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廷德,系出晋渊明之后,历代以来,世多哲人。胜国时,厥祖讳谷真者,居湖广黄陂,罹季世兵燹,挈家徙蜀之合州南津家焉。迨入国朝,占籍为州之万安厢长。谷真生子必通。必通生子以礼。以礼生子滨,妻孙氏。生子四:长永嵩,次永常,三即永恕,四永金。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幼读书通大义,稍长,善干蛊①克家,起为厢正,能不事脂韦②以媚上,耻立崖岸以绝人,雅有古君子风。居家庭未尝私好恶、为喜怒,一门之中,尊卑内外,雍雍穆穆,人无间言。处宗党恩礼周洽,未始以亲疏贵贱为趋舍。日督约家人力耕垦,谨懋迁③,致帑藏所积,陈陈相因。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梁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辟小斋教子琢,朝延儒雅,日相往来,以资丽泽④,履恒满户外,尊酒笑谈,雅歌投壶以为乐。复约致仕乡耆秀士,效古洛社结文会,相宴乐,歌咏风雅,更相劝酬,共享太平。至是卒,弘治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也。距生年春秋六十有一。始妻钟氏,有士行,蚤世,葬于东山之原。继妻朱氏,亦卒,别相地于厢之南埧,移钟氏柩与朱合葬焉。钟氏生子一,即琢。妾洪氏,生女一,在室。择旷氏女配琢,生子一,名禄寿;女二。琢以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举柩合葬于先妣之茔,先期奉庠英李邦贤所为状来请铭。惟公资禀纯笃,存心忠厚,富而尚义,以荣其身。子琢又能克己振立,不坠世绪。则平生所存可知矣。宜有铭以传。
(有删改)
【注】①干蛊:指“干父之蛊”,谓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业。这里指主事,办事。②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③懋迁:贸易。④丽泽:指朋友间研习切磋。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为工伐石,畚土筑堤  鸠:聚集
B.人无言 间:离间
C.复约致仕乡耆秀士 致仕:做官
D.朝儒雅 延:请
【小题2】下列加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占籍州之万安厢长。 请以赵十五称秦王寿
B.挈家徙蜀合州南津家焉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别相地厢之南埧,   辄捐资助力,相其成
D.宜有铭传  琢以弘治丁巳二月二十一日举柩合葬先妣之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公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历代以来,家族中有许多才智极高的人,他仁心忠厚,有君子之风。
B.陶公与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族人都相处得很好,他从不因别人地位的高低不同而有不同态度。
C.陶公爱好与人交往,常常与儒人雅士一起外出宴饮谈笑,并且和人相约举行文会,诗歌唱和。
D.陶公去世后,他的儿子陶琢将他与之前已去世的母亲合葬,并且请庠士李邦贤为父亲写墓志铭。
【小题4】翻译文中的句子。
(1)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
(2)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
【小题5】文中陶公的“乐善好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2 09:50: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

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直千岭。光弼徙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曰武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讨九曲,期当斩 后:延误
B.吐谷浑苏毗王附 款:诚恳
C.寻房琯战便桥 副:辅佐
D.自是贼不敢西 西:向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   夫夷近,则游者众
B.思礼玻足,尚欲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此吾反,何与禄山事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直千岭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思礼有作战才能的一组是(  )
①俄加金城郡太守 ②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
③密劝翰表诛杨国忠 ④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
⑤收东京,战数有功 ⑥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B.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C.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D.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谷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脚跛得厉害。不久,加授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王思礼与吕崇贵、李承光从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逃跑,唐肃宗责备他们不能坚守,拉到大旗下将要斩杀他们。
D.乾元元年,统领关中、潞州行营三万兵、八千骑兵,与郭子仪在相州围攻叛贼,官军溃败,唯独李光弼、王思礼全军返还。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2)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載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庸,指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是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极为险要。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中试者称为“举人”,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擢,本义为“抽引,拉拔”,文中引申为“选拔、提升官职”之义,李密《陈情表》中有“过蒙拔擢”的句子。
