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B.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C.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D.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 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3 05:5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玉岩先生文集序

公讳广,字充之,别自号玉岩,昆山太仓人。太仓后建州,故今为州人。公举弘治乙丑进士。历莆田、吉水二县令,以治行为天下第一,征试浙江道监察御史。仅两月,上疏谏武宗皇帝。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故得无下诏狱,贬怀远驿丞。而佞幸者怒未已,使人遮道刺公,公伪为头陀,持波嗢啰以行乞四百余里,乃免。武定侯郭勋镇岭南,承望风旨,伪以白金试公,公拒不受。一日摄公,闭府门,箠击之,几死。行省官惕息莫敢救,御史有言而解。久之,迁建昌令,再贬竹寨驿丞。会武宗晏驾,今上即位,诏举遗逸,公复为御史。寻迁江西按察司佥事,历九江兵备副使、江西提学副使、福建按察使、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公自起废,不十年至九卿,不可谓不遇。而遂不幸以死,不能究其用也。然天下称武宗之世,能以直谏显者,自公之外,不过数人耳。天子中兴,思建万世之业,则正色而立于朝廷如公者,岂可一日而无哉!

故尝以谓士之忠言谠论,足以匡皇极而扶世道,使之著于庙廊,泽被生民,世诵其词而传之,宜矣。若夫诋讦叫号,不见省采,徒为一时之空言,似不足以烦纪载,而学士犹传道之不绝,岂不以天下之欲生也久矣。有其言,足以转乱为治,利安元元,虽不见之施行,而实天启其人,使昭一世之公道,后之人犹扼腕拊掌,幸其时能用其言而不至于坏也。

