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叶旺,六安人。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偕镇辽东。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帝命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已,纳克楚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未几,纳克楚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鼐嘈固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敌大沮。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旺先以兵扼柞河。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已,寇至城南。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纳克楚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噜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珠儿峪。纳克楚仅以身免。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洪武十二年,命云征大宁。捷闻,受赏,召还京。后数年卒。旺留镇如故。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①郑白等请内附。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二十一年三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龙州:高丽属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引退,不敢由故道   由:沿着重
B.伏兵以伺服   伺服:窥探
C.矢石雨下午   雨:像雨点般配
D.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不了 无算:不计其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百户又叫 “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
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如康熙皇帝。
C.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予,“敕书”即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匾额即表示该府是皇帝下令建造的。
D.第功,评定功劳的等次。古代获得战争的胜利后,帝王会按功臣的功劳大小给予封赏,如刘邦平定天下后,第功,萧何为第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旺正直有主见。当长枪军谢再兴叛敌时,他和马云自动脱离谢再兴,归附太祖,抵御外敌,报效国家。
B.叶旺深得朝廷信任。皇上曾任命叶旺为都指挥使,前往镇守军事重地辽阳。
C.叶旺军事才能出众。纳克楚内犯时,他有智有谋,垒冰墙,布沙钉,设陷阱,击溃了纳克楚。
D.叶旺与马云并肩作战,屡立战功。他们一起归附朝廷,一起镇守辽阳重地,一起在柞河设伏打退了纳克楚,遗憾的是马云先逝,而叶旺仍旧坚持留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旺先以兵扼柞河,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
(2)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8 06:2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苞禁酒之议

①方望溪奏请严禁烧酒一疏,尹博陵叹为一代名言,孙合河相国力驳其议,并陈烧酒之益,断不可禁。愚谓事有理所不可行而情不能已、法所必当禁而势不能除者,此类是也。

②酒之为物,有益有损,自古已然,烧酒则兴于近代,其始因边疆士卒借以御寒,北五省烧造尤甚,靡费五谷,历奉明禁,本重谷裕食之美意。望溪欲悉行严禁,民间不得复烧涓滴。窃恐小民无知,好饮者比户皆然,售买极易,逐末之徒,趋利忘害,甘犯禁网,将愈启富民之私造,而滋吏胥之为奸,而终不能绝也。即使严刑峻法,连坐乡邻,而小民之日饮者,不能因此俱行戒止,势必群饮黄酒,其为数必十倍于烧酒。日费十文者,将费百文不止,于百姓日用生计大有所损。且用黄酒者日增,价值亦腾,制造益众,耗费谷米亦十数倍于高粱、柿、枣,其耗五谷也更甚于烧酒。然则欲禁烧酒,必先禁民饮乃可行,能乎否乎?语云:兴一利必有一害。予谓除一害必增数害,积重难返之势,惟有因任自然,去其太甚而已。他如私盐私参,禁之何尝不严,而究不能止,矧日用常行之酒也耶?

③噫!治国治民之道,固难与一二书生言也。昔韦处厚议盐法: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望溪殆未之晓耶。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

