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B.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
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
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小题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A.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B.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4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4分)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0 09:3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 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庙号这个词在文中没有。    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 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景帝时,历任北边七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今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馅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至莫府,广谓其魔下日:“广姑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摘编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B.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C.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D.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共骑/且尽/中费人走广广日/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射,射击,是古代六艺之一,李广家世代传承,其他五艺是礼、乐、御、书、数。
B.二千石为汉官秋,是汉郡守(最帝更名为太守)通称,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C.元狩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元狩是汉武帝使用的第一个年号。
D.刀笔之吏,古代指“审判员"兼“记录员”;刀笔是指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将门之后,善于骑射。他的先祖李信是秦时著名将领,李广对射击颇有研究与见识,且其射之技艺不逊色于“匈奴射雕者”。
B.李广不置产业,一身清廉。李广生做二千石俸禄的官 共四十多年,但是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物,有时得到赏赐与部下共同享用。
C.李广深谙兵法,虚实兼济。在与匈奴军对阵、敌强他弱的情况下,他佯装诱敌,又借两轮射杀敌军优势,终迷惑敌人,化险为夷。
D.李广闻名遐迩,憾死军中。李广一身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是匈奴敬畏、百姓爱戴的将军,面对“刀笔之吏”威逼无力自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2)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卷55,列传45),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忧去官忧:担忧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勒:统率
C.士大夫以此称之称:赞扬D.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见:被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陷于寇,抗声骂贼 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⑤遂强起登舟    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终骑马逃回。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5分)
(2)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
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目:瞪视
B.而燕,燕人谓之荆卿之:到、往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去: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过:拜访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以门廕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以尝伏事齐丘,辟镒为判官。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镒其公服白其母曰:“上疏理枞,枞必免死,镒必坐贬。若以私则镒负于当官,贬则以太夫人为忧,敢问所安?”母曰:尔无累于道,吾所安也。”遂执奏正罪,枞获配流,镒贬抚州司户。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建中三年正月,太仆卿赵纵为奴当千发其阴事,纵下御史台,贬循州司马,留当千于内侍省。镒上疏论之,上深纳之,纵于是左贬而已,当千杖杀之。镒乃令召子仪家僮数百人,以死奴示之。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朱泚。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乃遣楚琳屯于陇州。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夜缒而走,判官齐映自水窦出,齐抗为佣保负荷而逃,皆获免。镒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判官王沼、张元度、柳遇、李溆被杀。寻赠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B.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C.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D.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古代征召布衣出来做官,在汉代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称作“辟”,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作“征”。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隋唐时多以刺史为太守。
C.明经,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主要考察考生诗赋的写作水
D.赠,又叫“追赠”,之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或其亲属追封官爵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镒不计得失,坚持公正,在处理卢枞案件时,得到母亲深明大义的支持,他坚持上奏, 秉公论罪,最后自己被贬谪到外地任职。
B.张镒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地方担任官职时,他召集经学人士,教授学生,等到他离开该地时,由四十多人通过了国家的有关考试。
C.张镒重视军备,受到褒奖。在李灵曜占据汴州反叛朝廷后,他训练当地士兵,严加防备,并且受到朝廷的赞扬,被晋升官职。
D.张镒处事不密,最终失败。在明知道李楚琳将要作乱的情况下,没有催促他上路,最终在晚上悄悄逃出城,终于免除被害的命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仆卿赵纵为奴当千发其阴事,纵下御史台,贬循州司马,留当千于内侍省。
(2)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