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B.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C.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D.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指帐幕,“府”指王室等存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呈给君主的奏章,一般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所述内容,故称“表”。
C.出次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封建时代,帝王为大臣出次是极大荣誉。
D.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平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张公瑾谋事严密,做事果断。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唐太宗占卜,坚定了唐太宗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凭借勇力建立赫赫战功。
B.张公瑾眼光长远,思维缜密。他预见到突厥内部上下不和,外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进攻突厥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
C.张公瑾屡次进言,都被采纳。他谈论时政得失的十多件事情,都被采纳,特别上书劝谏太宗反击突厥的六个原因,深得太宗认可。
D.张公瑾多次受封,深受器重。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去世多年后,又被追封为郯国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2)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12:3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馀,东海大治。称之。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日:“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张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B.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C.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D.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老之言: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B.中二千石: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满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
C.唐虞之治:“唐虞”是指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D.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匈奴的别称,含有轻蔑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性格傲慢,不讲究世俗礼仪,但品行端正,喜好学习,而且敢于直谏,曾多次触怒皇上,使皇上非常生气。
B.汲黯的祖辈曾得到过古代卫国国君的宠爱,在他担任太子洗马时,因为他的行为严正而得到了别人的敬畏。
C.汲黯不慕权贵,对窦太后的弟弟田蚧,卫皇后的弟弟卫青,都是不行跪拜之礼,而是行平等之礼。
D.汲黯信奉黄老学说,抓大管小,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治理东海郡不到一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而黯常毁儒,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①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之辂车②乘马,三返不受,公不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遂让不受。

(《晏子春秋》)

注①寿:保。 ②辂车:大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何乘不之甚也(美好)B.三返不受,公不(高兴)。
C.公不说,召晏子(急忙)D.民之无(礼仪)。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及国游士,皆得焉。 ②君将哀而之乎。
B.①弊车驽马,奉其身。 ②若甚怜焉,而卒祸。
C.①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德。
D.①臣无以禁    ②虽我死,有子存焉。
【小题3】下列句子中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梁丘据)三返不受。
B.然(臣)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
C.(民)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D.遂让不受(辂车乘马)。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
②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
【小题5】联系全文,你认为晏子具有怎样的品性?请简要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逸园家传
姚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
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
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叙:议叙
B.君一日道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究办
D.岁粮草未除输:缴纳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
①其横肆,立呼至杖之
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
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
⑤力请总督除之
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B.②③④
C.①②⑤D.②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小题4】(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⑵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⑶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B.“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相似的含义。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在危急时刻,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
(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