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9分)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烦我清廉官自来。”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11 03:19: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曾祖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湛幼好学,五岁能为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举进士,有声,廷试已落,解褐归德军节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归宋,伏阁请立许王元僖为储贰,词意狂率,太宗怒。湛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湛美风仪,俊辩有材干,曲宴苑中,赋赏花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褒赏。

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款云:“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入省告钦若既而懿预奏名授官,未行,丁内艰,还乡里。仁雅驰书索银,形于诅骂。"德方者,卖卜县市,获其书,以告中丞赵昌言,具其事奏白,请逮钦若属吏。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张驾举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时张驾已死,无与左证。遂以湛受银,法当死,特诏削籍、流儋州。

初,湛之入贡院,懿已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实无物。湛素与梁颢善,或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年四十一。湛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还扬州。因诏命官配流岭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稚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B.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C.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憎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D.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处于江南的一个政权,定都现在的南京,与北宋曾经共存。
B.未冠,古代礼节,男子年满二十而加冠,表示是成年人了,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C.拾遗是唐代诔官名称,和御史台共同负责弥补皇帝政策的失误,故有“拾遗补阙”的说法。
D.晷指日影,我国古代使用测定日影的方法来计时,夜晚则用水漏计时,移晷表示过了一段时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湛好学聪慧,文思颇为敏捷。他小时候就写了大量的诗篇,而且还编辑成册;后来在花园侍宴时写赏花诗,也是不一会儿就写成了,深受皇帝奖赏。
B.洪湛触怒皇帝,受到降职处罚。他在被贬知容州期间,因为匆忙杀掉了密谋造反的当地士兵,再次受到皇帝的处分,被贬到了更偏远的郴州、舒州任职。
C.洪湛受人诿过,受到不公对待。在一桩科场舞弊案中,他被人诬陷收受了银两,结果因证人死无对证,被官府认定受贿;其实他家中并没有什么财物。
D.洪湛流途去世,引发新规出台,他死时,只有幼子陪伴,皇帝特别赐钱而且准许回乡安葬,后来皇帝下诏,凡是流放岭南的官员故去,依照此例办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鞠,懿易款。
(2)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权皋,字士繇,秦州略阳人,徙润州丹徒,晋安丘公翼十二世孙。父倕与席豫、苏源明以艺文相友,终羽林军参军。
皋擢进士第,为临清尉,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署幕府。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天宝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福昌尉仲谟。谟妻,皋妹也,密约以疾召之,谟来,皋阳喑,直视谟而瞑。谟为尽哀,自含敛之。皋 逸 去 人 无 知 者 吏以 诏 书 还 皋 母 母 谓 实 死 恸 哭 感 行 路 故 禄 山 不 之 虞 归 其 母 。皋潜候于淇门,奉侍昼夜南奔,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①北方。既度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争取以为属。高适表试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
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皋良久不答,泣曰:“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掩面去。遘悟,厚谢。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尝曰:“吾洁身乱世,以全吾志,欲持是受名邪?”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列其高行,以著作郎召,不就。
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卒,年四十六,洄等制服行哭,诏赠秘书少监。元和中,谥为贞孝。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诇xiòng,刺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B.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C.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D.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林军又称羽林卫,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
B.进士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
C.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文中的天宝、元和等。
D.古时驿传有亭,称为驿亭,是驿站设置来供传递文书或来往官员行旅止息的处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让权皋押解俘虏到京城,权皋在回来的路上拜访妹夫仲谟,假装生病而死。仲谟为他竭尽哀痛办丧事,权皋却逃走了。
B.安禄山谋反之后,天下的老百姓听说后都争取加入他的部队。高适向皇帝上书任用权皋做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去平乱。
C.颜真卿曾经上书给朝廷让他担任行军司马,并且朝廷又想授予他起居舍人的官职,权皋都坚决地推辞掉了。后来朝廷又召他担任著作郎,他也不去就职。
D.中原战乱后,很多士人都渡过了长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都和权皋关系密切,等到权皋死后,韩洄等都穿上丧服为他送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
(2)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吉翂,字彦霄,冯翊莲勺人也。世居襄阳。翂幼有孝性。年十一,遭所生母忧,水浆不入口,殆将灭性,亲党异之。
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翂年十五,号泣衢路,祈请公卿,行人见者,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乞代父命。高祖异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请死赎父,义诚可嘉;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卿可严加胁诱,取其款实。”法度受敕还寺,盛陈徽纆,备列官司,厉色问翂曰:“尔求代父死,敕已相许,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审能死不?且尔童孺,志不及此,必为人所教。姓名是谁,可具列答。若有悔异,亦相听许。”翂对曰:“囚虽蒙弱,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今欲殉身不测,委骨泉壤,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翂对曰:“凡鲲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情殚意极,无言复对。”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曰:“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竟不脱械。法度具以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请乡居,欲于岁首,举充纯孝之选。翂曰:“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当其此举,则是因父买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年十七,应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摄官期年,风化大行。自雍还至郢,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以为孝行纯至,明通《易》、《老》。敕付太常旌举。初,翂以父陷罪,因成悸疾,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小题1】 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B.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C.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D.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遭母忧,即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戴在手上的为梏,戴在脚上的为桎。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也称征辟,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请求高官救父,其情其景,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为救父命,吉翂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愿以死赎父。高祖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下令让司法官蔡法度查个究竟。
C.吉翂刚被关押时,狱吏给他戴上很重的脚镣手铐,蔡法度为他的孝心感动,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镣铐。但被吉翂严词拒绝了。
D.丹阳尹王志想向朝廷举荐吉翂,吉翂拒绝了,认为儿子理当为受辱的父亲赴死,不能够借父亲博取名声。后应征召为本州主簿,代理万年县县令一年,仁义之风盛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父理虽清白,耻为吏讯,乃虚自引咎,罪当大辟。
(2)顾诸弟稚藐,唯囚为长,不忍见父极刑,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上干万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利用少喜谈辨,慷慨有志操。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迁为延路走马承受公事。
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愤契丹,色不平,对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后晋德我,贻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贻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东上阁门使、忠州刺史,赐第京师。契丹遣使来聘,遂命利用迎劳之。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岭南骚动。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
利用性悍梗少通,力裁侥幸,而其亲旧或有因缘以进者,故及于祸。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武帝时设立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书,故称明经。
B.在中国古代国家首都通常称为京师,现代已不再沿用此简称,这里指都城长安。
C.司天是古代掌管天文历象的中央机构或官员,掌管天文,推算历法,预言吉凶。
D.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党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利用的父亲曹谏富有文韬武略,考取明经科,官至右补阙、崇仪使;父亲死后,利用因为父亲的缘故走上仕途。
B.曹利用颇有壮节,擅长外交辞令。在契丹入侵皇帝让他出使契丹时能够不辱使命,最终带着和约归国。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能智击贼人,因此升任引进使。
D.曹利用虽然恃功而骄,但是他并无大过而且能够尽忠职守。在辅臣之争时他的官职不降反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晋德我,贻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
(2)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①,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②。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
①郤缺:即郤成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
②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贤郤缺侔:与……相齐。
B.起家为秘书丞起家:兴家立业。
C.时人以远致许:称赞,期许。
D.以不阿比凶族阿比:亲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B.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C.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D.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嵇绍的知人之明。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太尉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照,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