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后汉书•卷三一》)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部勒郡兵勒:勒令
B.谠言善策谠:美好的
C.郡内比室殷足比室:家家户户
D.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坐:判处 、定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风之积也不厚
B.以诛暴立威奉宣室以何年
C.帝惜其能,遂不许之。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D.乃与长史急焚其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B.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C.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D.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1 03:5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琦,开封人,绍兴卫士也。高宗南渡,金帅海金琶八追至绍兴。太守李邺以城降。琦资性忠勇,誓与贼偕死以报国。一日,邺方与琶八并马而行,琦持二大甓①登小阁上,祝曰:“愿天相我,一击杀此二贼。” 不幸甓中马,琦被执。琶八曰:“大金兵数百万,汝杀我一人何益?”琦曰:“愿碎尔脑,以愧降贼者耳。”因骂邺曰:“我月请②官一石米,且不肯负国。汝受国厚恩,乃甘心从贼,尚得为人耶?”琶八怒曰:“汝愿何以死?”琦曰:“我愿以布裹尸,灌油焚三日。”琶八如其言焚之。琦恐琶八追及高宗,故以焚尸缓其程耳。  

(选自《宋稗类钞》

注①甓(pì):砖。 ②请(qíng):领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誓与贼死以报国     ②愿尔脑
③以愧降贼者耳。 ④故以焚尸缓其程耳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誓与贼偕死报国    其诗养父母、收族为意
B.方与琶八并马行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待也
C.我月请官一石米,不肯负国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D.汝受国厚恩,甘心从贼 陈涉立为王,号为张楚
【小题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琦是绍兴城的一名卫士,每月不过一石禄米,在皇帝南渡、绍兴太守投敌的危急之时仍然忠君爱国。
B.唐琦在偷袭金人统帅未成的情况下被俘,大义凛然指斥太守李邺苟活投敌的可耻行径,最后英勇就义。
C.唐琦手持大甓想砸死金帅和叛徒,以及后来让敌人烧死自己,都是为延缓敌军进程,保护南渡的朝廷。
D.唐琦袭击金军统帅以及后来焚尸缓程的作法,虽然对于保护宋高宗未必能有多大作用,但精神可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大喜。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其激切如此。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曰:“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C.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 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D.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科: 科举考试用语。唐宋进士分甲乙科,唐代王建《送薛蔓应举》诗云:“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B.辅车:颊辅与牙床。一说车夹木与车舆。此处比喻事物处于次要的位置关系。《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C.郎官:郎官是古代官名,盖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隋唐以后,郎官多指六部的侍郎、郎中、员外郎。
D.耄耋:指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高寿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很有远见。他在平原任职期间,预料安禄山要反叛,提前以久雨毁坏城墙为借口,修缮城墙,疏浚加深护城河;又暗中统计健壮男子,储备粮食,最终在安禄山反叛时,保住了平原城。
B.清河人李萼和郡人到平原城向颜真卿学习,并尊颜真卿为长者,并说清河县积蓄多,积蓄够颜真卿用三次。
C.颜真卿忠于朝廷。元载任用私党,害怕被别人说坏话,就提出有事先向长官报告,再由长官报告宰相,最后宰相报告皇帝。颜真卿对此激烈反对。
D.李希烈反叛,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出使晓谕李希烈,最终颜真卿为李希烈所杀,德宗下诏对他的忠诚给予很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2)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二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羡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二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B.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C.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通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D.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B.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饷和税粮。
C.领,指在原有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一般是兼任较低的职务。
D.追赠,是在官员退休或去世后加封某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封、追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漠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
B.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却均未接受。
C.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
D.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
(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守拒,杲启钥纳之(坚固的)B.贼外援(凭仗)
C.杲单骑往其渠魁   (诛杀)D.移南北(充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B.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C.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D.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刑部,受理全国刑事案件,主管刑罚及监狱等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核实,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但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并没有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
(2)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祖棣,太祖第四子也。洪武三年,封燕王。王貌奇伟,美髡。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计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三十ー年闰五月,太祖,皇大孙即位,遗诏诸王断中,母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算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幸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伴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建文元年夏六月,蕪山百户倪谅告变,逮官校于谅、周铎等伏诛。下诏让王,并遗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以兵守王宮。秋七月葵酉,置壮士端礼门,给贵、昺入,杀之,遂奪九门。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日“靖难”。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八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致讨。己西,师至真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甲寅,都指挥潘忠、杨松自鄭州来援,伏兵擒之,遂据鄭州,还驻白沟。九月戊辰,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戌寅,景隆合兵五十万,进营河间。王语诸将日:“景隆色历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致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必成擒矣。”两成,燕师援永平。王辰,吴高闻王至,果走,追击败之。遂北趋大宁。

(节选自《明史・明成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B.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C.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语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D.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为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或称死去的君主、尊长的名字时,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
B.崩:君主时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类似称帝王死亡的词还有驾崩、崩殂、楚殂等。
C.国:旧时可以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文中的”国”指的是各自的封国封地。
D.壬子:古代采用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来记录年月日,文中的“壬子”用来纪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在讨伐乃儿不花的战役中大获全胜,明太祖十分高兴。此后朱棣经常率军出征,并受令指挥管辖沿边兵马,使他威名大振
B.建文帝即位后,针对众藩王中许多人不守法纪的情况,采约谋臣的建议,准备削藩,但因害怕燕王的强大,没敢对他动手,于是先废除周王朱構,想以此牵连燕王。
C.建文帝大量削藩・湘王、代王、齐王、岷王先后因罪被废除,燕王内心感到危险:加上燕山百户倪谅宣告政变,部下于谅、周铎被杀,燕王更是病重了。
D.朱棣设计杀掉谢贵、张昺,上书指斥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并援引《祖训》,发动军队自设官吏,组成”靖难”军,接连攻克居庸关、怀来等地,二十日内拥兵数万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
(2)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授水平以致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