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后汉书•卷三一》)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部勒郡兵勒:勒令
B.谠言善策谠:美好的
C.郡内比室殷足比室:家家户户
D.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坐:判处 、定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风之积也不厚
B.以诛暴立威奉宣室以何年
C.帝惜其能,遂不许之。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D.乃与长史急焚其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B.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C.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D.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1 03:5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B.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C.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D.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拜”与“征、辟、授、领、拔、选、除、封”等都表示授予官职。
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
C.“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目缪贤家的门客,却具有善于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感性。渑池会前,蔺相如就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
B.蔺相如随赵王赴会,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以侮辱赵国。蔺相如挺身而出,不仅要秦王击缶,甚至想要杀死秦王。
C.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多次忍让,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
D.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襟怀赢得了廉颇的尊敬,甚至肉袒负荆上门请罪,自称鄙贱之人。于是终成刎颈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韶,字元伯,学涉有器量,与弟彦、虔、蕤并为孝文赐名焉。韶又为季父冲所知重。延兴中,补中书学生,袭爵姑臧侯,除仪曹令。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迁给事黄门侍郎。后依例降侯为伯,兼大鸿胪卿,黄门如故。孝文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曰:“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帝称善。迁太子右詹事,寻罢左右,仍为詹事、肆州大中正。出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帝自邺还洛,韶朝于路,帝言及庶人恂事曰:“卿若不出东宫,或未至此也。”
宣武初,征拜侍中,领七兵尚书,除抚军将军、并州刺史。以从弟伯尚同咸阳王禧之逆,免除官爵。久之,兼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及吕苟儿反于秦州,除抚军将军、西道都督,行秦州事,与右卫将军元丽,率众讨之。事平,即真,玺书劳勉,复其先爵。时陇右新经师旅,百姓多不安业,韶善抚纳,甚得夷夏之心。
孝明初,自相州刺史入为殿中尚书,行雍州事。后除中军大将军、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后出为冀州刺史,清简爱人,甚收名誉,政绩之美,声冠当时。明帝嘉之,就加散骑常侍,迁车骑将军,赐剑珮、貂蝉各一具,骅骝马一匹,并衣服寝具。韶以年及悬车,抗表逊位,优旨不许。转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正光五年,卒于官,年七十二。诏赠帛七百匹,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司空公、雍州刺史,谥曰文恭。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永安中,以克定秦、陇功,追封安城县开国伯,邑四百户。
(节选自《北史•李韶传》)
(注)即真: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悬车:致仕,辞官居家抗表:呈上奏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B.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C.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D.及赴中山冀州/父老皆送出西境/相聚而泣/二州境既连接百姓/素闻其德/州内大安/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迁,意思是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晋升。
C.从弟指同曾祖父或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即堂弟。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他们生前根据其功绩或德行获得的称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想迁都,召集众位侍臣商议。李韶认为洛阳是皇权聚集地,几百年基业,且地处中土,方便四方朝贡,建都最好不过了。
B.吕苟儿在秦州反叛,李韶跟元丽一起带兵讨伐并平息叛乱,恢复了爵位。陇西刚刚经过战乱,李韶善加抚恤并安顿,得到了少数民族百姓的拥戴。
C.李韶历任地方官职,都能做到清正廉明爱护百姓,政绩突出,在当时颇有盛名。
D.明帝嘉奖李韶,封赏甚厚。但李韶推辞将要告老还乡,请求不要加封,明帝仍然颁旨加以优待。并升任李韶为定州刺史,担任跟过去一样的常侍职位。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既葬之后,有冀州兵千余人,戍于荆州,还经韶墓,相率培冢,数日方还,其遗爱如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 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

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不肖子,专指违背父母心意,对父母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新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执法严明峻切。秘书监姜晈说他气量不够宽大,张嘉贞请求对姜晈施 以廷杖;广州都督裴伷先因罪下狱,张嘉贞认为应该严厉处置。
D.张嘉贞深受器重,不置买田宅。皇帝多次慰劳张嘉贞,还令百官为他送行;张嘉贞身处高位,但认为置买田宅无益有害。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
(2)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廷无稽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寓、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注)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选自《南齐书·王思远传》,有删改)

(注)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荷世祖厚恩/今一且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B.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C.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D.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古人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文中的王思远,是王晏的从弟(堂弟)。
B.“友于”,为兄弟友爱之意,文中用这典故,表明王思远和他长兄王思玄的兄弟之情甚笃。
C.“祥日”,为亲丧之祭日,在那天,世祖最终同意了王思远辞官的请求。
D.“引决”与“自裁”都是“自我约束”的意思,但王晏最终因没接受王思远“自我约束”的劝告而失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后,其女被贬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去帮助供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王晏落得失败的结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2)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擢”指提拔、升进宫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改”“补”等,其中“拜”“除”都指授予官职,“迁”“谪”都指贬官。
B.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
C.“节”,即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
D.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与孙权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屡立战功。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