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评论
B.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系:关押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何以汝为见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吾羞,不忍为之下
C.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7-17 10:0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鸦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报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wā)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B.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C.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D.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B.“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只有一个年号。
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斗为一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
B.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
C.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
D.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猜测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接纳
C.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D.沛公起如厕 如:往,到
【小题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秦兵旦暮渡易水
【小题3】下列画线字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4】下列各组句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为韩王送沛公 君为我呼入
B.此亡秦之续耳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5】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小题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乐业  劝:劝说
C.其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
D.禄赐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A.吾从而B.序八州而同列
C.是故愈圣,愈愚D.天下集响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非首犯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立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小题4】翻译: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谑庵先生传

张岱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注)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发奸   摘:揭发B.而珰先至 赚:盈利
C.亦起绯   更:换上D.一受于李三才 创:中伤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造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
(2)公无轻言入徽也,微人大无状,思干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小题4】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