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怀素,字惟白,润州丹徒人。客江都,师事李善,贫无资,昼樵,夜辄然以读书,遂博通经史。擢进士第,又中文学优赡科,补郿尉。积劳,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构谪岭表,太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祖道,易之怒,使人上急变,告贞慎等与元忠谋反。武后诏怀素按之,使者促迫,怀素执不从,曰:“贞慎饯流人当得罪,以为谋反,则非。昔彭越以逆诛,栾布奏事尸下,汉不坐罪。今元忠罪非越比,不宜坐饯阔之人。且陛下操生杀柄,欲加之罪,自当处决圣心。既付臣按状,惟知守陛下法尔。”后意解,贞慎等乃免。宰相李迥秀藉易之势,敛赇诿法,怀素劾罢之。转礼部员外郎。以十道使黜陟江西,处决平恕。迁考功,核取实才,权贵谒请不能阿挠。擢中书舍人内供奉,为修文馆直学士。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封常山县公,进兼昭文馆学士。笃学,手未尝废卷。谦恭慎畏,推为长者。玄宗诏与褚无量同为侍读,更日番入。既叩阁,肩舆以进;或行在远,听乘马。宫中每宴见,帝自送迎以师臣礼。有诏句校秘书。是时,文籍盈漫。怀素建白:“愿下紫微、黄门,召宿学巨儒就校缪缺。”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即拜怀素秘书监。怀素奏秘书少监卢俌、崔沔为修图书副使,秘书郎田可封、康子元为判官。然怀素不善著述,未能有所绪别。会卒,帝举哀洛阳南城门,赠润州刺史,谥曰文,给舆还乡里,丧事官办。
(选自《新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B.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C.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D.又言/自齐以前/旧籍王俭七志已详请/采近书篇目/及前志遗者/续俭志以藏秘府诏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指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的道理。
B.祖道,是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这与《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含义不同。
C.开元,是帝王的年号,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除此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等。
D.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处事公允。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谋反,武则天让马怀素去查验,马怀素主持公道,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B.马怀素敢于直言。马怀素用汉朝不给面对彭越的尸体奏事的栾布判罪一事,说明对崔贞慎等人判罪是不妥当的,从而改变了武后初衷。
C.马怀素不畏权贵。马怀素以十道黜陟使身份去江西督查官吏,审核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不阿谀奉承奉权贵,拒绝他们的请托。
D.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去世后,玄宗在洛阳南城门为他致哀,追赠他润州刺史,官府供给车辆送还乡里,丧事也由官府办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事李善,贫无资,昼樵,夜辄然以读书,遂博通经史。
(2) 宰相李迥秀藉易之势,敛赇诿法,怀素劾罢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9 12:1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涣博综经术,长论议。十岁居父丧,毁辟加人,陆元方异之。起家亳州司功参军,累迁司门员外郎。杨国忠恶不附己,出为巴西太守。玄宗西狩,迎谒于道。帝见占奏,以为明治体,恨得之晚,房琯亦荐之,即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载辅政,与中官董秀槃结固宠,涣疾之,因进见,慨然论载奸。代宗曰:“载虽朴重慎,然协和中外无间然,能臣也。”对曰:“和之为贵者,由礼节也,不节之以礼,焉得和?今干戈甫定,品物思乂。载为宰相,宜明制度,易海内耳目。而怙权树党,毁法为通,鬻恩为恕,附下苟容,乃幽国卑主术,臣所未喻。”帝默然,会涣兼税地青苗钱物使,以钱给百官,而吏用下直为使料,上直为百司料。载讽皇城副留守张清擿其非,诏尚书左丞蒋涣按实,且载所恶,由是贬道州刺史。卒,赠太子太傅。
涣子纵。纵由协律郎三迁监察御史。会招择令长,授蓝田令,德化大行,县人立碑碌德。涣之贬,纵弃金部员外郎就养。后为汴西水陆运等使。王师围田悦,乏食,诏纵饷四节度粮,军无乏。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纵以金帛先度,曰:“济者即赐。”众趋利争西,遂及奉天。迁京兆尹。上言:“怀光反覆不情,宜备之。”及帝徙梁州,追扈不及,左右短纵素善怀光,殆不来。帝曰:“知纵者,肤也,非尔辈所及.”后数日至,授御史大夫。处大体,不急细事。卒年六十二,谧曰忠。
初,涣为元载所抑,纵讫载世,不求闻达。涣有嬖妾,纵以母事之。妾刚酷,虽纵显官而数笞诟,然率妻子候颜色,承养不懈,时以为难。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涣博综经术  经术:指经学。经学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是古代学问的主体。
B.玄宗西狩,迎竭于道  西狩:是避难的隐讳说法,用于帝王。这里指安史之乱玄宗由长安逃往蜀地。
C.即日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指中书省。在唐代,中书省是负责执行政令的中央机构。
D.诏纵饷四节度粮    节度:指节度使。唐代节度使本是军事统帅,后来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B.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C.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D.德宗出奉天/方镇兵未至/纵劝李怀光奔命/悉军财称所须/怀光兵疲久战/次河中/迁延不进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涣不阿权贵。先因得罪杨国忠被贬出京任职,后因为痛恨勾结宦官的元载,被元载伺机报复,被贬道州。
