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禹字子文,河内轵人也。至禹父徙家莲勺。禹为儿,数随家至市,喜观于卜相者前。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时从旁言。
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谓禹父:“是儿多知,可令学经。”及禹壮,至长安学,从沛郡施雠受《易》,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
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
甘露中,诸儒荐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焉,奏禹经学精习,有师法,可试事。奏寝,罢归故宫。久之,试为博士。
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授太子,荐言禹善说《论语》。诏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
元帝崩,成帝即位,征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宽中食邑八百户,禹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秋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相安,数病,上书
乞骸骨,欲退避凤。上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
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
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
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节选自《汉书﹒张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 |
B.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 |
C.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 |
D.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典籍。“论”是指论纂,编纂,“语”指言论,“论语”即是经过整理编纂的言论。 |
B.“甘露”与“初元”一样,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 |
C.“食邑”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
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禹对《周易》《论语》这些经书都很精通,得到了萧望之的赞赏,萧望之建议皇上试用张禹当官。这个建议很快就批复下来了。 |
B.张禹与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一起兼任尚书。王凤名为辅政,实为专权,张禹内心感到很不安,为回避与王凤共事,多次托病上书请求辞职回乡。 |
C.张禹比较喜欢戴崇,戴崇拜访张禹,张禹每次都将戴崇带到后堂共同进餐,让妇女陪酒,令优人唱歌跳舞来助兴,直到深夜才散席。 |
D.张禹对彭宣敬而远之,彭宣拜访张禹,张禹则在便坐接待他,与他谈今论古,用餐也非常简单,从来不邀请彭宣到后堂。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卜者爱之,又奇其面貌,谓禹父:“是儿多知,可令学经。”
(2)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