(注)①方苞,字望溪,清代文学家。②韦处厚,唐文宗时宰相。

【小题1】根据文意,禁止烧酒的原本意图是_____。
【小题2】作者认为严禁烧酒会带来以下后果:
【小题3】文章认为,要想禁止烧酒必须具备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___(用原文词句回答)。
【小题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道理、法律上说,烧酒是应该禁止的。
B.烧酒古已有之,因为“有益有损”,所以是否应该严禁,历来都存在争议。
C.“严禁烧酒”的措施不可行的原因是黄酒没有同时被禁止。
D.前人对私盐的禁止措施是成功的,禁止烧酒应该借鉴禁止私盐的经验。
【小题5】关于是否禁止烧酒的问题,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请分别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翠微峰记
(清)恽敬
自宁都西郭外北望群山,有虎而踞者,二峰若相负,北峰为翠微峰,易堂九子讲学之所也。
背郭十里,陟山西折而北,过前所望虎而踞之南峰,有崖复北,有岩夹磴而上,西折有冈,冈之西为金精洞,北即翠微峰。循冈行,有石门木阖,背扃之,仰视绝壁而已。冈之东望果盒山,有楼阁,于是欲返游果盒山,而阖为从游所排,遂游焉。
过石门,有南北崖,相去以尺数,倚立俯仰相隐闭。北崖为磴以登,级三十有六,道绝,植梯级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构少息,为第一巢。复登为梯磴之级二十有八,有巢隘于前,巢不可息,为第二巢。级十有七为第三巢。级八十有三为第四巢,皆可息。至此始出崖。日杲杲然射诸峰,峰如相荡矣。复得磴八十有三,有坪为易堂,已毁废。其北有屋,魏氏居之,其旁后无他道,复循故道而下。
魏氏之先为避乱计,故凿山无左右折,上下皆悬身,以难其登,登山极劳弊,无游览之胜。然九子穷居是山,能各有所守,不欺其志,是则不可没者。九子:宁都魏际瑞、际瑞弟禧及礼、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南昌林时益、彭士望。唯际瑞为本朝招吴三桂贼将韩大任被难焉。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写翠微峰的方位、外部形态等,并提及翠微峰是易堂九子讲学的地方,为下文张本,表现了作者悲凉的情感。
B.第2自然段写作者游翠微峰的行程,主要描写作者尚未登上翠微峰顶时游历的过程,方位名词的使用表现了山路的曲折。
C.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攀四“巢”的经过,刻画了山的陡峭、攀登的艰辛,以此衬托九子不凡的情操。
D.第4自然段作者抒发感慨,表达对九子的敬慕之情,并着重表达了对九子之一的魏际瑞的惋惜之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眉生《六幸图》序

俞樾

往岁客有问于余者曰:“子何著书之多也?”余告之曰:“盖得力于三无。其一无钱。余无一亩之田,家无一岁之储,笔砚耕耨,岁食其入,仅足而无余。以故目不能识秤星,手不能拨算珠,终日终年一编而已,此得力于无钱者一也。其二无官。余三十岁始入承明庐,未四十即释官而归,嗣后不复出,无衣冠褦襶之苦,无簿书填委之劳,此得力于无官者二也。其三无能。余有生以来,人间可谓多事矣,干戈遍于海内,冠盖交于海外,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而余闭一室而坐,无过问者。此得力于无能者三也。”

乃今观六幸翁之自纪,其一为贫,即余三无之一也。而君悉数其幸事以至于六,则余三无而倍之,多乎哉!君之幸乎。余读书苦不能记忆,偶得一义,不笔之明日遂失之,而君读书无不能记,余所不及者一也。余未通籍以前,伏处三家村中。罢归后,又杜门不轻见一客,故落落寡交游,而君羔雁满天下,余所不及者二也。虽然,君之不及余者亦有一焉,余无能,而君多能也。君自朝章国典,以及河渠、盐务、水利、荒政,与夫寰内之形势,域外之情状,无不犁然于心,如示诸掌,名公钜卿咸就君而谘访焉,得失可否,待一言而诀。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君得无幸者六而不幸者一乎?或谓余曰:“子惟无能也,故以有事为苦,若才大如海者,虽处盘根错节,从容谈笑,绰有余裕,夫何焉?”余曰:“若然,则君之多能又一幸矣。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今而后,请君之六幸为七幸。”

(有删改)

 ①承明庐:汉朝承明殿的旁屋,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以入承明庐指代在朝做官。②衣冠褦襶:暑天衣帽穿戴整齐地拜会客人。褦襶:暑天拜会别人。③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见时的礼物。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无一亩之田     郭:城外
B.则余三无而倍之   视:看到
C.夫何焉  病:疲惫,劳累
D.请君之六幸为七幸 益:增加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己不做官,无需应酬,没有一大堆官府文书等待自己去处理,这是自己著述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B.作者认为,自己无能是著述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无能”是反语,表明对贤士大夫的嘲讽之意。
C.作者认为,贫穷是自己著述丰富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别的经济,只能靠辛勤写作的收入供给生活。
D.有人说,没有能耐的人才会感到做事是劳苦的,而有能耐的人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同意这种看法。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
(2) 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
(3)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
【小题4】作者认为金眉生在哪几个方面强于自己?请简要归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叟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 疾:痛恨
D.以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日”,一般指农历年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又称“岁除”“除夕”。但文中指的是戊午闰月的最后一天。
B.“金鼓”,古代军队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如鸣鼓而攻、鸣金收兵;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文中指的是后者。
C.“仞”是古代表长度的单位,相当于七尺或者八尺。古代表长度的单位还有丈、寻、锱、铢等。文中指瀑布的高度。
D.“优笑”,指古代以戏谑为业的艺人,他们的动作滑稽可笑,又称为“俳优”“优伶”。文中指角抵戏帮的艺人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小题5】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