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行于世。(《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引出,将戮之引:拉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
D.梁武帝深恨之恨:嫉妒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悟已往之不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仪幼年颖悟,长大后,喜欢写词赋,曾经给梁元帝进献了一篇《神州颂》,文辞典雅富丽,梁元帝亲自回书称赞他的才能。
B.宣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等人伪造遗诏,让隋文帝接替宣帝做皇帝,颜之仪知道不是宣帝的旨意,拒绝相从。
C.颜之仪曾被选为太子侍读,可后来太子征讨吐谷浑时,在军中有不轨行为,其他人都因不能纠正辅助而受到责罚,只有颜之仪因为屡次劝谏而获赏。
D.隋文帝做了皇帝后,将他征回京师,加封了他爵位,认为颜之仪是一位能“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3分)
(2)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17 04:4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后面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内诸侯 内:接纳
B.素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C.吾得兄事之 事:事情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面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
D.且为之奈何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B.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互相
C.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只是
D.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君何以知燕王
C.而相如廷叱之 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小题4】结合课本全文,简要概括廉颇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3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俛、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

(选自《新唐书·袁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B.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C.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D.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与“察”“举”等词意思接近。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尚书,是我国古代六部的长官,地位仅次于待郎,属于封建时代国家的高官。
D.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合称“东宫三少”,都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他读书无须他人帮助,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
B.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申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
C.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采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兴兵伐贼。
D.袁滋为人直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耿直厚道,都很难看见他的极端情绪;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
(2)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举进士,为澶州观察推官,再调湖南节度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徙阴平。再迁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荐之,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既就擒,阳死,伺间逸去;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王德用自随州诏还,近臣言其有反相,湜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颇傅致重法,以故洙坐废。还,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湜探宰相意,深致洙罪,故得优擢焉。
明年,宴紫宸殿,副使当坐殿东庑,湜不即坐,趣出。阁门奏之,坐谪知沂州,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迁户部员外郎,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凿河阴新渠,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湜练士兵,葺械器,作铁锁断江路。有盗据山,敕贷罪招之,不肯降。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湜喜曰:“昔布衣随计,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湜少贱,母更嫁营卒,既登第,具袍笏趋卒舍迎母,里人观叹。然嗜酒,持法少恕,改知密州,以病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
A.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B.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C.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D.湜知并山民资之食/即徙民绝饷/盗困蹙乞降/民安之/居二年/母老求内徙/遂徙徐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人口和税收财政,相当于财政部(古代的税收主要是人头税和地租)。
D.“笏”: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湜善于逢迎,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汴水断流,他开凿河阴新渠,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赈济灾民。
C.刘湜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他未作片刻休整,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修整器械,铸造铁链封锁江面,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湜恪守孝道,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并不以此为辱,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乡人都为之感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捕得,复阳死,守者以报,湜趣焚其尸
(2)转运使掎摭郡县,苛束官吏,人不得骋其材,宜稍宽假,不为改者绳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题。(8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曰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称王
D.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拔剑切啖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②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不者,若属皆为虏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樊哙覆其盾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B.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良曰:“长臣。”D.因击沛公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