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家。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而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汉王窘:迫使对方陷入困境
B.不能,愿先自刭即:即使
C.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多:夸赞
D.诸将皆吕后意阿:迎合,顺从
【小题2】下列加横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上赦季布使人复葺南阁子
B.人有言贤者以通狂惑
C.君何不从容上言邪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此也
D.迹至臣家臣少仕伪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候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意,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郞也?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6 03:0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B.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C.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D.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溢号,如汉武帝、陏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朱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享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庄烈帝初在位,锐意图治,召见群臣论事。然语不合,辄诃谴。而王永光长吏部,尤乐沮之。

(2)澄城人韩一良者,元年授户科给事中,言:“陛下平台召对,有‘文官不爱钱’语,而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爱钱之人?以钱进,安得不以钱偿。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俸薪几何,上司督取,过客有书仪,考满、朝觐之费,无虑数千金。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而欲守令之廉,得乎?臣两月来,辞却书帕五百金,臣寡交犹然,余可推矣。伏乞陛下大为惩创,逮治其尤者。”

(3)帝大喜,召见廷臣,即令一良宣读。读已,以疏遍视阁臣曰:“一良忠鲠,可佥都御史。”永光请令指实。一良唯唯,如不欲告讦人者,则令密奏。五日不奏,而举周应秋、阎鸣泰一二旧事为言,语颇侵永光。

