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光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
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去。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
(取材于《汉书·霍光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忧懑   忧懑:担忧,气忿
B.今日之议,不得旋踵 旋踵:转向,告密
C.天下匈匈不安 匈匈:动乱,纷扰
D.臣等驽怯 驽怯:无能,怯弱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更选贤立之 光涕泣
B.先帝属将军幼孤  作《师说》贻之
C.将军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 闻天子有争臣七人,亡道不失天下
D.徐之,何惊人如是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况且汉天子的谥号常带孝字,就为长久保有天下,使宗庙祭祀不断啊
B.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
仔细值班警卫,(以防昌邑王)突然发生意外自杀身亡
C.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
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我很愚笨,担当不了汉朝的事。”
D.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
昌邑群臣坐等灭亡,滥用教导百姓的职权,使王陷入邪恶的境地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②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
【小题5】文中两次出现“光谢曰”,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霍光“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6】《汉书》中说霍光“沉静详审”,请联系全文,概括霍光为废黜昌邑王做了哪些审慎周密的安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9 09:4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归谓其妻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寓居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字曰庆门。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元和十年,累迁至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太和四年,丁父忧免。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共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旦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B.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C.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D.天后重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指古代官吏任职期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
B.“父忧”是对父亲去世的婉辞。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官员一般停职,回家守丧。
C.“食邑”秦汉以前以采邑为食禄,唐宋时作为一种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D.“谥”是带有评价作用的称号。表扬的如“宣”,批评的如“灵”,同情的如“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嗣复天生贵相,少有文才。他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韩滉认为他的名气和地位会超越他父亲,是杨门的庆事,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杨嗣复为人谨慎,懂得避嫌。担任礼部员外郎时,因为他的父亲是户部侍郎,于是上书说和父亲同在尚书省不便利,请求更换其他职务。
C.杨嗣复不重预言,不信应验。皇帝问预言应验的图谶从何而来,杨嗣复认为是因为光武帝、隋文帝相信谶书,其实班彪引用预言是扭曲本意来制止贼乱。
D.杨嗣复很有见地,深谙用人。他认为古人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在太平之时,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平时应该按资历逐级提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
(2)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人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
B.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北萧关。
C.武帝:皇帝有谥号、庙号、尊号、年号。谥号根据生前事迹与品德修养而定,带有评判性质,如汉文帝、隋炀帝。
D.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王、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不好,但他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B.卢柔文才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流传世间。
C.卢柔善于谋略。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尽职尽责。他才干卓越,得到太祖重用,曾担任多个要职;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都合理得体。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大半。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多贴,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②巨盗卢十八剩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适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③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④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

(注)①片晷(guǐ):片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吏民多黠   (__________) (2)淳笑曰(___________)
(3)淳验无实即之(__________) (4)汰则测(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呼为“张一包”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B.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C.辄人命讼     遂墨葬文公(《秦晋殽之战》)
D.可我缚来     旦日维士卒,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盗遁久矣,安从捕?”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何施之为(《秦晋微之战》)
C.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
D.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小题6】综观全文,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淳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阙上书,授下邽主簿。长寿中,累转监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还。蛮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圣旨?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敌酋墨啜立知微为南面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拜祠部员外郎。

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仍充招慰讨击使。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为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俄转幽州都督,为左威卫大将军。寻卒。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上书 诣:到…去B.蛮夷恩  荷:担任
C.以圣旨 希:迎合D.为左威卫大将军  征:征召,充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其居人还   非能水也,绝江河
B.则天意解     设九宾于庭,臣敢上璧
C.不毁节求生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怀古知诚恳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   陛下在法律上不分亲疏,应当和全天下整齐一致。
B.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裴怀古推究他们的言辞情状,释放净满让朝廷知道。
C.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  从前让净满有背叛君主的情状,我又有什么脸面宽恕他呢?
D.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 我依仗忠信,可以通达神明,何况对人呢?
【小题4】用斜线(/)给文言文中最后一段画线部分断句
神 龙 中 迁 左 羽 林 大 将 军 行 未 达 都 复 授 并 州 长 史 吏 人 闻 怀 古 还 老 幼 相 携 郊 野 欢 迎 时 崔 宣 道 代 怀 古 为 并 州 下 车 而 罢 出 郊 以 候 怀 古 怀 古 恐 伤 宣 道 之 意, 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小题5】在下面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两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不同的表现。
①裴怀古 ________ 、________ 。    ②武则天______、________。
【小题6】裴怀古说:“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以求生,”这句话道出了“忠诚”和“守节”的重要性,请从下列经典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人物、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红楼梦》 《呐喊》 《边城》 《红岩》 《平凡的世界》 《老人与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已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读书若经生,无间寒暑。四方啖名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张溥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门: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首领:头颅,借指性命。
C.日沃汤数次   沃汤:喝水。
D.以葬亲乞假归   乞假:请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容远近   乃设九宾礼
B.佯狂不知所者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四方啖名争走其门   族秦,秦也,非天下也
D.故名高一时   资政殿学士行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比表明五人忠义昭彰,荣于身后,充分肯定了五人死难的伟大意义。
B.甲文议中夹叙的写法,使议论不流于空泛,记叙借此得到补充,叙议浑然一体。
C.张溥勤奋好学,文思敏捷,又积极组建文社,交游广阔,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大。
D.张溥考取功名后虽然没有出仕,却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溥 幼 嗜 学 所 读 书 必 手 钞 钞 已 朗 诵 一 过 即 焚 之 又 钞 如是 者 六 七 始 已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