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其中代表东北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
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12-28 11:1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0年8月12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即基础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规划。它将进一步推动广东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A.区位优势
B.政策优势
C.矿产资源优势
D.侨乡优势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小题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同类题2
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①劳动力价格较低②土地价格较低③长江“黄金水道”④经济基础雄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小题2】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
①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②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③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④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同类题3
下面为沿海不同省份工业结构比较表(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
广东
江苏
浙江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2000年
2008年
劳动力导向型
产业
26.93
30.64
19.98
13.59
24.4
16.14
31.11
22.95
高技术制造业
28.42
26.78
39.12
46.62
33.60
40.71
29.89
31.94
【小题1】与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出路在于( )
A.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加强重化工企业的建设
C.发展科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D.加速第二产业的发展
【小题2】下列关于促进沿海省份农村地区发展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B.鼓励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不回乡
C.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D.鼓励青壮年农民迁入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图为两三角洲简图。
(1)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有哪些主要措施。
(2)与其他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排第一,简要分析原因。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的农业应如何发展。
(4)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同类题5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说明了 ( )
①区域经济要想腾飞,必须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②工业要持续发展,不一定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③善于抓住机遇对于区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④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