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
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
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
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
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
B.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
C.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
D.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指帐幕,“府”指王室等存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
|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呈给君主的奏章,一般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所述内容,故称“表”。
|
C.出次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封建时代,帝王为大臣出次是极大荣誉。
|
D.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平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张公瑾谋事严密,做事果断。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唐太宗占卜,坚定了唐太宗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凭借勇力建立赫赫战功。
|
B.张公瑾眼光长远,思维缜密。他预见到突厥内部上下不和,外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进攻突厥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
|
C.张公瑾屡次进言,都被采纳。他谈论时政得失的十多件事情,都被采纳,特别上书劝谏太宗反击突厥的六个原因,深得太宗认可。
|
D.张公瑾多次受封,深受器重。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去世多年后,又被追封为郯国公。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2)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