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景山,字珤岳。少有器局,干略过人。周闵帝时,从大司马贺兰祥击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从武帝平齐,每战有功,拜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
治亳州总管。先是,州民王回洛、张季真等聚结亡命,每为劫盗。前后牧守不能制。景山下车,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禽其党与数百人,皆斩之。法令明肃,盗贼屏迹,称为大治。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高祖受禅,拜上柱国。明年,大举伐陈,以景山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出汉口。遣上开府邓孝儒将劲卒四千,攻陈甑山镇。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陈人大骇,甚为敌人所惮。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时年五十五。赠梁州总管,赐缣千匹,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元景山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景山下车,逐捕之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B.阴以书讽动景山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C.高祖甚嘉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D.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 秦王坐章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
B.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
C.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
D.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景山才略过人,战功卓著。周闵帝时,因跟随大司马贺兰祥攻打吐谷浑和跟随周武帝平齐,每战有功,分别被授予抚军将军和大将军之职。
B.元景山治政有方,明肃法令。管治亳州时,王回洛等人聚结亡命之徒为盗,元景山追捕他们,斩杀其同党数百人,同时严明法纪,终使盗賊屏迹。
C.元景山忠心不二,奋勇杀敌。尉迴作乱之时,景山忠心耿耿,不为所动,执使封书;在司马消难之乱中,景山亲率轻骑,穷追猛打,平定叛乱。
D.元景山指挥若定,大著威名。高祖登基之年大举伐陈,元景山担任元帅,率军出征,击破陆论水军,攻城取镇,所向披靡,威名大震,为敌所忌惮。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山将济江,会陈宣帝卒,有诏班师。(《隋书·元景山传》)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3)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苏武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7 09: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家。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汉王窘:迫使对方陷入困境
B.不能,愿先自刭即:即使
C.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多:夸赞
D.诸将皆吕后意阿:迎合,顺从
【小题2】下列加横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上赦季布使人复葺南阁子
B.人有言贤者以通狂惑
C.君何不从容上言邪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此也
D.迹至臣家臣少仕伪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郞也?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日本陷朝鲜,石星惑沈惟敬言,力主封贡。国祚面诘星:“此我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耳,公独不计辱国乎?"星不能用。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撤去。尚书余继登卒,国祚摄部事。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伦,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陕西狄道山崩,其南涌小山五,国祚请修省。社稷坛枯树生烟,复陈安人心、收人望、通下情、清滥狱四事。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
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朱国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B.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C.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D.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婚,指行加冠、结婚礼。加冠是古代成人的标志,表明可以结婚成家。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如其父母、兄弟,与皇族宗亲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以代指国家。
D.赠太傅,“赠”与前文的“进”“改”“加”,在封建时代都指授予在世的官员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国祚敢于直言。对被沈惟敬的言论迷感力主封贡的石星,他当面诘责;对干预朝政的外戚郑国泰,他上疏直言批评。
B.朱国祚关心国本。针对皇长子储位未定,婚期过了期限,在担任尚书的近两年间,他上疏数十次,最终确定了储位。
C.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因为皇帝还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过问。
D.朱国祚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对别人讽刺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
(2)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栗,字文緽,仙井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擢秘书省校书郎。逾年,提举京畿学事,召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
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胡益等皆罢,栗亦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
钦宗立,复以中丞召。阅月,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会王云使金帅斡离不军还,言金人怒割三镇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则再举兵。于是百官议从其请。栗曰:“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宰相主割议,栗论辨不已,曰:“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帝颇悟。栗请建四道总管,使统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领之。兵既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信和议,相与谋曰:“方继好息民而调发不已,使金人闻之,奈何?”亟檄止之。
