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于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之。
会陈豨反,汉七年,高祖往伐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献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高祖刘邦)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荐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叔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拜为汉中守。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拒,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梁孝王(窦太后之子,景帝胞弟)使人暗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之意。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人失国,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身份低微
B.数岁,赵王之,未及迁 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C.王长者,不德 倍:通“背”,背叛,背弃
D.景帝召叔梁,具得其事 案:审查,查办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田叔受皇上赏识的一项是
①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荐田叔等十余人。
②与叔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拜为汉中守。
③公长者,宜知之。
④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⑤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⑥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虚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陛下,下臣对统治者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陛本为宫殿台阶,据东汉蔡邕《独断》,谓群臣与天子言,因距离远,先呼立陛下。侧近臣与之言,由彼上达。
C.北夷,是我国古代对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各个朝代具体名字不同,如:戎、狄、蛮、羌。
D.景帝,即汉景帝,这是称其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廉直,喜任侠,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B.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C.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责任不在他。
D.田叔不让景帝过问梁孝王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原因是,他认为景帝得知真相后,会左右为难。
【小题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7 01:5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祁彪佳,天启进士,授兴化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泅者乎,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sǒng)
其身入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援宋高故事,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而遽登极,何可?且群帅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出彪佳安抚苏州。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且移兵丹阳以待彪佳。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至期风作,杰笑曰:“祁抚不至有辞矣。”顷之,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祁都堂至矣!”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公,巨人也!公在,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有如此江。”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幻形也,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   
②宋高故事: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 
③史可法:北京陷落后率兵拥立福王,有实权但一度遭遇排挤,后在扬州殉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出彪佳安抚苏州
A.驱逐B.开脱C.外放D.免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其身入水,而泅成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彪佳一举箸而别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C.捕苏民之首乱者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杰敢越尺寸以溷公者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
监国是本朝老制度,为什么要拉宋高宗旧例呢
B.虽是彪佳言,不敢持
虽然这是祁彪佳的话,史可法也不愿意支挣
C.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祁彪佳却用文书回应杰,约他定在大观楼会面
D.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己一世矣
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
【小题4】把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
【小题5】根据文意分析,第三段中祁彪佳两次“抗言”,原因各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义,太宗览而称善。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帐牢饩悉加优给。 牢饩:祭祀用的牛羊豕等牺牲。
B.庶几可以言棋矣 庶几:大概
C.为右谏议大夫 擢:破格提拔
D.诏令肩舆先归   肩舆:轿子,这里指坐轿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慎修以为国亡 不出,火
B.君子知五者   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C.真宗儒雅宜留秘府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因举十要以明义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景德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大事都更改年号。
C.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传三世三帝。李煜是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D.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慎修为人忠诚,敢于直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陪太宗下棋,趁机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若是昏庸的人怎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小题6】翻译下面句子
①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② 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赐金紫。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日:“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节选自《宋史·宋太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B.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C.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D.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责。
B.“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
C.“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
D.“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右”的观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初入仕后,恪尽职守,敢于直言。他在成都府任通判期间,负有监察州府长官的责任。适逢皇上下诏收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献上。
B.宋太初因部下牵连入狱,后来又被起用。属下卢之翰等运送军需时严重失职,宋太初被捕入狱。第二年,他被起用主管梓州,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
C.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难以胜任工作。宋太初晚年因长期生病,思维、记忆力衰退,不能治理大郡,便接连调任汝州、光州两个小州。
D.宋太初著有《简谭》并作“自序”。序中说自己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常把所见所感记下来,以防脱漏遗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2)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项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丝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岛衣巷,故谓之鸟衣之游,等才辞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子,义照八年,混以刘党见诛来,要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字修整,仓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辟,有加于,中外姻亲,道义而室1,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阅逾年,菜蔬不改,兄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长,而好威否人物、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亮,资财万,宅十余所,奴使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都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B.从叔/峻司空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C.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D.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故以字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叔,即祖父亲兄弟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即父亲的堂弟(即从父弟)。
B.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与今义不同,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近亲和远亲都属于这个范围。
C.文学,官名。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明清废。
D.“遗财禄秩”的“秩”,指官吏的官阶品级。私禄中的“”指传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是陈郡阳夏人,他从叔谢峻将他收为后嗣,新家比生身父母家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全不留意。
B.弘微言语不多,但一开口就言简意赅,很见水准,因而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之为微子。
C.弘微治业有方,重信义。继叔父去世以后,继母晋陵公主让他掌管家业。他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改授东乡君的继母回家,家中井有条,仓康充实,田产还有增加。
D.弘微与兄弟非常友好和睦。谢罐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微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
(2)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

同类题5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百余骑 从:跟从
B.无有闭关事 谢:谢罪
C.高祖尝病甚,见人   恶:讨厌
D.与沛公有   隙:隔阂
【小题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