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皋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
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岁俭,州有官粟数十万斛,皋欲行赈救,掾史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 ”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兆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
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米直数千直:价值B.亟请外官亟:急忙
C.非疾不敢有闻疾:病D.坐小法坐:因犯法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因事以自便因上书言理道
B.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C.皋为御史覆讯及为潮州
D.天子闻而嘉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小题3】(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李皋多智谋,上元年初京师干旱,因俸不足养,他申请调任外官,朝廷未准,他就故意犯下轻微的罪行,被贬职温州,达到调任外官的目的。
B.李皋代理温州知州时,在未请示朝廷的情况下用官仓的粮食救济灾民,然后上书自我弹劾,皇上知道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加封为少府监。
C.李钧,李锷虽为官多年,但对母亲不孝,因而为人所不齿;被李皋弹劾,贬为处州别驾后,才有所悔改,并最终以政绩斐然闻名四方。
D.李皋被贬潮州后,为了不让母亲太妃郑氏担忧,他明明被降职,却谎称升迁,直至官复原位,才告诉母亲实情。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5分)
译文:
    
(2)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5分)
译文:
Z*X*X*K]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1-07 04:0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选自《史记》,有删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公“仁”的一组是
①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
②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③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
④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⑤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⑥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⑥D.②③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原三先生传
(明)傅山
太原缙绅先生,如山所亲见,则献明王先生嘉言,虚舟钱先生文蔚,皆非近代所易有。王先生昆仲八人,先生长,诸弟称之为老大。真朴懒简,好道,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游宦二十余年,贫不任办美衣精食,然亦性不屑为此。时有宦途人所馈书仪者,诸弟遇之辄拿去,不令至老大手,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老大笑而.颔之曰:“荷去,荷去!”如此其常。
山生平不登宦人之堂,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先生所居大房在桥头,庭堂窗户不能得纸,风呜呜然。陈生谧言曰: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食时,中出小米饭二碗。黄咸菜二碟。对谧云:“客待食则食些。我盖不敢让。”谧亦颇怪.之,何遽尔尔。及看先生食甚香美不介意,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尝守西安,嫌郡之烦剧。苦求调,简得宝庆。喜曰:“是中出丹砂。”未任,察罢。
傅山曰:王先生晋人也。今之人何足以知之。貌朴厚而高眉秀目,须冉冉,得风如古道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同举于乡,以广文复令百泉,二年余归。归之日,即焚冠带,制棺木,敛衣备而藏之,曰:“吾事了矣。从今以去,无一事可萦吾怀。”围棋茶酒,吟风弄月,寻花访竹。入夏,则.三月不见客。读书抄书,时时有诗。所得佳句,率粗健淡,极似老杜口占诸奇句。七十以后,益老益健,益率益淡。
傅山曰:先生癖洁,以县令居家,而见任诸地方有司,乃.不知有先生,奇哉!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先生语声极高,竟日夜不渐低,不能饮而饮兴豪。噭笑胜后生。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邀山辈集崇善寺,坐过半夜矣,先生神益旺,次日有诗示.山辈曰:“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晚年自号虚舟老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  厌:满足
B.谧亦颇怪之     怪:感到奇怪
C.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    治:置办
D.次日有诗示山辈曰 示:指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老大笑而颔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  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入夏,则三月不见客丁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乃不知有先生,奇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嘉言在外做官二十多年,无积蓄不置办美衣美食,同僚们送来的钱物,别人拿走也丝毫不介意。在西安为官时,厌恶官场的繁重,主动要求去偏远的宝庆。居家时,以棋为乐,吃住简单。
B.钱文蔚归隐后常下棋饮酒,观花赏竹,多读书赋诗,能够写出极似杜甫风格的诗作;七十多了身体却很健康,与人集会,坐至半夜不疲倦,他酒量不高但酒兴高,笑声爽朗胜过年轻人。
C.本文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清贫与对仕途的淡漠和决绝;而他们所倾心的都是围棋、读书、等。他们都能超脱名缰利锁的羁绊,都是甘于物质贫困而享受精神富足的人。
D.本文在傅文中属“史传类”,它在质朴自然、平实深沉的风格中,显示着一种亦庄亦谐、亦雅亦谑的笔调,突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层的某一情状,并折射出现世的某些势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过 先 生 棋 索 卓 子 卓 子 残 毁 不 稳 唤 小 厮 不 来 自 起 绕 地 寻 支 高 木 瓦 支 之 定 对 弈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
(2)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梅国桢,字克生,麻城人。少雄杰自喜,善骑射。举万历十一年进士。除固安知县。中官诣国桢请收责于民,国桢伪令民鬻妻以偿。民夫妇哀恸,中官为毁券。擢御史,会哱拜反,学曾师久无功。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以三万骑犯定边、小盐池,用土昧铁雷为前锋,而别遣宰僧以万骑从花马池西沙湃口入,为拜声援。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学曾令游击龚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土昧铁雷巢,斩首百三十余级,寇大惊引去。梦熊调度灵州,独国桢监军宁夏。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贼退据大城,攻数日不下。国桢使间绐东旸、朝、承恩互相杀,以降其罪。三人内猜疑,东旸、朝遂先诱杀承恩党文秀。承恩亦与其党周国柱诱东旸、朝杀之,尽悬东旸、朝、文秀首城上,开门降。如松率兵围拜家。拜仓皇,阖室自焚死。梦熊自灵州驰至,下令尽诛拜党及降人二千,慰问宗室士庶。宁夏平。学曾初夺职为民,叙功,以原官致仕。学曾任事劳勋。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帝召见大学士赵志皋、张位,志皋、位力为学曾解,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国桢亦上疏言:“学曾应变稍缓,臣请责诸将以振士气,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帝初不听,既而复其官。国桢既招降承恩,论功,擢国桢太仆少卿。父丧归,未起而卒。赠右都御史。

