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B.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C.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D.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指帐幕,“府”指王室等存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呈给君主的奏章,一般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所述内容,故称“表”。
C.出次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封建时代,帝王为大臣出次是极大荣誉。
D.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平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张公瑾谋事严密,做事果断。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唐太宗占卜,坚定了唐太宗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凭借勇力建立赫赫战功。
B.张公瑾眼光长远,思维缜密。他预见到突厥内部上下不和,外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进攻突厥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
C.张公瑾屡次进言,都被采纳。他谈论时政得失的十多件事情,都被采纳,特别上书劝谏太宗反击突厥的六个原因,深得太宗认可。
D.张公瑾多次受封,深受器重。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去世多年后,又被追封为郯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2)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12:3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进太子光英改今名。

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宇。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又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聘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待讲兼礼部侍郎。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杨伯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B.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C.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D.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忧”是中国古代的守孝制度,规定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
B.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说明“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是早已有之的规定。
C.迁,本义是“向高处迁移”,引申为移动,也可指变动官职。汉时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而左迁则是贬职的意思。
D.幸,帝王偏爱、宠爱为“幸”,如“宠幸”;帝王去某地也叫“幸”,如“巡幸”,文中“从幸上京”是说在上京受到皇上宠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文思敏捷。有一次晚上,海陵王召他来赋诗,他不到二鼓的时间就做了十首,海陵王十分欣赏,特地解衣相赐。
B.杨伯仁善于识文。他读吕忠翰和孟宗献的应试文章时大加赞赏,果然一个是状元,而另一个在随后的大试中连中第一。
C.杨伯仁为官刚正。他任大名少尹和滨州刺史时,惩治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杖责遣奴出亡的主人,革除了当地的弊端。
D.杨伯仁深受皇上器重。他入朝任左谏议大夫时,因身兼数职比较辛苦,皇上特别为他打破成规,恩准他免入宫禁值班。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
②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余庆,三至廷试,不遂,因弃去。革颖悟,读书一再诵,辄记不忘。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真定主簿。察廉,迁韩城令。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迁河北东路转运都勾判官、太原推官。丁母忧,起复,迁大兴县令、中都左警巡使、南京提刑判官、监察御史、同知昭义军节度事。丁父忧,起复,签南京按察事。

泰和六年,伐宋,尚书省奏:“军兴,随路官,差占者别注,阙者选补,老不任职者替罢,及司、县各存留强干正官一员。”革与签陕西高霖、签山东孟子元俱被诏,体访三路官员能否,籍存留正官,行省、行部、元帅府差占员数及事故阙员,老不任职,赴阙奏事。改刑部员外郎,调观州刺史兼提举漕运,陕西西路按察副使,大兴府治中。知府徒单南平贵幸用事,势倾中外,遣所亲以进取诱革,革拒之。

兴定元年,胥鼎自平阳移镇陕西,革以知平阳府事,权参知政事,代鼎为河东行省。是时兴兵伐宋,革上书曰:“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不纳。太原兵后阙食,革移粟七万石以济之。二年,宣差粘割梭失至河东,于是晚禾未熟,牒行省耕毁清野。革奏:“今岁雨泽及时,秋成可待。如令耕毁,民将不堪。”诏从革奏。

十月,平阳被围,城中兵不满六千,屡出战,旬日间伤者过半。征兵吉、隰、霍三州,不时至。裨将李怀德缒城出降,兵自城东南入。左右请革上马突围出,革叹曰:“吾不能保此城,何面目见天子!汝辈可去矣。”乃自杀。赠尚书右丞。

赞曰:《传》曰:“君子之言,其利博哉!”徒单镒拱扼一语而宣宗立,厥功懋矣。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算之人,其即康之谓矣。贞祐执政李革,可谓君子,其进退之际,有古人为相之风焉。

节选自《金史·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徒单镒、孙即康、李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B.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C.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D.今之计当休兵息民\养锐待敌\宋虽造衅\止可自备\若不忍小忿以勤远略\恐或乘之\不能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发展至隋定型,唐时主要负责执行诏令,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权参知政事”中“权”即代理、暂代。“署、行、守、摄、假、迁”都有代理官职之意。
C.“赠尚书右丞”中“赠”指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赞曰”中“赞”是史传类作品中作者或注家用来对作品人物或事件进行评论、阐发观点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革聪明机敏,正直廉洁。他才华出众,过目不忘,拒绝权贵亲信的功名引诱,被朝廷赏识。
B.李革恪尽职守,奉公敬业。两次伐宋他均积极支持,认真递选官员,转运粮食,以救济金朝军队。
C.李革体恤民情,保护农耕。他考虑民意,上奏反对朝廷耕毁清野,意见最终为朝廷所采纳。
D.李革竭忠尽智,忠君爱国。平阳被围,他奋勇抵抗,城破之时,他放弃突围,自杀以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知州事纳富商赂,以岁课军须配属县,革独不听,提刑司以为能。
(2)徒单镒为外官,惟孙即康诡随,乃骤至宰相,古所谓斗筲之人,其即康之谓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A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
C.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台(纪念堂),与庙相似,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等,原因不一定就是年老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富豪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广西提点刑狱期间废除了许多不利百姓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父宗之,刘裕庐江太守。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予。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

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乞藻为騃奴戍主。诏曰:“选曾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

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外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子绍珍,无他才用,善附会,好饮酒。袭子爵。天平中,坐子尚书郎洪业入于关中,率众侵扰,伏法。

(节选自《魏书·刘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B.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C.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D.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B.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太和是魏明帝的年号。
C.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史上数度置废,后渐成虚衔或加官。
D.爵是贵族封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是第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藻恩成并施,治理有方。秦州人依恃险要地势,大多粗鲁暴烈甚至对抗朝廷,刘藻到任后,推行恩义与打击豪强并施,收效显著。
B.刘藻斩杀豪强,深得人心。他担任雍州城镇将时,擒获并杀了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震慑了氐人,雍州人上表请求刘藻担任騃奴主官。
C.刘藻才能卓越,朝廷倚重。由于才能显著,朝廷不仅多次任命他担任地方长官,皇帝南征之时,还先后任命他为东道都督和征虏将军。
D.刘藻一生荣耀,后代平庸。刘藻虽因饮酒过多而打过败战,但一生建立很多功劳;而他的儿子没有什么作为,孙子还因犯罪受到制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
⑵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