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
(2)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
(3)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05:1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子。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换于人。岁,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汛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日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答,母未尝非,闾里未尝。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丕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徽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微过,蓝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相关链接)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必失实者矣!

(王充《论衡·儒增》,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横道伤杀 凶:凶险
B.间里未尝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   讽:背诵
D.援笔而众     奇:认为……奇特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蜂房水涡
B.勉行操为基 象鸢形
C.逸乐欲不放 涂有饿莩不知发
D.俗材因微过 孰能讥之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小题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④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⑤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⑥B.①②⑤C.③④⑤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自纪篇》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小题7】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出了王充哪些治学态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父树利周,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战没,赠冀州刺史。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复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封北平县,邑二百户。累迁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仍从平悦,拜直閤将军。魏孝武西迁,除右卫将军、大都督,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出为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加侍中、开府,进爵长乐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与齐神武战于河桥,惠力战破之,大收降卒。七年,迁中领军。

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军至洛阳,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太祖壮之。

寻拜秦州刺史,未及之部,迁司空。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善于抚御,将士莫不怀恩,人思效节。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明年,景请内附,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遇疾,薨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太祖尝造射堂新成,与诸将宴射。惠窃叹曰:“亲老矣,何时办此乎?”太祖闻之,即日徙堂于惠宅。其见重如此。及,太祖为之流涕者久之。惠丧至,又临抚焉。赠本官,加秦州刺史,谥曰武烈。

(选自《周书·若干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
B.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
C.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乏/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
D.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字”。
B.男,古代爵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如后文中的“进爵魏昌县伯”“进爵为公”等,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的朝代称为太守、知州、知府,如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滕子京曾任巴陵郡太守。
D.薨,古人对死的讳称。古代社会不同的人死叫法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大臣去世叫“薨”,一般人去世叫“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干惠刚正有力,作战勇猛。若干惠身形魁梧,他曾击败元颢,解除岐州之围,活捉万俟丑奴,平定水洛,收复弘农,击破沙苑等,常常率先冲锋陷阵。
B.若干惠屋立战功,数次晋升。他全力作战,屡立战功,曾被封为北平县男,食邑也多次得到增加,后来晋爵为长乐郡公,增加食邑二千二百户。
C.若干惠年轻有为,孝敬母亲。他在各位将领中年龄最小,以孝顺闻名。在太祖刚建成射堂和将领们宴饮射箭时,他叹息母亲老了自己还不能为她置办这些。
D.若干惠体恤部下,深受敬重。他善于安抚统御的部众,将士们没有不感激他的恩情的,人人都想为他尽忠。他去世时,太祖为他流泪很久,又亲自前往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
(2)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中,迁兖州刺史。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拜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不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谡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拜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转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洛阳。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改走,斩其支将勿支首。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时杨楷聚众数千,在湖陕,闻永败,遣任子诣序乞降。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B.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C.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D.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之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陈情表”中的“表”即为此意。
B.“宁康”是古代年号纪年法中的年号,皇帝即位一般要改元纪年。“元和十年”“辛未三月”即是此类。
C.“河阴”即河之阴。一般向阳的地方为阳,背阴的地方为阴。山之南、河之北为“阳”,山之北、河之南为“阴”。
D.“赠”也称“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序屡立战功。平定司马勋叛乱,升职为征虏将军;讨钱弘,官至中军司马、吴兴太守;淝水之战中,献计击败苻坚军队。
B.朱序机智灵活。苻坚派他劝降谢石,他却为谢石出谋划策;并在战中趁苻坚军队稍稍后撤时大喊“苻坚败了”,致使苻坚军队仓怕奔逃。
C.朱序讲究节义。藏匿在夏揆家里时,得知夏揆因自己连累而被捕,朱序便主动到苻坚府中自首,苻坚赞许朱序的义气未作追究。
D.朱序个性鲜明。当朝廷拒不接受其请求解除职务的奏表时,他就自行卸任离职,结果被送交廷尉治罪,好在最后朝廷赦免其罪未加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
(2)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绍兴十三年,第进士,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上益喜,明日谕辅臣:“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与职事官。”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谥叶义问“恭简”,正覆谥,言:“义问将兵出疆,不知敌人情伪,及金犯边,督视寡谋,几至败事。”下太常更议,时论韪之。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帅赃六十万,有诏核责。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显谟阁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寻复职。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知隆兴府。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閤门事,声势浸盛。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叶翥、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诏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闻之,曰:“真宰相也。”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时从臣郑湜奏与正同。既而赵汝愚以内禅请于宪圣,正谓:“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难处。”论既违,以肩舆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入谢,复出。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赠太师。   
(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
B.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
C.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
D.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 )
A.“国公”是一种爵位,隋朝设置,后世沿用至明朝;清朝则仅有宗室及藩部封镇国公、辅国公。
B.“授”“除”“迁”是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变化的词,在文中,“授”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除”是免除官职的意思,“迁”是升迁的意思。
C.“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用“陛下”作为对帝王的尊称。
D.“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古人对“死”还有其他的说法,如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正直言敢谏。太常要给叶义问“恭简”的谥号,留正再次审核该谥号时,向皇上进言,称叶义问缺乏谋略,几乎坏了国家大事。
B.留正明辨是非。侍御史弹劾前帅贪赃,皇上下诏令加以核实,留正证明他没有罪,因此惹怒侍御史,自己也遭到弹劾,被降职。
C.留正为人机敏。姜特立蒙受皇恩揽权干政,留正将姜特立想要担任执政大臣的想法上报皇上,从而使姜特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D.留正言论前后不一。留正首先建议立皇太子监国,而当赵汝愚向宪圣太后请求传位一事时,留正又说立皇太子的诏令还没下达,不应着急提及此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复职。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
(2)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4立军卫法,基谓宋、元纵失天下,今宜肃纲纪,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请缓其狱,基不听,即斩之,由是与善长仵,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嫉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B.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C.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D.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明清时期,举人会试中试,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
B.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C.中书省,魏晋时期开始设置。明朝初年仍然以中书省统领六部,但不设中书令,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政归六部。
D.诚意伯,是朱元璋赐给刘基的爵位,等第次于公爵和侯爵,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博览群书,精通天象地理。西蜀人赵天泽评论江左人物,第一个就推崇刘基,认为他是诸葛孔明之类的人。
B.刘基才能卓越,深受太祖倚重。太祖询问征伐攻取的计策,他从容应对,见解高远,太祖听后非常高兴,几乎都按他的谋略行事。
C.刘基清廉正直,并且善于识人。多次替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同时否定了太祖想让向来和他交好的杨宪宗丞相的建议。
D.刘基淡泊名利,从不居功自傲。他在任上时曾推辞朱元璋的加封,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与善长仵。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2)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