 (节选自《明史·梅国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B.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C.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D.贼被围/久食尽无援/而城受水浸/益大崩/国桢挟诸将趋/南关秉忠先登/国桢大呼/诸将毕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县,指明朝以来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知县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B.套寇,也称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河套地区的鞑靼骑兵。
C.缢,文中指用绳、布匹等上吊而死。我国古代用刀割脖子称为“刎”或“刭”。
D.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国古代通常将普通民众称为“庶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国桢爱护百姓,尽心为民。宦官让梅国桢向百姓收取债务,梅国桢假装让百姓卖妻来偿还债务,百姓夫妇为此悲伤哀痛,宦官因此毁掉了债据。
B.梅国桢尽心国事,几次上奏。学曾应变稍迟缓,梅国桢上奏章请求处罚众将领以振作士气;后来梅国桢又因此事上奏章,皇帝恢复了梅国桢的官职。
C.梅国桢善用计谋,分化敌人。梅国桢曾离间东旸、许朝、承恩,使三人互相斗杀,导致敌人内部猜疑,互相争斗,达到了使敌投降、平定宁夏的目的。
D.梅国桢因功升迁,奉行孝道。梅国桢招降承恩后,朝廷评议功绩,他因功被提升为太仆少卿;因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没有等到被起用就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
(2)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朝命赐良玉三品服,授邦屏都司佥书,民屏守备。
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良玉自统精卒三千赴之,所过秋毫无犯。诏加二品服,即予封诰。兵部尚书张鹤鸣言:“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酋阳二土司功。邦屏既殁,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给残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关。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宜录邦屏子,进民屏官。”乃赠.邦屏都督佥事,锡世萌;民屏
进都司佥书。
部议再征兵二千。良玉与民屏驰还,抵家甫一日,而奢崇明党樊龙反重庆,赍金帛结援。良玉斩其使,即发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度渝城,奄至重庆南坪关,扼贼归路。伏兵袭两河,焚其舟。分兵守忠州,驰檄夔州,令急防瞿塘上下。贼出战,即败归。
已而奢崇明围成都急,巡抚朱燮元檄良玉讨。时诸土司皆贪贼赂,逗遛不进。独良玉鼓行而西,收新都,长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良玉乃还军攻二郎关,民屏先登,已,克佛图关,复重庆。良玉先后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诸大巢,蜀贼底定。
三年六月,良玉上言:“臣率翼明、拱明提兵裹粮,累奏红崖墩诸捷。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渡河一战,败衄归营,反闭门拒臣,不容一见。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夫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帝优诏报之,命文武大吏皆以礼待,不得疑忌。
是年,民屏从巡抚王三善抵陆广,兵败先遁。其冬,从战大方,屡捷。明年正月,退师。贼来袭,战死。二子佐明、祚明得脱,皆重伤。良玉请恤,赠都督同知,立祠赐祭,官二子。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
B.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
C.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
D.乃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人之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品服:古代官员的服装,按照官员品级的高低不同在样式上有所区别。例如唐宋以来按品级从高到低顺序的官服颜色为绿、紫、红色,明清给每个品级的官员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绣在两块正方形锦缎上缀于前胸后背,称为补子。
B.土司:古代中国边疆的官职,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既可以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土著人在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也可以指世袭管理边疆地区的官员,因此土司有少数民族人,也有汉人。
C.赠:追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以示特别表彰。追赠爵位官职与追谥不同,追谥是指在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例如,“鄂王”是岳飞死后被追赠的爵位,而“武穆”则是他被追谥的谥号。
D.祠:祠堂,是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立祠,即为死者建立祠堂,用以祭祀和纪念。不过,除了为死去的人立祠之外,古代还可以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用来赞颂其功德,加以奉祀。这种情况称为“立生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文武双全,胆略过人。作为女子,她有娴静优雅的风度,同时通晓文辞。但另一方面,她管理部下非常严格,军纪严明,部队的战斗力很强。在播州平叛、平定奢崇明之乱这些军事行动中,她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B.秦良玉忠贞为国,一门忠烈。她为国家四处奔波,东征西讨,不辞辛劳,同时在叛贼拉拢她时给予了坚决的拒绝。她的两个兄弟都先后为国捐躯,而她的四个侄子也都为国效力,四处征战,其中她兄长的两个儿子还曾身受重伤。
C.秦良玉胆气豪壮,正气凛然。在其他土司都贪图奢崇明叛军的贿赂,不愿意救援成都的时候,只有她击鼓进军,大破叛军,并最终平定叛乱。后来她给皇帝上表,痛斥其他将领各怀鬼胎,怯懦自私,展现了一位巾帼英雄的英风豪气。
D.秦良玉赤胆忠心,深受器重。朝廷屡次加封她的官位,兵部尚书张鹤鸣曾为她和其家族的英勇奋战请功,得到了朝廷的批准。皇帝曾对她的正直敢言给予褒奖,同时命令文武官员都要对这位巾帼英雄以礼相待而不要猜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急公家难,下复私门仇,气甚壮。
(2)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夫人,静夜思之,亦当愧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节选自《游侠列传》)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______________)
②卒发于睚眦如故云 (______________)
③使之嚼 (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加点的字。
所杀甚众    (______________)
⑤然其自喜为侠甚 (______________)
⑥不其功 (______________)
⑦解姊子解之势 (______________)
去 (______________)
⑨解使人知贼处 (______________)
⑩公杀之当    (______________)
⑪皆解之义    (______________)
【小题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以”。
⑫解父以任侠    (______________)
⑬以翁伯之义    (______________)
⑭欲以辱解 (______________)
⑮具以实告解    (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⑯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