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枢,字要理,扶风郿人也。祖灵庆,齐竟陵王录事参军。枢数岁而父母俱丧,为其姑所养。六岁,能诵《孝经》、《论语》、《老子》。及长,博极经史,尤善佛经及《周易》、《老子》义。
梁邵陵王纶为南徐州刺史,素闻其名,引为学士。纶时自讲《大品经》,令枢讲《维摩》、《老子》、《周易》,同日发题道俗听者二千人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马学士论义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于是数家学者各起问端,枢乃依次剖判,开其宗旨,然后枝分流别,转变无穷,论者拱默听受而已。纶甚嘉之,将引荐于朝廷,乃留书二万卷以付枢。枢肆志寻览,殆将周遍,乃喟然叹曰:“吾闻贵爵位者以巢、由为桎梏,爱山林者以伊、吕为管库,束名实则刍芥柱下之言,玩清虚则糠秕席上之说,稽之笃论,亦各从其好也。比求志之士,望途而息,岂天之不惠高尚,何山林之无闻甚乎?”乃隐于茅山,有终焉之志。
天嘉元年,文帝为度支尚书,辞不应命。时枢亲故并居京口,每秋冬之际,时往游焉。及鄱阳王为南徐州刺史,钦其高尚,鄙不能致,乃卑辞厚意,令使者邀之,前后数反,枢固辞以疾。门人或进曰:“鄱阳王待以师友,非关爵位,市朝之间,何妨静默。”枢不得已,乃行。王别筑室以处之,枢恶其崇丽,乃于竹林间自营茅茨而居焉。每王公馈饷,辞不获已者,率十分受一。
枢少属乱离,凡所居处,盗贼不入,依托者常数百家。目精洞黄,能视暗中物。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六十。撰《道觉论》二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陈书·马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同日发题/道俗听者二千人/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马学士论义/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
B.同日发题道俗/听者二千人/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马学士论义/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
C.同日发题/道俗听者二千/人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马学士论义/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
D.同日发题道俗/听者二千/人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马学士论义/必使屈伏/不得空立主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即《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与《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B.伊、吕指伊尹和吕尚,殷商时期伊尹、吕尚两位贤臣辅佐朝政,皆有大功,后来以伊吕来泛指辅弼重臣。
C.征是我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D.太建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马枢才学出众。他年幼时父母双亡,是姑母将他养育成才。六岁的时候,他便能背诵《孝经》《论语》《老子》。
B.马枢德高望重,鄱阳王倾慕他品德高尚,但因为马枢出生鄙陋,不能亲自前往,于是让使者去邀请他,马枢称病推辞。
C.马枢少逢乱世,他的居所,连盗贼都不进,依托在她家的人常有数百家。他目光敏锐,能看见暗中之物。
D.马枢博览经史,尤其善解佛经和《周易》《老子》,并撰写有《道觉论》二十卷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枢乃依次剖判,开其宗旨,然后枝分流别,转变无穷,论者拱默听受而已
(2)王别筑室以处之,枢恶其崇丽,乃于竹林间自营茅茨而居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01:4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年十二三,失父孤学,为小史,数为掾史所詈辱。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读。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王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土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吏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任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眷须明习经学。
B.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外戚,即帝王的亲戚,但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畹”。
D.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时使用文书的统称。类似的还有奏、表、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
B.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
C.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后母十分孝顺,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
D.翟方进备受重视。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人都被免罪,皇上却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
(2)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生而颖异,器量宏深,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元城、南和,以廉干称。擢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巡按陕西,劾总督张珩等冒功,皆谪戍。
柘城贼师尚诏反,陷归德。检校董伦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其妻贾氏俱死之。又陷柘城,劫举人陈闻诗为帅。不听,斩从者协之。闻诗绐曰:“必欲我行,毋杀人,毋纵火。”贼许诺,拥上马。不食三日,至鹿邑自缢。贼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败绩。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渍擒斩六百余人尚诏走莘县,被擒。
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聚柘林,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兴。为官军所迫,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数邀击之,而柘林余贼已进据陶宅。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贼走太湖,追及之,尽歼其众。副将何卿师溃,邦辅援之。以火器破贼舟,前后俘斩六百余人。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既而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邦辅攻陶宅贼,诸营皆溃。贼退,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文华奏邦辅避难击易,致师后期,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给事中夏栻、孙濬争之,得无罪。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状,帝颇疑文华。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溶遂媒蘖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隆庆元年(1567年),杨博为吏部,起邦辅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兵部右侍郎,理戎政。寻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言修治边墙非上策,宜急练兵;兵练而后边事可议。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掌院事。未几,转南京户部尚书。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奉约束。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
邦辅累乞骸骨,不听。万历元年给由赴阙,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
邦辅廉峻,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赀。抚、按奏其状,诏遣右评事刘叔龙为营坟墓。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诗绐曰 绐:欺骗
B.贼走太湖,追及之 及:赶得上
C.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 坐:因……犯罪
D.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   饬:通“敕”,告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都指挥尚允绍与战鄢陵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B.①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C.①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①诏遣右评事刘叔龙为营坟墓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B.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C.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D.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邦辅在应天做巡抚时,倭寇聚集在柘林,曹邦辅督促副使王崇古包围敌贼,敌贼逃跑到太湖,被官军追上,并在此将贼寇全部歼灭。
B.隆庆元年,曹邦辅担任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务,后来又晋升为兵部右侍郎,管理军政。他认为修治边墙不如紧急练兵,兵练成之后才能谋议边事。
C.曹邦辅与赵文华有矛盾,在攻打陶宅贼众失败一事上,被赵文华奏告,说他避难击易,负有责任,并因此被剥夺俸禄,贬谪到朔州。
D.曹邦辅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曾经弹劾总督张珩,检举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听管束,做官四十年,死后家里没有余钱。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濬遂媒蘖臣。
(2)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ò):沾污。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州缓其狱 狱: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州缓其狱 狱: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厉祠祭郎中。诏建祠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支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上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谳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
(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D.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
(2)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