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因公,襄烈。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B.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C.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D.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东,即宋代淮南东路的简称,和淮西(淮南西路)相对。淮东即淮右,淮西即淮左。朱元璋在《明太祖实录》里就曾说过,“予本淮右布衣”。淮东所包括的主要范围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淮安、南通、盐城、滁州、夆州、连云港、宿迁等地区。
B.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很多。比如,升:提升。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超迁:越级升迁。擢:在原官职上提按官职。陟:提升官职。文中的“进”也有升官之意。
C.学宫,在文中是指学校。“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历史上著名的稷下学宫则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
D.谥号,是指古代王保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在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庙号联系在一起,如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良和弟弟都是勇猛有谋略的人,而且各有特长,吴良水性好,吴祯经常乔装区当间谍。
B.张士诚举兵来犯。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城应战,而另遣人出南门,合击敌人,取得大胜。敌人溃逃之后,又来侵犯常州,也没有成功。
C.明太祖领兵和陈友谅作战,金陵兵力空虚,但是张士诚不敢向北侵犯一点土地,就是因为有吴良。
D.吴良用兵如神,多次立下战功,太祖对他的评价其高,将他比作战国时期的名将吴起,并予以重赏,还命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2)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8 11:02: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攀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因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巨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注:① 大父:祖父。② 尚食监:官名。③ 朝毵(sān):地名。④ 阃(kǔn):国门。⑤ 尺籍伍符:军中条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   善:与……交好
B.良久,召唐让曰   让:谦让
C.委任而责成功 责:要求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不足为外人道也
B.独无闲处乎   独畏廉将军哉
C.乃因郭开谗 见犯乃死,重负国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 虽生,何面目归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吕从中干扰。
B.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
C.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他也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D.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又听取冯唐的意见,改正错误。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2)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几,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不有死靡:倒下
C.以寒暑之数离:遭遇
D.德厚天地侔:比得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发御府金钱赐之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C.专务德化民不赂者赂者丧
D.善人治国百年邻之厚,君薄也
 
【小题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翜以才艺桢干称。袭爵关内侯,补冠军参军。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东海王越以为参军,辞疾不就。
寻洛阳覆没,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建兴初,复为豫州司马,督司州军事。太傅参军王玄代翜为郡。时梁国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翜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荀组遣翜往抚之,众心乃定。顷之,组翜为吏部郎,不应召,遂东过江。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从乘舆幸石头。明年,与光禄大夫陆晔等出据苑城。苏逸、任让围之,翜等固守。贼平,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阳尹。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B.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C.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D.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是指同祖伯叔之子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B.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时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C.迁是指降官职。因此,就有了左迁的说法,如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左迁江都司马;《岳阳楼记》中的“迁客”也是降职的官吏。
D.举一般是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即被任用,被选拔。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审察形势,善于自保。他看到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东海王司马越任他为参军,他又以有病为由推辞。
B.褚翜善调矛盾,化险为夷。他在郭秀与其部将陈抚、郭重等相互攻击时,及时规劝陈抚、郭重等人,避免了灾祸的发生。
C.褚翜识人不当,终酿大祸。他和专权的耿奴交好而引起王玄的忌恨,王玄杀了耿奴后引起内乱,全郡人差一点归降张平。
D.褚翜胆识过人,维护皇权。当苏峻的军队攻入皇宫时,他亲手抱皇帝登上太极前殿,与王导等人共同维护了皇帝的尊严。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2)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州郡数命,植皆不就。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以疾去官。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岁余,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帝以非急务,转为侍中,迁尚书。光和元年,有日食之异,植上封事谏,帝不省。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角等走保广宗,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或劝植以赂送丰,植不肯。丰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怒,遂槛车征植,减死罪一等。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以其年复为尚书
帝崩,大将军何进谋诛中官,乃召并州牧董卓,以惧太后。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进不从。及卓至,果陵虐朝廷,乃大会百官于朝堂,议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卓怒罢会,将诛植。植素善蔡邕,邕前徙朔方,植独上书请之。邕时见亲于卓,故往请植事。又议郎彭伯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辕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初平三年卒。临困,敕其子敛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所著碑、诔、表、记凡六篇。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B.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C.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D.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北中郎将/持节/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四府,西汉指职丞相、御史大夫、车骑将军、前将军府。东汉指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府,或指太傅、太尉、司徒、司空。
C.五经,是指《诗经》、《论语》、《礼记》、《周易》、《春秋》,本有六经,其中《乐经》,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D.尚书,官名。秦属少府,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武帝时,因系近臣,地位渐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植文武兼备。朝廷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很快平定叛乱。卢植与人一起在东观校勘《五经》,并参与续写《汉记》。
B.黄巾贼起,卢植受命出征。广宗城即将攻破,皇帝派小黄门左丰到军营里观看贼情,左丰向卢植索贿不成,回到朝廷进谗言。
C.卢植不畏强权。皇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征召董卓进京,卢植竭力劝阻。后董卓意欲废立,只有卢植独自一人出来反对。
D.为避董卓之祸,卢植退居上谷。卢植因年老多病求归,诈称从辕关道出,躲过董卓的追击。隐居上谷,不与世人来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
(2)植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辕出。卓果使人追之,不及。遂隐于上谷,不交人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烹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今乃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⑤,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后汉书•刘平传》)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与贼.    期:一定的时间期限
B.贼乃.兵止   敛:收起
C..白刃伏萌身上 冒:顶着,冒着
D.狱无.囚    系:关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仲贼所杀 秋以
B.平狄将军庞萌反彭城    亦自缢庭树 
C.常闻烈士,今见之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
D.平倾其创血饮之 尔来车,以我贿迁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尽忠义”的一组是
A.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平扶待其母,奔走逃难 。
B.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C.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
D.“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    扶清萌丧,至其本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