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2)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7 03:0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祖,乌古迺,辽太平元年辛酉岁生。景祖稍役属诸部,自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之属,以至五国之长,皆听命。是时,辽之边民有逃而归者。及辽以兵徙铁勒、乌惹之民,铁勒、乌惹多不肯徙,亦逃而来归。辽使曷鲁林牙将兵来索逋逃之民。景祖恐辽兵深入,尽得山川道路险易,或将图之,乃以计止之曰:“兵若深入,诸部必惊扰,变生不测,逋户亦不可得,非计也。”曷鲁以为然,遂止其军。

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畔辽,鹰路不通。辽人将讨之。景祖曰:“可以计取”。辽人从之。盖景祖终畏辽兵之入其境也,故自以为功。于是景祖阳与拔乙门为好,而以妻子为质,袭而擒之,献于辽主。辽主召见于寝殿,燕赐加等,以为生女直部族节度使。辽主将刻印与之,景祖不肯系辽籍,辞曰:“请俟他日。”辽主终欲与之,遣使来。景祖诡使部人扬言曰:“主公若受印系籍,部人必杀之!”用是以拒之,辽使乃还。

生女直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赀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

景祖为人宽恕,能容物。推财与人,分食解衣,无所吝惜。人或忤之,亦不念。先时,有畔去者,遣人谕诱之。叛者曰:“汝主,活罗也。活罗,吾能获之,吾岂能为活罗屈哉!”活罗汉语慈乌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景祖嗜酒,饮啖过人,时人呼曰活罗,故彼以此讪之,亦不以介意。其后讪者力屈来降,厚赐遣还。曷懒水有率众降者,录其岁月姓名,即遣去,俾复其故。人以此益信服之。卒于家,年五十四。

(选自《金史•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B.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C.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D.活罗/汉语慈鸟也/北方有之/状如大鸡/善啄物/见马牛橐驼脊间有疮/啄其脊间食之/马牛辄死/若饥不得食/虽砂石亦食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时称死去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时称“讳”,乌古迺是景祖的名字,故称“讳”。
B.辛酉,天干名,古代用以纪年。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天干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
C.节度使,我国古代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以得名。
D.生女直,即生女真,指没有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与熟女真相对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祖善使计谋。因景祖用计擒获了拔乙门,辽主任命他为节度使;他不肯隶属辽籍,就用了苦肉计,让族人来杀他。
B.景祖处事机智。铁勒、乌惹的许多百姓不肯迁移,逃来归顺景祖,辽派人索取,景祖机智应对,最终使辽军停止了搜索。
C.景祖仗义疏财。他把财物分给别人,有饭大家分着吃,衣服也可以脱给他人穿,没有什么舍不得给别人的东西。
D.景祖为人大度。有背叛者嘲笑景祖,景祖不放在心上;后来嘲笑景祖的人走投无路来投降,景祖赏赐他后,将他遣送回原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祖恐辽兵深入,尽得山川道路险易,或将图之。
(2)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赀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指后者。
C.员外郎,官职名,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唐宋沿其制。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B.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
C.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D.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
(2)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倐兵倐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商货流通,税釐增倍。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于前案,或更甚于前案,其有害于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于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B.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C.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D.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贡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咸丰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另外还有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之意。
C.疏是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文中指上疏给皇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祠是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如本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多次率军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C.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云南设通商口岸时,考虑深刻而周到。在对法斗争中,谋划十分周祥,深受皇帝的重视。
D.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人心。他不仅为官能干,而且不畏外敌、积极应对;在治内恩威并重,除匪患,保一方平安,皇帝和百姓都厚待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
(2)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兴,承隋乱离,划祓荒荼,始择用州刺史、县令。授受之间,虽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故叶气嘉生,薰为太平,垂祀三百,与汉相埒。致之之术,非循吏谓何?故条次治宜,以著厥庸。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仕隋为武阳令,以爱利为行。元武民以柠牛依妇家者,久之,孳十余犊,将归,而妇家不与牛。民诉县,县不能决,乃诣允济,允济曰:“若自有令,吾何与为?”民泣诉其抑,允济因令左右缚民,蒙其首,过妇家,云捕盗牛者,命尽出民家牛,质所来,妇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无豫。”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还婿。”妇家叩头服罪,元武吏大惭。允济过道旁,有姥庐守所莳葱,因教曰:“弟还舍,脱有盗,当告令。”姥谢归。俄大亡葱,允济召十里内男女尽至,物色验之,果得盗者。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既而得袍。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赢马绳羁,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州刺吏,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寝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槌伏,下无能欺。卒于官。
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洛阳令杨德干矜酷烈,杖杀人以立威,敦实喻止,曰:“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德干为衰减。始,洛人为敦颐刻碑大市旁,及敦实入为太子右庶子,人复为立碑其侧,故号“常棣碑”。历怀州刺史,有关迹。永淳初致仕,病笃,子孙迎医,敦实不肯见,曰:“未闻良医能治老也。”卒,年九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执不贳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B.此婿家牛,我无豫:参加,参与。
C.弟还舍,有盗脱:脱离,远离。
D.永淳初致仕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小题2】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B.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C.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D.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兴起之初,为了铲除荒政毒害,朝廷开始有选择地任用州刺史、县令。文中选择张允济、贾敦颐、贾敦实这样的循吏,记录他们合宜的施政措施,以彰明他们的功劳。
B.张允济善于断案,治理有方。元武县一百姓控告妻子娘家不还他的牛,张允济的巧妙解决令元武县官吏非常惭愧;有老妇人丢失了葱,张允济极为重视,终于抓获了偷盗者。
C.贾敦实宽厚仁惠,深得人心。洛阳令杨德干崇尚严酷刑罚,用杖杀来树立威势,贾敦实加以劝喻阻止;洛州人民在其兄贾敦颐石碑的旁边,为贾敦实也立了碑,以表达对他的爱戴。
D.贾敦颐品性廉洁,深受信任。贾敦颐入朝时,往往全家出行而且车破马瘦,以至于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贾敦颐任洛州司马时,因公事牵累被捕入狱,太宗对其严厉批评后原凉了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在养人,伤生过多,虽能,不足贵也。
(2)有行人夜发,遗袍道中,行十余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尝拾遗,可还取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乙)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沛公欲关中(_______) (2)不如善遇之(_________)
(3)沛公其计(_________) (4)见项羽(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令将军与臣有郤B.无内诸侯军
C.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D.不然,籍何以至此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