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周旋:(与敌人)较量
B.曹公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禽:同“擒”,擒拿。
C.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之义:认为…仗义
D.于是权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阴:暗地里
【小题2】(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此患除耳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辽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樊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D.权遣使子索羽女后世必子孙忧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关羽忠义的一组是()
①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②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③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④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⑤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⑥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逃命到涿郡的关羽,遇到了在那里集合兵马的刘备,于是他投靠了刘备,并受到了刘备的信任与重用。
B.关羽杀了颜良以后,曹操让张辽探问关羽的想法,得知关羽想离开他,曹操便重加赏赐,希望关羽不要走。
C.关羽率领军队在樊城攻打曹仁,威震中原地区,曹操为避开关羽的威胁,提议迁离许都。
D.司马宣王、蒋济建议曹操利用孙权与关羽的矛盾,借助孙权的力量解除樊城之围,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小题5】(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1-17 03:0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縆锁两城,夹以炮弩,其要津皆施杙,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世杰提所部兵入卫,道复饶州,乃入朝。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兵至皋亭山,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以为彪来从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从容为言,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明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或谓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海口。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上有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砦,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摘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B.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C.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D.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保护君王。
B.三宫:“宫”在秦汉以后指帝王之宫,汉代以皇帝、皇后、太后合称为“三宫”。
C.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在之处。南宋兵败迁都崖山,这里成了临时朝廷
D.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二月癸未”即农历二月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杰少有奇才,受到重用。他少时曾有犯法的行为,但他有奇才,受到重用,多次立功其官阶连续升迁。
B.张世杰忠于朝廷,入卫有功。元军攻破新城,他奋力战斗;元军招降他,他不顺从;朝廷危念他独自率部入卫。
C.张世杰果决英勇,敢于死守。卞彪劝降,他断其舌裂其身;退守崖山宋军赶到,他烧毁行朝市,连船作寨死守。
D.张世杰忠贞不渝,可歌可泣。他至死不移忠于南宋之志,战败了还思虑保卫王船,还想侍太妃寻求赵氏后代立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
(2)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梦得,字少蕴,苏州吴县人。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亹不穷。用蔡京荐,召对。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大观初,京再相,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梦得言:“《周官》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所谓废置赏罚者,王之事也,太宰得以诏王而不得自专。”上喜曰:“迩来士多朋比媒进,卿言独无观望。”遂除起居郎。时用事者喜小有才,梦得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使才胜德。愿继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二年,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专于重内轻外,且乞身先众人补郡。政和五年,移帅颍昌府,发常平粟振民,常平使者刘寄恶之。宦官杨戬用事,寄括部内,得常平钱五十万缗,请籴粳米输后苑以媚戬。戬委其属持御笔来,责以米样如苏州。梦得上疏极论颍昌地力与东南异,愿随品色。时旁郡纠民输镪就籴京师,怨声载道,独颍昌赖梦得得免。李彦括公田,以黠吏告讦,籍郏城、舞阳隐田数千顷,民诣府诉者八百户。梦得上其事,捕吏按治之,郡人大悦。逮高宗驻跸扬州,迁翰林学士兼侍读,除户部尚书。陈待敌之计,因请上南巡,阻江为险,以备不虞。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逾以兵食三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门下侍郎颜岐、知杭州康允之皆嫉梦得。海寇朱明猖獗,诏梦得挟御前将士便道之镇,或招或捕,或诱之相戕,遂平寇五十余群。然颇与监司异议,上章请老。绍兴十八年,卒湖州,赠检校少保。
(节选自《宋史·叶梦得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谕/以兵食二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
B.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谕/以兵食二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
C.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谕/以兵食二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
D.既而/帝驻跸杭州/迁尚书左丞/奏监司州县擅立军期司掊敛民财者/宜罢/上谕以兵食二事最大/当择大臣分掌/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对,指古代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B.用事,凭感情、意气行事,此处指杨戬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C.镪,钱贯,即穿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也泛指钱币、银子或银锭。
D.驻跸,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此处指高宗出行途中暂停小住扬州。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梦得学识渊博,为人耿介不阿。他对前人言行有大量的了解,谈论起来滔滔不绝;虽然因为蔡京的举荐被皇上特意提升,但是他却不迎合蔡京。
B.叶梦得以德为先,重视地方职位。当时日执政者喜欢稍有才干的人,叶梦得认为德胜过才,对士大夫争先恐后补任郡职的做法提出批评。
C.叶梦得体恤民艰,尽力照顾百姓。在颖昌府任职后,他发放常平粮食赈济郡民;面对杨戕的不合理要求,他上疏竭力陈情,使颍昌郡免于赴外买粮。
D.叶梦得远虑忧患,平寇勇谋兼备。他请求皇上南巡,以长江为天险,以备不测;他带将士镇压海寇,善用计策,平定五十余群强盗。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观初,京再相,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
(2)李彦括公田,以黠吏告讦,籍郏城、舞阳隐田数千顷,民诣府诉者八百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先妣事略

