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B.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C.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D.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B.“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金文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楷书在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诬陷他。
D.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务、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07:18: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允隆传
【清】戴名世
唐允隆,字吉人,宣城人也。为人倜傥负气,少为诸生,有文名。吴甘来建皆前辈达尊,负海内重望,一见允隆,皆器重之。允隆家故饶于赀而好施,屡散金数千不顾。性刚直,好议论人物,一无所讳忌,以故群小侧目,辄为中伤,往往危而获免。生平排难解纷、拯人于厄者,不可胜数也。尝以事至姑熟。姑熟有富人被诬,官吏利其财,将谋系之狱。允隆闻之,拂袖起诣富人,曰:“吾义不忍视若冤。”富人付允隆金数百,允隆为营救之,事竞解,悉还其金。富人出金谢允隆,允隆不受,疾驰去。
岁乙酉,大兵渡江。总兵方国安自芜湖遁入浙江,取道宣城,兵不戢,所在皆设守与抗。将至允隆里,里人且欲御之,允隆曰:“若是,祸且不测。”乃具壶觞,杀羊豕,往迎谢过。其部将大喜,令军中曰:“过唐秀才里,敢掠者斩!”于是一军肃然去。去之他里,他里与抗者皆遭杀掠,里人始曰:“微存斋,吾侪其不免平,”存斋,允隆别号也。
当是时,盗贼蜂起,丹阳湖尤为盗薮。丹阳湖与允隆里邻,上官下教,居人于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赀,人皆避去,允隆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帑及民,刻日而板筑就。岁丙辰,丹阳湖盗又窃发,官兵先后至湖滨,居人惊骇,欲散去。允隆遍历诸营,结其将领,供糗粮无缺,居人卒赖以安堵。
允隆少尝从休宁金声游,明亡,声以少司马起义兵死。允隆仇家告允隆实声党被逮至安庆,慬而不死。嗣后屡被奸人连染,家遂毁,而气不为衰止。于朋友亲故时以行谊相切责,往往髯张面发赤。久之,人谅其无他,虽仇家亦多为感化。里中有争讼,必质允隆,片言立断,无不心折去。族人有相仇害,允隆出己囊中金为排解,争遂以息。从兄犯法,破其产,并累允隆,产且尽,赃未尽输。有司知其故,调允隆曰:“吾闻若颇有债未收者,盍列名以闻,为追而代偿之,不亦可乎?”允隆对曰:“生已得祸,而又以祸他人,所不忍也。”卒自称贷,输之有司,皆叹异焉。年七十有二,卒。先是,允隆预知死日。及期,异香满室,端坐而逝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拂袖起诣富人 诣:前往,到
B.兵不戢   戢:检束,约束
C.费且不赀   赀:通“资”,钱财
D.盍列名以闻 盍:何不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家遂毀,而气不为衰止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丹阳湖尤为盗薮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官吏利其财 其皆出于此乎
D.尝以事至姑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里人始曰:“微存斋,吾侪其不免乎。”
(2)不费官帑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唐允隆为人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载义,字方谷,常山愍王之后。代以武力称,继为幽州属郡守。载义少孤,与乡曲之不令者游。有勇力,善挽强角抵。刘济为幽州节度使,见而伟之,致于亲军,从征伐。以功迁衙前都知兵马使、检校光禄大夫,兼监察御史。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敬宗嘉之,拜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武威郡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未几,李同捷据沧景以邀袭父爵。载义上表,请讨同捷以自效,上嘉其诚恳,特加检校右仆射,累破贼军,以功加司空,进阶金紫。太和三年,平沧景,策勋加平章事,仍赐实封三百户。四年,奚寇边,以兵击走之,仍虏其名王,就加太保。五年春,为其部下杨志诚所逐,因入觐。上以载义有平沧景之功,又能恭顺朝旨,再拜太保、同平章事。其年,改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兼兴元尹。七年,迁北都留守,兼太原尹,充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丁母忧,起复骠骑大将军,余如故。

回鹘每遣使入朝,所至强暴。边城长吏多务苟安,不敢制之以法。但严兵防守,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至是,有回鹘将军李畅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鞭捶驿吏,贪求无已。载义因召李畅与语曰:“可汗使将军朝贡,以固舅甥之好,不当使将军暴践中华。今朝廷饔饩至厚,所以礼蕃客也。苟有不至,吏当坐死。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凌侮上国,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将军勿以法令可轻而不戒励之!”遂罢防守之兵,而使两卒司其门。虏知其心为下,无敢犯令。九年,加侍中。开成二年卒,年五十,赠太尉。