栗解政事,俄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尹。金兵长驱傅城下,帝罢恪相,而拜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始复三省旧制。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请以为元帅,密草诏稿上之。乃以康王充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充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充副元帅。京城失守,从幸金帅营,遂留不返。既而议立异姓,金人曰:“唯何栗、李若水毋得预议。”既陷朔庭,栗仰天大恸,不食而死,年三十九。
建炎初,诏以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禄其家。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议者指其误国,不行。秦桧自北还,具道其死时状,乃改赠大学士,官其家七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B.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C.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D.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是古代官员任免升降的术语,“提,陟,拔,迁”也表示官员职务提升,而“罢,谪,解,黜”表示官员免职降级。
B.“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C.“檄”,古代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权。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栗不畏奸佞强权。担任御史中丞时,他八次上章,最终王黼及其党羽胡松年、胡益等都被罢官,何栗本人也凭借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主管泰州。
B.何栗力主抗金保国。在百官商议金人要求时,面对宰相主张割地议和,何栗据理力争,让皇帝及时明白。并力请设立四道总管,让胡直孺等四人率兵入援。
C.何栗绝食以身殉国。年近不惑,面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之局面,他自觉回天无力,悲愤至极,不屈于敌,乃绝食而死。
D.何栗任职经历丰富。他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客员外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尚书右丞、开封尹、中书侍郎、大学士等。
【小题4】下列划线句子或字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
(2)他日庭  穷睇于中天
(3)三径荒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摧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A.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B.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C.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D.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举人参加殿试,及第即可成为进士。
B.服阕:服丧起码除去丧服。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C.正德九年:年号纪年法。古时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例如“庆历四年”“元丰十年”。
D.疏:奏章。它是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进言时使用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和“奏议”,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密令龙英和赵元瑶逮捕屡次为非作歹的太平知州李濬,也多次上奏章极力举荐仕途不顺的贤才。
B.胡世宁通晓军事,果敢有谋。在赴京途中遇流寇攻打州城,他出谋划策,成功防守,从而化解了敌寇攻城的危机。
C.胡士宁不畏权贵,嫉恶如仇。担任德安推官时,他制裁了骄横的岐王;作为江西副使,他大胆劝谏,要皇上遏制宁王宸濠的势力。
D.胡世宁处事严正,刚直不阿。与李承勋、张璁及桂萼等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因个人情感而轻易更改主张、附和他人言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2)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早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湣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淘为吴郡,拥弊衣读书,足不踰户。其从兄颤出游,要湣孙,湣孙辄称疾不动。叔父淑雅重之,语子弟曰:“我门不乏贤,湣孙必当复为三公。”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事宁,授中书监,即本号开府,领司徒。以扬州解为府,固不肯移。三年,徙尚书令,卫军,开府如故,并固辞。加侍中,进爵为侯,又不受。时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粲谋克日矫太后令,使韫、伯兴率宿卫兵攻齐王于朝堂,黄回率军来应,秉、侯伯等并赴石头,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诛之,资仓门得入。时粲与秉等列兵登东门,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粲与秉欲还赴府,既下城,谓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仍求笔作啓云:“臣义奉大宋,策名两毕,今便归魂坟垄,永就山丘。”僧静乃并斩之。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南史·袁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B.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C.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D.粲慷概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六朝时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设立府署并选置僚属,也指设府选僚的官员,文中指后者。
D.“石头”,古城名,三国孙权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六朝时为军事重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粲幼时家贫,读书勤勉刻苦。袁粲年幼丧父,由母亲供养,他常常裹着破衣读书,足不出户,叔父很器重他。
B.袁粲临危不乱,救国家于危急。桂阳王休范叛乱,众将颓然,袁粲慷慨陈辞,鼓舞将士振奋出战,平灭叛军。
C.袁粲淡泊名利,功高不受厚禄。袁粲位居高位,却无意官位,皇帝因其平贼有功,欲加官进爵,他皆不接受。
D.袁粲忠义有节,不忘旧主嘱托。齐王欲改朝,袁粲念及先帝嘱托,不愿侍奉二姓皇帝,谋划假传谕令引兵攻齐。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
(2)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