公好性理之学,与魏恭简公相善。故诸子皆及恭简之门,而居官政绩多可纪,语具其门人陆光禄鳌所述行状中。

公殁十余年,太仓兵备副使南昌魏侯良贵为公江右所造士,登堂拜公像,求稿,捐俸刻之。公之子士淹、士洵,以序见属,因著公平生大节而论之如此云。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登堂拜公像,求遗稿”中“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此三者,吾恨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C.至唐李渤始访其踪(苏轼《石钟山记》)
D.瞻顾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乙丑”是以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这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干支兼用法。
B.“御史”,中国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是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
D.“震川”,是归有光的号。古代文人有的以籍贯为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以志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岩先生被贬途中,遭人拦路刺杀,他假装成出家人,手持波嗢啰而一路行乞四百余里,才得以幸免。
B.自上疏谏武宗皇帝被贬之后,玉岩先生仕途不顺,直到新皇即位,寻访人才,玉岩先生才得到重用。
C.玉岩先生重新被起用,不到十年就位至九卿,但不幸去世,他的才能未能完全施展,可谓怀才不遇。
D.玉岩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曾经被提拔的官员,登堂拜见先生塑像,索求其遗稿,捐献俸禄刻印文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
⑵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潜夫,字元倩,钱塘人。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急越广交游为好感否人里中人恶之。
十六年冬,授开封推官。会叛将陈永福率贼兵出山西,其子德为巡抚秦所式部将,缚巡按御史苏京去。潜夫募民兵千,请于所式及总兵卜从善、许定国,令共剿,皆不肯行。
潜夫乃以十七年正月奉周王渡河居杞县,檄召旁近长吏,设高皇帝位,歃血誓固守。贼所设伪巡抚梁启隆居开封,而开封东西诸土寨剽掠公行,相攻杀无已。潜夫转侧杞、陈留间,朝夕不自保。闻西平赛副将刘洪起勇而好义,屡杀贼有功,躬往说之。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今共下缟素。洪起兵万,号五万,潜夫兵三千,俘杞伪官,启隆闻风遁去。遂渡河而北,大破贼将陈德于柳园。
福王立南京,潜夫传露布至,朝中大喜,即擢监军御史,巡接河南。潜夫乃入朝言:“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尺寸不可弃。豪杰结寨自固者,引领待官军。诚分命藩镇,以一军出颍、寿,一军出淮、徐,则众心竟奋,争为我用。更颁爵赏鼓舞,计远近,画城堡俾自守,而我督抚将帅屯锐师要害以策应之。”
当是时,开封、汝宁间列寨百数,洪起最大;南阳列寨数十,萧应训最大;洛阳列寨亦数十,李际遇最大。诸帅中独洪起欲效忠,潜夫请予挂印为将军。马士英不听,而用其姻娅越其杰巡抚河南。潜夫自九月入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所建白皆不用,诸镇兵无至者。杰老惫不知兵。潜夫过诸寨,皆铙吹送迎;其杰间过之,诸寨皆闭门不出。其杰恚,谮潜夫于士英。士英怒,冬尽,召潜夫还,以凌羽代。潜夫亦丁外艰归毕
明年三月,给事中林有本疏劾御史彭遇飊,并及潜夫。士英以遇飊己私人,置不问,独令议潜夫罪。
未几,南都不守,潜夫得脱归。闻鲁王监国绍兴,渡江往谒,命复故官,加太仆少卿,监军,乃自募三百人列营江上。顺治三年五月晦,江上师尽渍,潜夫走至山阴化龙桥,偕妻妾二孟氏同赴水死,年三十七。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B.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减否人里/中人恶之/
C.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D.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城否人里/中人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露布是檄文、捷报类布告性文书或官府间上行或下行不加缄封的文书。
B. 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粗父丧按礼须持丧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
C. 御史,官名,先秦始设,是一种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潜夫起于清贫,官职多次升迁。他原先贫困潦倒,入仕后先担任开封推官,后被提升为监军御史,再后来被加封为太仆少卿、监军,仕途一路顺畅。
B.陈潜夫言辞恳切,主张收复失地。在福王即位后,陈潜夫人朝上奏,他认为王业不能偏安,国家复兴在于进取,山东河南的土地,丝毫都不可放弃。
C.陈潜夫谋划尽善,不被权臣采纳。他请求让想效忠朝廷的刘洪起为将军,可马士英不同意,而任用了姻亲越其杰;他的其他建议,也都未被马士英采用
D.陈潜夫忠贞爱国,兵败自尽殉国。他设立高皇帝牌位,歃血盟誓,坚守城池;他招募士兵,列营江边;兵败之后,他携妻妾一同跳水自杀,以死明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令其下缟素。
(2)潜夫自九月人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 听:准许。
B.其力废,乃可击也   须:等待。
C.兵败,走入 壁:军营。
D.汉兵迎战   悉:率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A.围苏茂广乐   辞楼下殿。辇来
B.大敌在前公伤卧   庄宗受藏之于庙
C.须其力废,可击也   平明,汉军觉之
D.阳江北营 庖丁文惠君解牛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斯句,正确的项是
A.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B.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C.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D.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吴汉不顾伤痛,以大局为重。他在战斗中负伤,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众人恐惧,吴汉便包扎伤口,挺身面起,款待将士,鼓舞士气。
B.吴汉处变不惊,稳定军心。面对五万多敌人的进攻,军中惊恐混乱,作为主帅的吴汉则镇定自若,很快稳定了队伍,并夜发精兵突击,打败了敌人。
C.吴汉吸取教训,转败为胜。他没有听从皇帝的告诫,擅自行事,导致兵败;但他能吸取教训,很快与刘尚队伍会合,然后制造声势迷惑敌人,终于大破敌兵。
D.吴汉不重财产,严格要求家人。他外出征战时,妻儿在家购买田业,他回到家后,严厉地责备了他们;他关心的是在外征战的军队,而不是财产。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双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B.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C.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D.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更始,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死,士曰不禄,庶人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C.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2)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人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廩,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躅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签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

(注)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
D.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B.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
C.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上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
D.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文中画横线处)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