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缵字伯绪。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好学,兄缅有书万余卷,昼夜披读,殆不辍手。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如此数载,方迁任太子舍人。普通初,魏遣彭城人刘善明诣京师请和,求识缵。缵时年二十三,善明见而嗟服。累迁长史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河东裴子野曰:“张吏部在喉舌之任,已恨其晚矣。”子野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大通三年,入为度支尚书,母忧去职。服阕,出为吴兴大守。缵治郡,省烦苛,务清静,民吏便之。大同二年,征为吏部尚书。缵居选,其后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九年,迁宣惠将军、丹阳尹,未拜,改为使持节、都督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缵至州,停遣十郡慰劳,解放老疾吏役及关市戍逻先所防人,一皆省并。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缵在政四年,流人自归,户口增益十余万,州境大安。太清二年,征为领军,俄改授宁蛮校尉。缵初闻邵陵王纶当代己为湘州,其后定用河东王誉,缵素轻少王,州府候迎及资待甚薄,誉深衔之。及至州,遂托疾不见缵,仍检括州府庶事,留缵不遣。会闻侯景寇京师,缵寻弃其部伍,单舸赴江陵。既至,前刺史岳阳王詧闻贼陷京师,因不受代。州助防杜岸绐缵,缵信之,与结盟约,因夜遁入山。岸反以告詧,仍遣岸帅军追缵。俘送之。其年,詧举兵袭江陵,常载缵随后。及军退败,行至湕水南,防守缵者虑追兵至,遂害之,弃尸而去,时年五十一。谥简宪公。  
(选自《梁书•张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B.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C.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D.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书郎,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专为朝臣写奏章或为皇帝起草诏令。
B.四部书,中国古代书籍的四大类,隋唐后指经、史、子、集,后用以泛指群书。
C.“母忧去职”在文中的意思是张缵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为母亲守孝。
D.后门、寒素的意思相同,都是比喻寒微的门第,文中指出身家世清贫低微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缵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张缵特别热爱学习,他的兄长张缅有藏书一万多卷,张缵夜以继日阅读书籍,几乎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B.张缵年少显达,备受推崇。张缵担任秘书郎时才十七岁,二十三岁时就深受魏朝刘善明的敬佩,河东裴子野在没见到张缵时就很推崇他。
C.张缵为政清简,百姓感戴。张缵在任吴兴太守时减去烦琐事物,百姓、官吏都感到便利;在任相州刺史时政治清明,很多流亡外地的人都回来了。
D.张缵不畏权贵,最终被害。张缵看不起河东王誉,对他十分冷淡,誉也因此没有让张缵离任,最终因这个原因张缵被河东王誉的手下杀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野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2)州助防杜岸绐缵,缵信之,与结盟约,因夜遁入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8 09:0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B.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C.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D.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钜公本文中指天子,这个词语还有王公大臣和巨匠大师的意思,如,一十元老剧宫多出其门,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B.丁父忧,意思是,遭逢父亲丧事,浮圈,缺终了,伏缺一四十,守丧期满除服。
C.许氏说文,指的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他是世界上最早的词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词典,对文学,影响深远。
D.故事,就是,潜力,如果文中学过,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2)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袭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迁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及高祖东,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选自《周书·卷四十》,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高祖东 伐:征伐
B.民俗讹 浇:轻薄
C.入西河 寇:贼寇
D.神举亦颇焉 与:参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是翰林院的长官,为朝廷撰拟文书。翰林院的属官包括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
B.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别都,即陪都、辅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发挥着呼应、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
D.露布,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常常是士兵高举露布,一路快马传递捷报。也指不封口的文书、奏章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神举自幼聪慧,喜好文学。他早有气量,同族兄长宇文深十分器重他;他爱好诗文,经常侍从皇帝出游。
B.宇文神举袭爵增邑,备受器重。他先是继承父爵,食邑二千三百户;后改封东平郡公,封邑增至六千九百户。
C.宇文神举文武兼备,忠勇无敌。他参与筹划处置晋公护,先后攻克齐国五城,平定范阳叛军,迫使稽胡款服。
D.宇文神举励精为治,敬重人才。他平定熊州时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他钦佩叛臣卢思道才名,以礼相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2)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大败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擘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玫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劝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首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

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B.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C.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D.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支可用于计时,午时指白天十一点到一点,申时指下午七点到九点。
B.“雍熙”,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
C.先锋,作战时率先迎敌的人或部队,后指一切事物的开创者或领先者。
D.刍粮,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刍,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小题2】对文中划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则为少牢。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B.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C.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D.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晏球,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球闻乱,不俟命,率龙骧五百骑击之,贼势稍却。末帝登楼见之,呼曰:“此非吾龙骧军邪!”晏球奏曰:“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迟明尽杀之,以功拜澶州刺史

明宗兵变,自邺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从至洛阳,拜归德军节度使。定州王都反,以晏球为招讨使讨之。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秃馁将万骑救都。晏球立高冈,号令诸将皆囊弓矢、用短兵,回顾者斩。符彦卿以左军攻其左,高行珪以右军攻其右,中军骑士抱马项驰入都军,都遂大败,自曲阳至定州,横尸弃甲六十馀里。契丹又遣惕隐以七千骑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击至满城。契丹自中国多故,强于北方,北方诸夷无大小皆畏伏。而中国之兵遭契丹者,未尝少得志。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馀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梴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

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数遣人促其破贼,晏球以谓未可急攻。其偏将朱弘昭、张虔钊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驱兵以进,兵果败,杀伤三千馀人。由是诸将不敢复言攻。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入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久之,都城中食尽,先出其民万馀人,数与秃馁谋决围以走,不果,都将马让能以城降,都自焚死。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军中未尝戮一人。以破都功,拜天平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B.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C.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D.晏球为将有机略/善抚士卒/其击/秃馁既因败/以为功诸/将皆欲乘胜取都/晏球返独/不动/卒以持久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在人际交往中,一般称自己称字,称别人称名。
B.刺史,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史”为“御史”。后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政长官。
C.明宗,后唐皇帝李嗣源庙号。古代称皇帝除庙号外,还有谥号、年号、尊号等。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的凭信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晏球忠于职守,遇事果敢。李霸作乱时,他不等命令下达,即率兵迎击,挫败敌方攻势,控制危局,立下战功,深得君王赏识。
B.王晏球统兵有方,军纪严明。面对王都和契丹的联军,他登上高岗,亲自指挥,严明号令,督促诸将奋勇杀敌,最终使得敌军惨败。
C.王晏球英勇善战,威震契丹。他先大败秃馁,又击溃惕隐,使契丹余众四处溃逃,改变了中国之兵与契丹交战“未尝少得志”的窘况。
D.王晏球颇有智谋,指挥若定。攻打定州时,明宗多次催促,于是带兵进攻,大败叛军,叛将闻风丧胆,不敢再言进犯,王晏球得以让士卒休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乱者,李霸一部尔,陛下严守宫城,而责臣破贼。
(2)晏球乃休养士卒,食其三州之赋。悉以俸禄所人具牛酒,日与诸将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