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五年,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璟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为高谈,不恤政事 恤:忧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煜以次封吴王斧斤以时入山林
B.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为天下笑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璟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熙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只提拔他担任了右庶子,分司南都。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02 02:1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其先自广平徙焉,后魏吏部尚书弁七代孙也。璟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惶惑迫惧,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其刚正皆此类也。先是,朝集使每至春将还,多有改转,率以为常,璟奏请一切勒还,绝其侥求之路。又禁断恶钱,发使分道检括销毁之,颇招士庶所怨。十二年,驾又东巡,璟复为留守。璟因极言得失,特赐彩绢等,仍手制曰:“所进之言,书之座右,出入观省,以诫终身。”其见重如此。神龙元年,迕吏部侍郎。中宗嘉璟正直,仍令兼谏议大夫、内供奉,仗下后言朝廷得失。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俄有京兆人韦月将上书讼三思潜通宫掖,将为祸患之渐,三思讽有司奏月将大逆不道,中宗特令诛之。璟执奏请按其罪状,然后申明典宪,月将竟免极刑,配流岭南而死。

 (节选自《旧唐书·宋璟传》)

(注)①产禄:指吕产、吕禄,西汉后期曾经掌管大权,后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B.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C.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D.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璟/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和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职能不同,但都是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中书省下属部门。
B.三品,古代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同一品级在不同朝代包括的官职各不相同。
C.改转,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改即改任官职,转是调动官职。如《后汉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D.土庶,即士子和庶人,也泛指人民、百姓。士人在中国古代指读书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庶人就是老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为人耿直,识大礼有节操。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而让张说做伪证时,他正告张说不要诬陷正直的人以暂时免祸。
B.宋璟为人刚正,不虚意奉承人。天官侍郎郑善果假意奉承宋璟,宋璟毫无顾忌,直言郑善果才华拙劣,品德败坏,为人怯懦。
C.宋璟为国分忧,因此得罪众人。他不但上奏请求杜绝朝集使侥幸求利之路,还曾禁绝私铸的劣质钱,并派人检查销毁,招致很多人的不满。
D.宋为人忠诚,深得皇帝倚重。皇上东巡时让他担任留订,还把他的进言写在座位右边,用来观看省察,警戒终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易之素畏璟,悦其意,虛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
(2)璟执奏请按其罪状,然后申明典宪,月将竟免极刑,配流岭南而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其功 伐:夸耀
B.争宠而心其能 害:害怕
C.赵不 内:通“纳”,接纳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娴辞    得复见将军
B.谗之    不如善遇之
C.信见疑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遂自投汩罗死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小题4】文章倒数第二段详细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作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楚以太原,不预宴游,乞归本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长庆二年九月,检校礼部尚书、汴宋亳观察等使。汴军素骄,累逐主帅,韩弘兄弟率以峻法绳之。人皆偷生,未能苹志。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楚初赴任,闻之,乃疾驱赴怀州,溃卒亦至,楚单骑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为前驱,卒不敢乱。及莅汴州,以仁惠为治,军民咸悦,翕然从化,后竟为善地。大和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早,人无转徙。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及是秉旄作镇,邑老欢迎。楚绥抚有方,军民胥悦。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实。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论者美之。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令狐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B.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C.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D.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初年开设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任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
B.裔的本义指衣服的边缘,也可用于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文中指后代子孙。
C.礼部属于六部之一,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等的大臣。
D.上巳是古代节日名,一般在六月六日,旧俗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修禊、禊祭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重情有义,得到重视。他考中进士后没有参加宴饮游乐,就返回太原侍候父亲,后因品行高尚受到李说、严绶等人推崇,被任用为从事。
B.令狐楚才学出众,擅长作文。他写的奏章深受德宗赞赏;郑儋去世,军中人心思变,他在兵士胁迫下创作的遗表,一挥而就,令三军动容,军心得以安定。
C.令狐楚以民为本,深受拥戴。在并州期间,他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虽然连年干旱,但没有人流离失所;太原任上,因安抚得法,军民都很喜悦。
D.令狐楚讲求原则,坚守本心。他仪态严肃,不愿和志趣不同的人交往;百官在曲江亭宴会时,他因大臣刚刚被杀,态度坚决直陈不肯赴宴,受到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军素骄,累逐主帅,韩弘兄弟率以峻法绳之。
(2)及莅汴州,以仁惠为治,军民咸悦,翕然从化,后竟为善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欧阳守道,字公权,吉州人。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

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①,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其售己地以葬。守道闻之,叹曰:“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滨祭而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令亟出之。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

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迁秘书郎,转对,言:“欲家给人足,必使中外臣庶无复前日言利之风而后可。风化惟反诸身。化之以俭,而彼不为俭,吾惟有卑宫室、饮食;化之以廉,而彼不兴廉,吾惟有不难得之货、不厚无益之藏。”以言罢。守道徒步出钱塘门,唯书两箧而已。理宗遗诏闻,守道与其徒相向哭踊,僮奴孺子各为悲哀。

守道之兄之妻蚤丧,其子演五岁余,且多病,浚生甫数月,守道三十未有室,顾无能乳哺者,日夜抱二子泣,里巷怜之。演既长,出莫知所之,守道哭而求诸野,终不能得,三年不食肉,憔悴不释者终身。吉州有贤守而大家怨之厚诬以赃者,下其事常平使者。会旱甚,祷云腾,守道曰:“无以祷也,云腾之神,唐郡守吴侯也。冤莫甚于前守,冤不直而吴侯于祷,侯有辞矣。匹妇藏冤,旱或三年,冤在民牧,害岂其小。”反覆千余言,或迂笑之,守道不改,告来者不倦,守卒以得直。

(选自《宋史•欧阳守道传》,有删节)

(注)①小祥:一种祭祀。古代在父母死后十三个月而祭祀,叫做小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售己地以葬 邀:谋求
B.滨祭而之     薄:逼迫
C.吾惟有卑宫室、饮食    菲: 微薄
D.不难得之货    贵:看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部表明欧阳守道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 ②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
③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 ④风化惟反诸身
⑤冤在民牧,害岂其小 ⑥守道不改,告来者不倦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守道谨守孝道,因德高受人敬仰。担任同乡孩子的老师时,每次吃饭都把肉省下悄悄送给母亲,乡邻深受感动,视之为“儒宗”。
B.欧阳守道推己及人,体谅人子的尽孝之心。同乡张某在准备父亲祭礼时,被其舅舅状告入狱,欧阳守道出于孝义,劝说县令暂放张某。
C.欧阳守道清廉忠贞,虽遭贬谪而忠心不改。因进言被罢官,只带了两箱书徒步出钱塘门,但听闻遗诏,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还是相视痛哭。
D.欧阳守道重义尽责,抚养兄长后代不遗余力。亡兄亡嫂留下的年幼多病的独子不幸失踪,欧阳守道倾力寻找未果,为此被痛苦折磨了一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
(2)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
(3)吉州有贤守而大家怨之,厚诬以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