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遵度,字坚白,江陵人。纯介好学,始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和川主簿,换临汾。馈刍粮,三抵绥州,涉无定河。河沙与水混流无定迹,陷溺相继,遵度悯之,著以纪焉。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荐之,迁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其党张余来攻,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贬崇阳令,移鹿邑。咸平初,复为太子中允。会修《两朝国史》,与路振并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东封,进博士,祀汾阴。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澹清素,于势利泊如也。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尝著《琴笺》云:“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往者藏音而未谈,来者专声而忘理。《琴笺》之作也,庶乎近之。”世称其知言。七年,东郊,建坛恭谢。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逾岁,并复其秩。九年,仁宗以寿春郡王开府,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遂命与张士逊并为王友。上作七言诗宠之。因谓左右曰:“翊善、记室,皆府属也,故王皆受拜,今宾友之礼,当令答拜。”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王读《孝经》彻章,复以御诗赐之。遵度性寡合,喜读《易》,尝云:“意有疑,则弹琴辨其数,筮《易》观其象,无不究也。”
(《宋史·崔遵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B.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C.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D.坛上设正坐奉天地/配坐奉二圣/遵度时与张复同典记注/书昊天为天皇/又增圣祖配位/坐谬误/降为右正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老百姓穿的是粗布衣服,称为“衣褐”,“解褐”就是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
B.铭是一种刻在器物或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叫“封”,祭地叫“禅”,“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D.在我国古代的官职中,有“博士”和“学士”之称,博士是比学士品级还高的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遵度关心百姓疾苦,作铭纪念死者。他任职绥州时,因运送粮草,渡过流迹不定的无定河,看到百姓淹没河中,心生怜悯,作铭记之,以示警戒。
B.崔遵度志趣淡泊高雅,喜欢弹琴饮酒。他身为朝廷右史,却住在非常低下狭小的房舍中,房舍周围栽上竹子,退朝后,或默坐或弹琴独饮,怡然自得。
C.崔遵度为人方正有德,深得皇帝宠信。因学术品行俱佳,他被皇帝选为寿春郡王的侍友,皇帝亲自作七言诗以示宠爱,并且令寿春郡王以宾友之礼答谢。
D.崔遵度静心研读易经,经常参与祭祀。他性格与众寡合,喜欢研读易经,也信奉易经,大中祥符年间,跟随皇帝封禅泰山,进升为博士,又到汾阴祭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度领甲士百余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
(2)诏宰相择耆德方正有学术之士,咸曰遵度力学,有士行,时称长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3 10:0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楚将宋义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①,宋义曰:“公将见武信君②乎?臣论其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项梁死,章邯军巨鹿南。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必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令王离、涉间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父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且夫强秦攻赵,必举。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杀宋义子。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将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①陵君是封号,名叫显   ②武信君,即项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号。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的谥号。
B.“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C.文章第三段,项羽杀宋义后引兵渡河,之后情节可引申出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任将士骄惰,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C.项羽英勇无畏。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赢得诸侯上将军的威名。
D.项羽心狠手辣。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乃饮酒高会,而不引兵渡河取食于赵。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时烈祖辅吴方修明法令,熙载年少放荡,不守名检,补和常滁三州从事。时人士自中原至者,多已擢用,熙载在京洛,早负才名,乃独落魄不偶。烈祖受禅,召为秘书郎,使事元宗于东宫,谕之日:“以卿早奋名场,乃未更事,故使历州县之劳,今用卿矣,宜善自修饬。辅吾儿也。”熙载亦不谢。在东宫,谈燕而已,不谙世务。

元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始数言朝廷事所当施行者,尽无所回隐。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

契丹入汴,晋少帝北迁,熙载上疏日:“陛下有经营天下之志,今其时矣,若戎主遁归,中原有主,则不可图矣。”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载不能饮酒齐丘诬以酒狂,贬和州司士参军,迁中书舍人。周太祖有天下,用事者犹议北伐,熙载日:“北伐,吾本意也,但今已不可耳。郭氏奸雄,虽有国日浅,守境已固,我兵妄动,岂止无功耶?”言虽切,而朝廷暗于机会,经营中原之意终不已。周人果以籍口,兵入淮南。齐王景达以兵马元帅临边,陈觉为监军使,熙载言:“出师,大事也,当先正名。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哉?”亦不从。

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币求之。蓄妓四十辈,纵其出,物议哄然。熙载密语所亲日:“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坐托疾不朝,贬右庶子,熙载斥诸妓。后主喜,欲大用之,而去妓悉还。后主无法,宿直宮中,赐对多所弘益,后主手 教褒之,进中书侍郎,卒年六十九。后主废朝三日,谥文靖,命葬梅岭冈谢安故墓侧。

(节选自《南唐世家·韩熙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载不能饮酒/
B.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我不能饮酒/
C.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载不能饮酒/
D.不省陈觉/福州丧师/初议置军法/齐丘为之/请止削官/熙载上疏请无赦/又数言齐丘党与/必基祸乱/熙载不能饮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方孝孺曾被封为“文学博上”等。
B.中书舍人,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南朝时改为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
C.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遗,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也称监军事。又有军师、军司,亦为监军之职。
D.碑碣,古代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碑,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碣,后世碑碣名称往往混用。秦始皇刻石纪功,大开树立碑碣的风气。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
A.熙载年少轻狂,人仕并不顺利。当时从中原来的读书人,大多被提拔任用,他只补任和常滁三州从事。烈祖任命他担任秘书郎,在东宫侍奉元宗。
B.熙载竭尽全力,为国出谋划策。元宗时,他多次说及应该施行的朝廷事务,竭尽所知无所回避。他对于北伐提出自己的看法,被朝廷采纳。
C.熙载儒雅风流,才艺誉满天下。才气飘逸勃发,多才多艺,是当时儒雅风流之首,擅长碑碣创作。其他国家的人不远数千里,用车装着金币来求写碑文
D.熙载不愿为相,后主屡要重用。他畜养歌妓逃避人朝为相,被贬后赶走那些歌妓。后主李煜要重用他,可是那些离开的歌妓全都回来,后主没有办法。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宋齐丘冯延巳等皆侧目,元宗意独嘉之,命权知制诰,书命典雅。
(2)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洗攸之仲达,少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追孝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
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
(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
注流查:竹筏。乐广:西晋名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人的别名。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帝王的自称。文中指前者。
C.蛮:先秦指非华夏民旅,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泛称南方少数民旅。
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
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布袋装米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
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
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
(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

同类题5

课外文言文阅读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 ,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⑤,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 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与之游间:断断续续
B.州兵烬罹:遭遇
C.始筮仕,以著决:决定
D.少蔡伯坚师:以……为师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辛弃疾勇武的一组是( )
①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②丏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③弃疾斩其首归报
④即众中缚以归
⑤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曾占卜自己的仕途,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末。
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被迫离开义军南归。
C.辛弃疾曾率人直闯金营,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活捉。
D.辛弃疾在南宋为官时,多次通过对策和撰文力陈收复中原大计,但因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