明归有光

先妣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垆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若不谋夕:好像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指好像形势危急,难以预料。②洒然:整洁的样子。③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B.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C.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D.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妣,文中指已经去世的母亲。也可以称为先母、先慈。“先妣”也有先祖之母的意思。
B.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于对妇人的尊称。
C.从兄,即跟着兄弟,古时的一种说法。指跟着那些年纪比自己大的人。
D.归,这里指女子出嫁。和《项脊轩志》中的“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的母亲十六岁出嫁,然后连着生了七个孩子,后来不想再生孩子,用了女佣的偏方,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B.归有光和大姐淑静长得最像母亲。所以母亲去世后找画师画像,家人把他们两个带出来,让画师照着他俩画。
C.归有光的母亲生前勤劳、节俭,但是对待仆人都很好,从来不会打骂仆人,而且娘家送来好吃好喝的,人人都可以分到。
D.虽然归有光的母亲早早去世了,但是大女儿和大儿子的嫁娶都是她生前订下的。归有光有了孩子之后更加想念自己的母亲。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人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2)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同类题4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崔立字本之,开封鄢陵人。祖周度,仕周为泰宁军节度判官。慕容彦超叛,周度以大义责之,遂见殺。
②立中进士第。为果州团练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险,乃率众钱,佣舟载归。知州姜从革论如率敛法,当斩三人,立曰:“此非私已,罪杖尔。”从革初不听,卒论奏,诏如立议。真宗记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丰县。大水坏期斯塘,立躬督缮治,逾月而成。进殿中丞,历通判广州、许州。
③京西转运使胡则曰:“滑州进士杨世质等诉本州黜落,即取元试卷付许州通判崔立看详,立以为世质等所试不至纰缪,已牒滑州依例解发。”诏转运司具析不先奏裁,直令解发缘由以闻,其试卷仰本州缴进。世质等仍未得解发。及取试卷,诏贡院定夺。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④会滑州塞决河,调民出刍楗,命立提举受纳。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知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数千顷,及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累迁太常少卿,历知速、漠、相、潞、充、鄂、涇七州。兖州大饿,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所全活者甚众。
⑤立性淳谨,尤喜论事。大中祥符间,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献赞颂,立独言:“水发徐州,旱连江、淮,无为烈风,金陵火,天所以警骄惰、戒淫逸也,区区符瑞,尚何足为治道言哉? ”前后上四十余事。以右谏议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迁给事中。告老,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卒。识韩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尝服其鉴云。

节选自《宋史·循吏传》

(注)①刍楗: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诏如立议(______) (2)募富人出谷十万余石振饿者(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乃率众钱
A.率领 B.聚集 C.募捐 D.沿着
(2)进尚书工部侍郎致仕
A.发展 B.导致   C.归还 D.产生
【小题3】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B.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C.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D.乃言词理低次不合/充荐诏/落世质等/而劾转运使及崔立之罪
【小题4】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立计其用有余,而下户未输者尚二百万,悉奏弛之。
【小题5】文章结尾有“人尝服其鉴云”的说法,你是否同意世人对崔立的这一评判?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分析理由。
【小题6】对第⑤段划画线句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旅匕箸者,即斩以。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有折旅匕箸者  逆:背叛B.即斩以 徇:示众
C.会雨不攻 克:能够D.其将李文悦兵三千自归   以:率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片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小题5】结合文意,概括高崇文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