B.崔涣明于治乱。安史之乱刚结束时,崔涣认为当务之急应严明制度,改变人们对朝廷的印象。
C.崔涣父子皆有孝行。崔涣小时候为父守丧悲痛超过一般人,崔纵曾为服侍父亲而辞掉金部员外郎。
D.崔涣父子皆受天子器重。崔涣初见玄宗,即得要职;崔纵追随梁怀光不及,德宗左右认为他不会来,德宗仍信任他。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之为贵者,由礼节也,不节之以礼,焉得和?
(2) 虽纵显官而数笞诟,然率妻子候颜色,承养不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

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私第,时年七十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的年号,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B.谱谍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C.忝是常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D.“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街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他年少时有才学气度,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他由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高俭侍奉母亲,极具孝心。他因与斛斯政交往而获罪,被贬南方瘴疠之地,母亲不可同行,他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高俭在蜀为官,治理有方。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隐士朱桃椎,传为美谈。
D.高俭考订姓氏,为君解难。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时豪取聘礼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高俭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拜:拜见
B. 是改太子右庶子 坐:因为
C.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为巡官 辟:征召
D.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石   勒:雕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刻苦好学,以文知名。他从小成了孤儿,寄养在叔父家长大,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
B. 韩愈敢于直谏,遭到贬谪。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
C. 韩愈虽有文才,却得罪他人。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
D.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推荐资助友亲。韩愈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态度有别,推荐孟郊张籍,经他资助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近十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缀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初,虔追䌷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为《荟稡》。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赅。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有郑相如者,自沧州来,师事虔,虔未之礼,间问何所业,相如曰:“闻孔子称‘继周者百世可知’,仆亦能知之。”虔骇然,即曰:“开元尽三十年当改元,尽十五年天下乱。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虔又问:“自谓云何?”答曰:“相如有官三年,死衢州。”是年及进士第,调信安尉。既三年,虔询吏部,则相如果死。故虔念其言,终不附贼。
(节选自《新唐书·郑虔传》,有删节)
(注)①䌷:读“chōu”,抽引,理出丝缕的头绪。②肄:学习,练习。③风缓:风湿病。④摄:掌管。⑤僭:读“jiàn”,超越本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B.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C.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D.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代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有时合用。
B.博士,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为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C.进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后来泛指参加乡试取得功名者。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虔擅长著书。他搜集编撰当代史事,写成书稿八十多篇;从旧书中选出有价值的文章四十多篇,编成《荟稡》。
B.郑虔擅长绘画。他擅长画山水画,爱好书法,他的诗作和绘画献给唐玄宗,玄宗在他的诗画下边题字“郑虔三绝。”
C.郑虔忠于朝廷。安禄山反叛,任命郑虔为水部郎中,他假托患风湿病,拒不任职,悄悄向唐玄宗所在的灵武报告。
D.郑虔博学多识。各地山川险易、地方特产、驻兵多少,他都说得准确详细,著有《天宝军防录》,文字简练详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2)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