头后上吊自杀。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天下当重将权,授之节钺,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
(2)承宗再疏促,具以情告。帝为饬诸曹,而师竟不果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8 11:0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程骏,字驎驹,本广平曲安人也,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师事刘延明,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延明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白延明曰:“今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不可以经世。骏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延明曰:“卿年尚幼,言若老成,美哉!”由是声誉益播。

太延五年,文成践阼,为著作郎。皇兴中,除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骏实史才,方申直笔,请留之。书奏,从之。献文屡引骏与论《易》《老》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问骏年,对曰:“六十一。”帝曰:“昔太公老而遭文王,卿今遇朕,岂非早也?”骏曰:“臣虽才谢吕望,陛下尊过西伯。觊天假余年,竭《六韬》之效。”

初,迁神主于太庙,有司奏:旧事,庙中执事官例皆赐爵,今宜依旧。诏百寮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非功不候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书奏,从之。文明太后谓群臣曰:“言事,固当正直而准古典;安可依附暂时旧事乎!”赐骏衣一袭,帛二百匹。又诏曰:“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可赐帛六百匹,旌其俭德。”骏悉散之亲旧。

性介直,不竞时荣。太和九年正月病笃,遗命曰:“吾存尚俭薄,岂可没为奢厚哉?”初骏病甚,孝文、文明太后遣使者更问其疾,敕侍御师徐謇诊视,赐以汤药。及卒,孝文、文明太后伤惜之。赐东园秘器、朝服一称、帛三百匹,赠兖州刺史、曲安侯,谥曰宪。

(节选自《北史·程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B.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C.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D.表曰臣闻/名器为帝王所贵/山河为区夏之重/是以汉祖有约/非功不侯/未见预事/于宗庙而获赏于疆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此用来代指继位登基。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夏称“世室”,周称为“明堂”,秦汉起称“太庙”。
D.《六韬》又称《六韬三略》《太公兵法》,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骏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他爱好读书,常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且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也非常欣赏他。
B.程驶富有史才,口才也好。朝廷派他任高密太守,因为他能直笔书史,尚书李敷上书挽留;和皇帝谈话,深得皇帝满意,把他比作“吕望”。
C.程骏为人正直,坚持原则。在封赏太庙执事官事情上,百官都同意按照旧例,给予封赏,唯独他从国事考虑,坚决反对,因此得罪了同僚。
D.程骏不爱钱财,生活节俭。朝廷赏赐的东西,他分给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晚年病重时,他在遗言中,嘱咐后人丧事要简办,不可以厚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复帝王制作,弗相沿袭。然一时恩泽,岂足为长世之轨乎?
②骏历官清慎,言事每惬。门无挟货之宾,室有怀道之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成、琅邪王戎,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炼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选自《晋书·嵇康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B.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C.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D.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幼年丧父。古汉语“孤独”指幼年丧父和老而无子的人,“鳏寡”指老而无偶的人。
B.拜、除、授都和官职的任免有关,拜和授是任命、授职,除是免除官职。
C.古人称呼他人的方式有很多:有称籍贯的,如文中“陈留阮籍”;有称官名的,如称王羲之为“王右军”;有兼称籍贯、姓名及字的,如《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
D.海内,即四海之内,国境之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此外还有九州、宇内也都是泛指中国或天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康在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后又遇到了王烈,二人均对嵇康极为赏识,但也都感叹他的命运不好。
B.嵇康的好友山涛在即将离任吏部选官时,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写信给山涛宣布绝交,从中可知嵇康傲岸不羁的个性。
C.吕安事件是嵇康命运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D.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嵇康临刑时年仅40岁,他最遗憾的是《广陵散》从此失传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2)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琨,琅玡临沂人也。琨少时谨笃,为从伯父司徒谧所爱。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儿,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州镇旧有鼓吹【注】,又启输还。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还资多少。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坐误竟囚,降号冠军。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顺帝逊位,琨陪位及辞庙,皆流涕。 
太祖即位,领武陵王师,加侍中,给亲信二十人。时王俭为宰相,属琨用东海郡迎吏。琨谓信人曰:“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遂不过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俭啬过甚,家人杂事,皆手自操执。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闻国讳,牛不在宅,去去台数里,遂步行入宫。朝士皆谓琨曰:“故宜待车,有损国望。”琨曰:“今日奔赴,皆应尔。”遂得病,卒。
【注】鼓吹:指一般的仪仗乐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启输还 启:禀告
B.坐误竟囚 囚:囚犯
C.给亲信二十人  给:配给
D.简阅衣裳 简:挑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伯: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称“从父”,其中,年长于父者称“从伯”。
B.吏部郎:即吏部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往往由诸曹郎中功高者升任。
C.逊位:或称退位,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D.国讳:举国臣民(包括皇帝)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⑵语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当乞寒贱,省官何容复夺之。
【小题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王琨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来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二十三年十月,寇八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微,擢宗皋右全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置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竞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风、副总兵林椿与战鸡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遮及椿皆战兄,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教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悖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子羽,字彦修,资政殿学士韐之长子也。宣和末,韐守真定,子羽辟从。会金人入,父子相誓死守,金人不能拔而去,由是知名。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子羽密谋诛之。一日,命张俊以千兵渡江,若备他盗者,使皆甲而来。因召(张)俊、琼及刘光世赴都堂议事,为设饮食,食已,诸公相顾未发。子羽坐庑下,恐琼觉,取黄纸趋前,举以麾琼曰:“有救,将军可诣大理置对。”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光世出抚其众,且曰:“所诛止琼尔,汝等固天子自将之兵也。”众皆投刃曰:“诺。”顷刻而定。浚以此奇其材。浚宣抚川、陕,辟子羽参议军事。与金人遇,战不利。金人乘胜而前,宣抚司退保兴州,人情大震。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者,子羽叱之曰:“孺子可斩也!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犹或可以补前愆而赎后咎,奈何乃为此言乎?”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分兵悉守诸险塞。金人知有备,引去。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金人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未几,果遣使议和。绍兴十六年,卒。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B.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C.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D.宣司但当留驻兴州外/系关中之望内/安全蜀之心急/遣官属出关/呼召诸将/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政殿学士,资政殿为宋代皇宫藏书和理政之所,设大学士一职,以备咨询国政。
B.大理,即大理寺,宋代中央最高司法机关之一,负责审问、判决各地奏报的案件。
C.裨将,初指副将,相对主将而言,并非正式的军衔,后成为武官阶品中的职位称呼。
D.绍兴,指当时南宋行都,当初宋高宗逃到越州,认为“绍祚中兴”,故将越州更名为绍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子羽舍身卫国,勇敢无畏。他与父亲誓死守卫真定,逼迫金人退兵,在诸参佐畏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单骑出行召集逃散将士,排兵布阵,成功解除险情。
B.刘子羽谋划严谨,做事果断。针对范琼拥兵自重,他与张浚悄悄谋划,进行周密部署,在都堂亲自执行抓捕范琼的行动,整个过程干脆利落。
C.刘子羽临危不乱,策略得体。在金人入侵的时候,他建议坚壁清野,把淮东的百姓都迁到镇江,用恩信安抚,虽军民混居一起,但互不侵犯。
D.刘子羽知人善任,料事如神。吴玠不出名的时候,他就对吴玠赏识有加,并委以总领各将领的重任,他还准确地预见金人议和的意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愕不知所为,子羽顾左右拥置舆中,卫以俊兵,送狱。
(2)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翬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