D.壬辰,干支之一,中国古代常如文中这样用干支法来纪日,“壬”在十天干中排第七,“辰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守仁聪颖好学,文武兼修。他不仅能在科场取胜,还曾远赴居庸关、山海关等地游学考察,喜欢谈论军事。
B.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得罪权贵刘瑾,被责打后贬到边远蛮荒之地。
C.王守仁因势利导,深得民心。他被贬到贵州龙场任驿丞期间,根据当地的风俗对百姓加以引导,深受百姓爱戴。
D.王守仁精通军事,善于谋划。他设计使朱宸濠杀掉了自己的宰相李士实、刘养正,为短期内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春,字若木,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高阳、献二县,征授御史。太仆少卿徐兆魁攻李三才,因痛诋顾宪成。春三疏首发其憸邪。出按湖广,请予礼部侍郎郭正域及光禄少卿顾宪成恤典。楚宗人以讦伪王事,锢高墙者甚众,春为讼冤,寻复请释回故宗家属,语甚切至。咸宁知县满朝荐久系,奏请释之,因请并释王邦才、卞孔时。又再疏劾守备中官杜茂,且备陈采榷之害,言:“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帝以湖广地为福王庄田。春三疏力争,帝降旨切责。叶向高致政去,方从哲为首辅。春抗疏言:“今天下人材则朝虚野实,货财则野虚朝实。从哲不能救正,而第于福王则无事不曲从。臣尝叹皇上有为尧、舜之资,而辅佐无人。仅得王家屏、沈鲤,又俱不信用。其余大抵庸恶陋劣,奸回媢嫉之徒,不意至从哲而风益下。臣闻从哲每向人言,辄云内相之意,是甘为万安、焦芳,曾赵志皋,沈一贯之不若也。”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寻丁父艰。天启初,起故官。召为尚宝少卿,历迁光禄卿。五年,魏忠贤党门克新劾春倚恃东林,父作子述,削籍归。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疏请皇太子出阁,从之。累疏引疾,不允。九年,条上战守之策,并论贼三可击状。帝如议敕行。十一年,黄道周、刘同升等谏杨嗣昌夺情,被贬谪。范景文等疏救,春名与焉。明年正月,削景文籍,置春不问。春为御史,甚有声。及居大僚,循职无咎。会上疏请改折白粮,忤旨,罢归。是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B.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C.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D.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恤典,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等的典例。
B.首辅,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首席大学土称作首辅。
C.削籍,朝廷对官员的处罚方式,官员登记在册,因获罪从官名册中除名即为削籍。
D.出阁,古时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泛指女子出嫁;皇子大婚,亦作“出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春为人正直,屡次替人讼冤。他为楚宗人等申辩冤屈,既而言辞恳切尽理地请求释放其故宗家属;他还曾先后上书请求释放满朝荐、王邦才、卞孔时。
B.子春人格独立,绝不屈从权贵。他多次检举太仆少卿徐兆魁为人狠毒、陷害忠良;他断然拒绝魏忠贤同党门克新的拉拢,据理力争,使得对方削籍而归。
C.子春敢于直谏,指出皇帝弊端。他多次上书力争,反对皇帝把湖广大片土地赐给福王作庄田;他上书直言方从哲并非救正之人,皇帝任命其为首辅不妥。
D.子春忠于职守,在职多有作为。他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上书提议有关皇太子的事项,分项陈述守战的策略.分析击溃叛军的必备条件,均被皇帝采纳并施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
(2)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以讨贼有功,赐秣陵侯。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夹道筑垒于大桁之北。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问若思曰:“前日之战有余力乎?”若思不谢而答曰:“岂敢有余,但力不足耳。”又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曰简。
(选自《晋书戴若思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B.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C.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D.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與论和风尚。
B.爵,即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祖饯,古代出行时举行祭祀祖宗的仪式以求平安,称“祖”;摆酒宴送行称“饯”,即现在所说的饯行。《史记・荆轲》中有“既祖,取道”。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杰出的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若思知错就改。他年轻时不拘节操行为,与他的同伙劫持了陆机的船只,在陆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B.戴若思才华横溢。陆机把他比作清洁的井水、东南之遗宝、奇异的美玉;同郡人潘京找到他交谈,称赞其有公辅之オ。
C.戴若思深受器重。元帝征发千人担任军吏,调集万名土兵,委派他与散骑常侍王遐等人镇守寿阳,并亲自为他送行。
D.戴若思刚正不阿。面对叛臣王敦的质问,他不卑不亢;对奸臣吕猗,他厌恶有加,最终因此被害,深受有识之土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オ器如此,乃复作劫邪!”
