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李尚隐,其先出赵郡,徒贯万年。年二十,举明经,再调下邽主簿,州刺史姚珽说其能,器之。神龙中,左台中丞侯令德为关内黜陟使,尚隐佐之,以最擢左台监察御史。于是,崔湜、郑愔典吏部选,附势幸,铨拟不平,至逆用三年员阙,材廉者轧不琏,俄而相踵知政事,尚隐与御吏李怀让显劾其罪,湜等皆斥击。睦州刺史冯昭秦性鹫刻,人惮其强,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有诏御史覆验,皆称病不肯往。尚隐曰:“善良方蒙枉,不为申明,可乎?”因请行,果推雪其冤。湜、愔复当路,乃出尚隐为伊朗令。湜等伏诛,玄宗知尚隐方严,由定州司马擢吏部员外郎,进御吏中丞。御史王旭招权,稍不制,仇家告其罪,尚隐穷治,具得奸赃,无假借,遂抵罪。进兵部侍郎。俄出为蒲州刺史。浮屠怀照者,自言母梦日入怀生己,镂石著验,闻人冯待微等助实其言。尚隐劾处妖妄,诏流怀照播州。再迁河南尹。尚隐性刚亮,话议皆披心示诚,处事分明,御下不苛密。尤详练故实,前后制令,诵记略无遗。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尚隐坐不素觉,左迁桂州都督。帝遣使劳曰:“知卿忠公,然国法须尔。”因赐杂彩百匹遣之。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代王丘为御史大夫。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乾隐钱谷,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思问流死岭南。改尚隐太子詹事。不阅旬,进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八年,以太子宾客卒,年七十五.谥曰贞。尚隐三入御史府,辄绳恶吏,不以残挚失名,所发当也,素议归重。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崔湜、郑愔典吏部选典:掌管。
B.尝诬系桐庐令李师旦二百余家为妖蛊系:拘囚。
C.时司农卿陈思问引属吏多小人引:带领。
D.辄绳恶吏绳:制裁。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尚隐严于执法的一组是(3分)   ( )
①尚隐与御史李怀让显劾其罪 ②湜等伏诛 ③尚隐劾处妖妄
④论议皆披心示诚 ⑤尚隐按其违,赃累钜万 ⑥不以残挚失名
A.①②⑤B.①③C.②④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尚隐颇有从政才能。他在做下卦县主簿时,受到州刺史姚珽赏识和器重,后来辅佐关内黜陟使侯令德,因政绩考核优等升任左台监察御史。
B.李尚隐弹劾惩治不法者,不论其身份地位。他深入追究御史王旭的罪过,并依法治罪;他查明僧人怀照言行怪异荒诞,使怀照被流放到播州。
C.李尚隐性格刚正坦诚,而且熟知政令。他处理事情道理分明,对待下属不苛责小节;他对朝廷前后发布的制令,都能毫无遗漏地记住并背出来。
D.李尚隐凭着忠诚赢得了皇帝信任。李尚隐对妖贼刘定高夜犯通洛门事先没有察觉,依法应该被贬谪,皇帝却让他升任广州都督、五府经略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还,人或袖金以赠,尚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
(2)仕官未尝以过谪,惟劾诋幸臣及坐小法左迁,复见用。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30 11:2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①。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②,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注解:①枝辅:辅助。②田常、六卿之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杀简公拥立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之政尽归田氏。六卿,指春秋后期晋国的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六卿互相争斗,晋君不能控制,最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③城旦:秦汉时刑罚名。白天守边防寇,晚上筑长城,刑期四年。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B.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C.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D.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代学官名。仆射(yè),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
B.五帝,相传上古有五位帝王,说法不一。其一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游街示众。黥,古代刑罚之一,脸上刺字、涂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淳于越认为秦始皇拥有天下却不师法殷朝、周朝,分封子弟功臣,这是不恰当的,将导致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
B.李斯认为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说明时代在变化,情况各不同,不必事事师法古人。
C.李斯认为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皇帝一人,建议把秦国以外的典籍全部焚毁,以免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
D.秦始皇同意丞相李斯的意见,下令在全国烧毁秦国以外的典籍,只留下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并禁止儒生们在一块儿谈议《诗》、《书》,如有违反,处以重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2)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褒贬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男方的父亲为婚,女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郡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他历仕多君,均受重用,难能可贵。
B.郝质治军严明,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郝质敢于担当,当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
C.郝质重情重义,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生活节俭,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继韬特奇之。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割肉,制不如法,叱之。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成即前取刀刺杀杀之。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乾佑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反。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至河中,栅其城东,城南,城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久之,城中兵食俱尽,乃治攻具,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隐帝厌为大臣所制,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郭允明反,栽隐帝于赵村。丙戍,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刘赟为嗣。辛卯,请太后临朝听玫。癸丑,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

(选自《新五代史·后周世祖郭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B.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C.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D.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
B.从马直是指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从马”,有将马随行的意思。
C.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大理寺主官,主要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事。
D.大赦是指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威豪爽负气,勇武有力。他曾经在市场里挑衅一位屠夫,屠夫被激怒后,郭威持刀杀死了屠夫。
B.郭威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建汉之前他就随高祖出征,高祖病重,还将隐帝托付给了郭威。
C.郭威不居功自傲,善扶将士。在成功讨伐叛贼李守贞之后,他将功劳全部椎给其他将士和大臣,并请求朝延为他们加爵封赏。
D.郭威当机立断,终成大业。隐帝不想受大臣牵制,派人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的反叛,最终取后汉而代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
(2)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到明清时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称为进士。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C.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文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3)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B.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传诏罗道盛/
C.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D.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长辈呼唤,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武帝,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义熙,是宋武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卒,指人去世的称谓。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郑鲜之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当时制度违背孝道,郑鲜之发现问题后指出,从而使父亲病重的山阴县令免罪。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性情率真,行事随和。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虽来奏事,但最终也没有参加宴会。
【小题4】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
(2)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