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练习(9分,每小题3分)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丹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畀:给与)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小题1】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
例:“议者欲释不诛”
A.既自以心为形役B.之二虫又何知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D.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治理容州,大胆改革,教民耕织,兴修学校,将卖身为奴的百姓赎回,禁止官吏掳掠为奴。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4分)

(2)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25 02:39: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言语,完成下列小题。
孙  膑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谋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之   烛:照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素悍勇轻齐/蟹六跪三螯  
B.遂成竖子名/古人不余欺也
C.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孙膑此名显天下/不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译文: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在句中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怙”指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B.国子,本来指国子监这一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在句中指所立皇太子。
C.疏,有时指对古书的旧注做进一步解释,在句中指的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的意见书。
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祠”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才能出众,志向远大。他本是官宦之后,很小就赢得“短李”的诗名;科举及第,却选择离京客游金陵。
B.李绅智勇双全,坚贞不屈。他不愿为李锜效力,就假装害怕发抖;李锜用性命相威胁,他也毫不畏惧。
C.李绅屡经磨难,仕途坎坷。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因牛僧孺免其御史中丞之职;后遭李逢吉为首乘间陷害。
D.李绅名声显著,深受赞扬。他历经多代帝王,多次受到君王恩宠;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获赠受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
(2)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鄣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 ,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鄣。”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于阏与(军:驻扎)
B.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斗:使……争斗)
C.坚壁(壁:营垒)
D.赵奢曰:“内之。”(内:让……进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就是赵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为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
B.“田部吏”是古代管理田地的官员,“吏”“掾”“曹”都是古代的基层官员,一般级别不高。
C.孔安国在《论语》注释中曰:“国,诸侯也;家,卿大夫也。”文中赵国为诸侯国,平原君就是赵国的卿大夫。
D.“马服君”是赵奢封号,“国尉”是许历的官职;文中意思是说赵奢的官职与廉颇蔺相如的官职相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因依法处理平原君家的租税,被平原君认为有才,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赵奢管理 赋税,国库充实,人民富足。
B.秦军驻扎在武安西,秦军将领大声喧哗训斥士兵,震动武安城内房屋。但是,赵奢仍然按 兵不动,并斩了请求救援的人员。
C.征收赋税展现了赵奢的公平处事的才能,救援韩国解阏与之围,充分展现了赵奢勇敢精 神与卓越的军事才能。
D.文章选取赵奢的几个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赵奢能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靠的不仅是平原君的推荐,更是自身的才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
(2)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