(2)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元卿,史失其何所人。少孤,慷慨有术略。客江海上,时时高论,人谓狂生。吴少诚跋扈蔡州,元卿以褐衣见,署剧县,俄召入幕府。又事少阳。每奏事至京师,颇为宰相李吉甫慰纳。元卿还,与少阳言君臣大义以动其心,贼党恶而共构之,判官苏肇保救,乃免。然元卿阴桡少阳事,而输款朝廷。及元济擅袭节度,元卿欲困其财使不振,谬说曰:"先公吝于财,诸将至寒馁。府之有亡,我具知之。君若大赐将士以自固,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则诸将悦,庶几助我。吾为君持表见天子,安有不从者?"元济许之。既至,则具条贼虚实,请敕诸道执元济诛之。元济觉,乃杀其妻并四子,肇亦被害。
宪宗拜元卿岳王府司马,与李愬议侨置蔡州,以元卿为刺史,优纳降附,坏贼党与。元卿入见,愿假度支钱及它奏请,不合旨;又裴度以诸将讨蔡三年,功且成,若又以州与元卿,恐觖望生事,议格。更授光禄少卿。蔡平,超拜左金吾卫将军。建言:"淮西多怪珍宝带,往取必得。"帝曰:"我讨贼,为人除害。贼平,我求得矣,焉用宝!止勿复言。"出为汾州刺史,复入为金吾。
长庆初,镇、魏易帅,元卿具道所以成败事,穆宗久乃悟,赐白玉带,擢泾原渭节度使。元卿垦发屯田五千顷,屯筑高垣,牢键闭,寇至,耕者保垣以守。居六年,泾人德之。徙节河阳。何进滔乱魏博,元卿请自赍三月粮举军出讨,文宗嘉美,加检校司空。献粟二十万石,助天子经费。进光禄大夫。徙宣武军。太和七年,以疾归东都,授太子太保。卒,赠司徒。然性憸巧,所至聚敛,谐结权近,故累更方任云。
(选自《新唐书 杨元卿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贼党恶而共构之  构:诬陷
B.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 卑:卑微
C.蔡平,超拜左金吾卫将军   超:越级
D.居六年,泾人德之 德:感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褐衣,通常指大麻、兽毛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可代指贫贱的人或官职较小的人。
B.判官,官职名,唐时,节度使、观察使等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C.侨置,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移民进行异地安置的行政管理制度。
D.淮西,藩镇割据时,区域包括淮南道的西部和河南道一部分,并不仅是淮南道西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   (   )
A.杨元卿少时丧父,慷慨又有谋略。他寄居在江湖之间,常常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议论,所以人们称他为“狂生”。
B.杨元卿忠于朝廷,阻挠少阳作乱。他给吴少阳谈论君臣大义,想以此感动吴少阳的心,并在暗中阻挠吴少阳的事情。
C.杨元卿毁家纾难,忠心归附朝廷。他到朝廷后,,将贼人的虚实禀报,请皇帝下诏杀掉吴元济,却被吴元济觉察。
D.杨元卿镇守一方,百姓感其恩德。任河阳节度使之时,他开垦田地,巩固城防,贼寇来,百姓仗着高墙可以防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吝于财,诸将至寒馁。府之有亡,我具知之
(2)裴度以诸将讨蔡三年,功且成,若又以州与元卿,恐觖望生事,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