载义晚年骄恣,惨暴一方。以杨志诚复为部下所逐,过太原,载义躬身殴击,遂欲杀之,赖从事救解以免。然而擅杀志诚之妻孥及将卒。朝廷录其功,屈法不问。

 (节选自《旧唐书•李载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B.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C.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D.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在古代,可以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也可以表示孤单的意思。但“少孤”在古代只有幼年父母双亡才能称“少孤”。
B.“进阶”有多种含义,一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层次上低于和没有达到质变境界,文中指进升官阶。
C.“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到宋代时被废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载义受人赏识。他身体强健,善于摔跤,并因此受到幽州节度使刘济的赏识而纳入亲军,跟随出征。
B.李载义维护朝廷尊严,面对回鹘使者横行霸道、肆意妄为,李载义义正辞严,最终回鹘使者不敢触法。
C.李载义晚年骄横残暴。他曾擅自杀死杨志诚的家人及部下将士,但朝廷顾念他的功劳,没有依法追究。
D.李载义因功升迁。曾因屡次打败敌军而被加授司空,后因平定沧景而立大功,被册拜太保、同平掌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严兵防守,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
(2)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凌侮上国,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Ù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有告其反者,鞫¢Ú之无状。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若告事者一不,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他日之患。且臣为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玄宗大悦,许以衡轴¢Û处之。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太宗用之一尽其才,才五十而终。向用稍晚,则无及也。今臣幸少壮,陛下不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卒用之为相。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②鞫,审问。
③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轴,车轴。衡轴,喻指重要的职位。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蒲州驿 次:经过、路过
B.使务不决者,意颇之 病:以……为病
C.不安则天甚之     异:惊异、诧异
D.若告事者一不     当:适当、得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同的一组是
A.因请以己官让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乃召见内殿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陛下不以臣不肖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张嘉贞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①布衣环堵之中
②嘉贞随机应变,莫不豁然
③用命表,又出意外   
④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⑤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
⑥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
⑦在职尚简易,善疏决
A.①③⑤B.②④⑦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为人不卑不亢,忠诚直率,颇具政治才能,最终官至宰相,他执政崇尚简易,善于疏导,为人称道。
B.张循宪向张嘉贞请教事情,发现了张嘉贞出人的才干,他不妒贤,在向武则天复命时,据实回答,请求把自己的官让给张嘉贞。
C.张循宪向武则天推荐张嘉贞,武则天隔帘同张嘉贞谈话,张嘉贞坦言己见,武则天看到张嘉贞高大英俊,神采出众,第二天就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D.玄宗皇帝对张嘉贞不因个人恩怨而危害国家的做法很赞赏,并听从张嘉贞的劝告,及时任用张嘉贞,先派他去太原做官,最后用他做宰相。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3)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圣贤不能为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必大字子充。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孝宗践祚,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久之,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权兵部侍郎。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

乞归,弗许。除参知政事,上曰:“执政于宰相,固当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议事,执政更无语,何也?”必大曰:“大臣自应互相可否。自秦桧当国,执政不敢措一辞,后遂以为当然。陛下虚心无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隐,则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久旱,手诏求言。宰相谓此诏一下,州郡皆乞振济,何以应之,约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激,无敢容私。创诸军点试法。

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拜左丞相。庆元四年,薨,谥文忠。有《平园集》。

(选自《宋史·周必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B.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C.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D.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宏词科”也作“博学鸿词科”。“博学宏词科”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
B.“教授”原指传授学业,后成为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经筵”是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D.“权”指暂时代理官职,与“摄"“假”“署”“行”“转”意思一样,文中指周必大暂代给事中这一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必大受母教诲,学业有成。年少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娘家抚养,母亲亲自教授他学业,他在绍兴二十年时考中进士。
B.周必大为官刚正,不避权贵。皇上问他治政好坏时,周必大一一陈述,连皇上都赞赏他不迎合别人,不附会权贵。
C.周必大治政有方,重视人才。他的建议多得到皇上的肯定,任参知政事期间,还奏请皇上闲暇之时储备人才。
D.周必大考察将帅,严格有法。对各位统帅呈上的升迁名单,不时点名召见一二人并考察其才能,统帅们不敢徇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
(2)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
【小题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吏广所失亡多 判决 四不张  纲纪
宾客 赞扬 民洛汭  慰问
B.将顺其美,救其恶 扶持 三人马步行 没有
五霸之功绩 汝等出入从 交往
C.赏群臣及当者各有差   治罪 而公子亲数之    问候
之为取 给予 乐天顿首  磕头
D.枉车骑之     拜访 其意不厌  满足
古人与探究 直多闻  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