(4)帝乃再召见一良、永光及廷臣,手前疏循环颂,音琅然,而曰“此金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则掩卷而叹。问一良:“五百金谁之馈也?”一良卒无所指。问,则对如前。帝欲一良指实,将有所惩创,一良卒以风闻,大不怿。谓大学士刘鸿训曰:“都御史可轻授耶!”叱一良前后矛盾,褫其官。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书帕:明代官样礼品,后逐渐成为一种贿赂手段。②周应秋、阎鸣泰:明天启年间依附阉党的贪腐分子,已经被判罚充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召见群臣论事 (_________) (2)以钱进 (___________)
(3)问 (_________) (4)一良卒以风闻(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安得不钱偿”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闲敝邑B.盛锦囊
C.是区区不能废远D.舟遥遥轻飏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官言之,则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今言者俱咎守令不廉,然守令亦安得廉?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韩一良“前后矛盾”之处。
【小题5】试简要分析韩一良如何看待庄烈帝“文官不爱钱”的倡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悦,字庆宗。世宗初,除镇远将军、豫州刺史。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钱五千,死于道。郡县疑 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堤惧拷掠,自诬言杀。狱既至州,悦观色察言,疑其不实。引见毛奴兄灵 之,谓曰:“杀人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灵之云:“唯得一刀鞘而已。”悦取鞘视之曰 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悦收及祖,诘之曰:“汝 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及祖款引,灵之又于及祖身上得毛奴所著皂及祖伏法。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悦与镇南将军元英攻义阳,克之。诏改萧衍司州为郢州,以悦为征虏将军、郢州刺史。萧衍遣其豫州刺史马仙 碑,左军将军、永阳戍主陈可等率众一万,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遣其辅国将军、济阴太守苏 沛精卒二千以戍之。后于关南四十里麻阳旧栅起城,马仙埤轻骑东西为之节度。关南之民,多怀两望。司马悦 令西关统军诸灵凤掩击,敗之,尽燔其城楼储积,擒苏沛及其辅国将军、军主刘灵秀。诏曰:“司马悦首谋义阳,征略有捷。且违京既久,屡请入朝。可遂座志,听其赴阙。”寻诏以本将军,为豫州刺史。论义阳之勋, 封渔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永平元年,城人白早生谋为叛逆,遂斩悦首,送萧衍。既而,邢峦复悬狐,诏曰:“司马悦暴罹横酷,身首异所。国戚旧勋,特可悼念。主书董绍,衔命公行,囚漂殊域,事可矜愍。尚书可令贼将齐苟儿等四人之中分遣二人,敕杨州为移,以易悦首及绍,迎接还本。用慰亡存。”平东将军、青 州刺史,赐帛三百匹,谥号为庄。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B.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C.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D.悦取銷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
B.襦,古代贵族所穿短衣。有单孺、复襦等不同形制。有黄、红、黑等色彩。
C.开国子,爵名。晋代始置,位在开国县伯下、开国男之上,秩五品。
D.赠,即追赠,一般指功臣死后,朝廷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官阶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悦审案不轻信口供。张堤被怀疑抢劫杀人,因畏惧严刑而认罪,司马悦在审讯中怀疑他招供不实,后找到真凶,使董及祖伏法。
B.司马悦征战以谋略取胜。他利用关南百姓对萧衍政权的不信任,从而令西关统军诸灵凤出其不意击敌,打败萧衍,擒获苏沛、刘灵秀等人。
C.司马悦建功却死于非命。他攻取义阳后论功被封为渔阳县开国子,赐给食邑三百户,但由于豫州城民 白早生图谋叛逆,被割下首级。
D.司马悦死后获得皇帝悼念。邢峦收复悬瓤后,皇帝下诏从被俘贼将中遣送二人,交换司马悦首级及董绍,并对司马悦给予相应封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违京既久,屡请入朝。可遂此志,听其赴阙。
(2)主书董绍,衔命公行,囚漂殊域,事可矜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卿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B.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C.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D.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权限很大,常常和宰相的意见不同,本文有所反映。
B.王安石的免役法是当役者交纳役钱,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实际上对农民造成了负担。
C.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客观上对杨绘的仕途不利。
D.天章阁待制是皇室藏书机构的文学侍从官,要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绘办事效率高。他做开封推官时,未到中午一概能把问题解决。
B.杨绘查案细心。府中捉拿盗贼,他发现现场踪迹不像是人留下的。
C.杨绘敢于进谏。他劝说皇帝去改派宦官出使陕西,也曾痛斥权臣的做法。
D.杨绘性格执拗。他一再拒绝接受侍读的职务,坚持反对王安石的免疫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
(2)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
永初元年,封车骑将军,食邑万户,以定策功增三千户。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至于五六,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诏骘与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二年冬,邓鹭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大败,死者八千余人,羌众遂大盛,朝延不能制。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震孤贫好学,通达博览,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风以谢,天下称之。
建光元年,大后邓氏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太后兄弟悝、弘、阊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赀财田宅,又徙封骘为罗侯。五月,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
大司农朱宠痛骘无罪遇祸,乃肉袒舆榇上疏。宠知其言切,自致廷尉。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骘等于北芒。诏遣使者祠以少牢,诸从兄弟皆得归京师。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B.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C.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理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D.遣使迎拜骘大将军/既至/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禁中”,指帝王宫内,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也称“禁内““大内”“紫禁”等。
B.永初元年是农历丁未年,如果采用“干支”纪年法推断,永初四年则是农历庚戌年。
C.“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所用的牲畜,指用猪、牛、羊各一,规格低于“太牢”。
D.“从兄弟“指堂兄弟。冠“从”称,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从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骘贵为国戚,为官谦退。和帝生前,其官职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和帝驾崩后,他也不愿久居宫中,一再请求回府。
B.邓骘推举贤士,天下称之。杨震知识丰富,博览群书,虽已年高,但壮心不已,因此得到了邓骘的赏识最终步入仕途。
C.邓骘战功赫赫,宠耀无比。邓骘驻扎汉阳,并委派任尚和司马钧在平襄与羌军激战,大败敌军,班师回朝,荣耀显赫。
D.邓骘为人所诬,含冤而死。安帝听信宫人谗言,邓氏全族遭殃。朱宠上书恳切疏陈,百姓也为其鸣冤,最终沉冤昭雪。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
(2)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
(3)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