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共9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 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释氏:佛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向:一向,平素
B.朝廷授此,非以为饰授:交给,授给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睿本性慈爱的一组是()(3分)
①事继母以孝闻  ②并乡里有盛名  ③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 ⑤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⑤⑥D.①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B.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C.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D.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2)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07 10:3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②元海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元海僭号,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运期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元海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元海大悦。
③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刘聪即位,聪每谓元达曰:“卿当畏朕,反使朕畏卿乎?”元达叩头谢曰:“臣闻师臣者王,友臣者霸。臣诚愚暗无可采也,幸邀陛下垂齐桓纳九九之义,故使微臣得尽愚忠。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陛下以大圣应期,挺不世之量,能远捐商周覆国之弊,近模孝武光汉之美,则天下幸甚,群臣知免。”元达苦谏不从,忧愤而死。及其死也,人尽冤之。
注:⑴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⑵亮:通“谅”。⑶捐:除去。⑷免:同“勉”。
(《晋书•陈元达传》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吾知之久矣() ⑵卿但之()
⑶元海果元达为黄门郎() ⑷既至,见()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A.君其惧乎(《晋书•陈元达传》)
B.其暮(《晋书•陈元达传》)
C.及其死也(《晋书•陈元达传》)
D.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3】(小题3)第②段中,元达的话使“元海大悦”的原因,可概述为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⑵臣闻师臣者王。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元达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窃戒属毋涕泣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
【小题2】(小题2)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 “薨”,类似皇帝的“驾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小题3】(小题3)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戴,字仁夫,延津人。隆庆二年进士。除兴化知县,有惠政。擢户科给事中。广东以军兴故,增民间税。至万历初乱定,戴奏正之。累迁礼科都给事中。出为陕西右参政,进按察使。张居正尚名法,四方大吏承风刻核,戴独行之以宽。由山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岁凶,累请蠲振。入为刑部侍郎。累进南京户部尚书,召拜工部尚书,以继母忧去。二十六年,吏部尚书蔡国珍罢。廷推代者七人,戴居末,帝特擢用之。当是时,赵志皋、沈一贯辅政,虽不敢挠部权,然大僚缺人,九卿及科道掌印者成得自举听上裁,而吏部诸曹郎亦由九卿推举,尚书不得自择其属,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掣签法,部权日轻。戴视事,谨守新令。明年,京察。编修刘纲、中书舍人丁元荐、南京评事龙起雷尝以言事忤当路,成置察中。而是时国本未定,皇长子冠婚久稽,戴每倡延臣直谏。及矿税害剧,戴率九卿言:“陈增开矿山东,知县昊宗尧逮。李道抽分湖口,知府吴宝秀等又逮。天下为增、道者何限,有司安所措手足?且今水旱频仍,田里萧耗,重以东征增兵益饷,而西事又见告矣。民不聊生,奸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不报。明年冬,妖书事起。锦衣官王之桢等与同官周嘉庆有隙,言妖书嘉庆所为,下诏狱穷治。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戴疏谢。戴秉铨六年,温然长者。卒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B.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C.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D.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在本文的意思是指凶年、饥荒之年,此处“凶”指的是庄稼收成不好。
B.“冠婚”指冠礼与婚礼。其中冠礼,是我国古代男子到了十八岁举行的成年礼。
C.“诏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
D.“少保”为东富官职名,是太保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戴减轻赋税,心系百姓疾苦。在战乱期间,广东曾经增加了民问的赋税;而在战乱结束之后,李戴上奏朝廷,纠正了广东增加百姓赋税的这一做法。
B.李戴施政宽厚,不去盲从他人。在张居正崇尚名法、各地大官纷纷遵从这种作风施政苛刻的情况之下,李戴没有跟风,唯独他一人能够做到施政宽缓。
C.李戴深受皇恩,谨慎遵守法令。蔡围珍罢官后,朝臣推举接替之人.李戴当时名次并不靠前,而他却获得皇帝特别提拔;上任之后,他谨慎地遵守新的法令。
D.李戴关心国事,积极进言朝廷。面对矿税祸害严重的情况,他率领九卿针对官员、水旱 灾、农村、增兵、增饷等情况进言,可惜中途停止,未能将此事上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不聊生,奸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
(2)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
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璜择民教之律令愿:质朴,恭谨
B.汉庶人牧场久于官籍:登记
C.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坐:判处
D.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疏浸:逐渐
【小题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
B.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
C.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
D.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廉,字方震,丰城人。廉承家学,早以文行称。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明年,京师地震,劾用事大臣。五年,以灾异上六事。帝颇纳之。吏部尚书王恕被谗,廉请斥谗邪,无为所感。母丧,服阕,起任刑科。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报闻。以父老欲便养,复改南京兵科。中贵李广死,得廷臣通贿籍。言官劾贿者,帝欲究而中止。廉率同官力争,竟不纳。已,请申明祀典,谓宋儒周、程、张、朱从祀之位,宜居汉、唐诸儒上。阙里庙,当更立木主。“大成”本乐名,不合谥法。皆不果行。迁南京光禄少卿。
正德初,就改太仆,历顺天府尹。时京军数出,车费动数千金,廉请大兴递运所余银供之。奏免夏税万五千石,虑州县巧取民财,置岁办簿,吏无能为奸。乾清宫灾,极陈时政缺失,疏留中。明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上疏谏南巡,不报。帝驻南京,命百官戎服朝见。廉不可,乞用常仅,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世宗即位,就迁尚书。
廉与罗钦顺善,为居敬穷理之学,文必根《六经》,自礼乐、钱谷至星历、算教,具识其本末。学者称“月湖先生”。八疏乞休,至嘉靖二年,赐教、驰驿,给夫廛如制。家居二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少保,谥文恪。
(《明史•列传一百七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B.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C.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D.明年三月/有诏以下旬御经筵/廉言/故事/经筵一月三举/苟以月终起/以月初罢则进讲有几/且经筵启而后日进继之/今迟一日之经筵/即辍一旬之日讲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B.中贵:中,即禁中,指皇宫。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古代也泛指皇帝宠爱的近臣。
C.进士: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生前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弘治五年,他因发生灾害变异上疏六件事;乾清宫遭火灾,他极陈时政之失;他要求皇帝追究行贿的人,多次上疏劝阻皇帝南巡。
B.杨廉重视典制,尊崇宋儒。他请求申明祭祀典制,认为周敦颐等宋儒的陪祀之位应排在汉、唐诸儒之上;认为“大成”是乐的名称,作谥号不符合谥法。
C.杨廉关心百姓,防范贪官。他奏请用大兴县运送的余银供给军队豁免夏税粮,设“岁办簿”,避免地方官吏对百姓巧取豪夺
D.杨廉继承家学,学识丰富。他早年就以文章著称于世,自礼乐、钱粮至天文、历法、算术,都能认识它们的流变。学者称他为“月湖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廉不可,乞用常仪,更请谒见太庙,俱报许。
(2)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