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些列小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B.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C.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D.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2 11:0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继英,开封祥符人。少从赵普给笔札,普自罢河阳,为少保,从者皆去,继英趋事逾谨。普再入相,继英隶名中书五房、院。时真宗在藩邸,选为导吏兼内知客事。太宗召见,谓曰:“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及建储,授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
真宗即位,擢为引进使。咸平初,领恩州刺史兼掌阁门使,迁左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改客省使。契丹入寇,继英密请车驾北巡,上从之,即命继英驰传诣镇、定、高阳关阅视行宫储顿,宣谕将士。俄充澶州钤辖。会大将傅潜逗挠得罪,令继英即军中召还属吏。寻掌三班,拜宣徽北院使,与周莹同知枢密院事。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景德初,授枢密使。旧制,枢密院使祖母及母止封郡太夫人,有诏特加国封。尝因进补军校,白上曰:“疏外之人急于攀附者,谓臣蒙蔽不为荐引。”上曰:“此辈虽有夤缘,亦须因事立功,方许擢用,不可过求侥幸,卿勿复言也。”从幸澶州,契丹请和,诹访经略,继英预焉。明年郊祀,加特进、检校太傅。三年,卒,年六十一。上临哭之,赐白金五千两,赠太尉、侍中,谥恭懿。且为葬其祖父,赠其妻贾长乐郡太夫人,录其子婿、门下亲吏数十人。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子遵式、遵诲、遵度、遵范,皆至显宦。
节选自《宋史·王继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
司/给办焉/
B.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
司给办焉/
C.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D.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藩邸,藩王之第宅。当时,藩邸亲随因有特殊出身背景,升迁超常,甚至出为大将。
B.建储 意为确定储君,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枢密使 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机构之一,权力超过宰相,
D.契丹 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战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初,王继英在真宗藩邸做些负责仪卫、赞引和接待宾客的杂事,后因真宗被立为太子,继英作为服侍主公的亲信迅速升迁,官位显赫。
B.王继英在担任引进使时,正遇契丹进犯。密奏皇帝,请求驾车北巡,皇帝准奏后,驱车前往各关隘查对粮草,并传达帝王旨意安抚慰劳将士们。
C.景德初年,王继英被加封为枢密使,他曾因为推荐候补军校人选,上奏真宗说有人企图攀附,诬陷他愚昧无知,真宗强调要有功才可提拔。
D.王继英去世,真宗临棺痛哭,赏赐钱财追赠封号,当时正遇上王氏外戚家族的养父、诸位舅舅等族人下葬,真宗特地下诏有司一同办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
(2) 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华阴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B.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C.白益傲放 益:更加D.璘败,累系浔阳狱 系:捆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函谷关以东地区,又称关东。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今为省名,因在太行山以东,故称。唐属河南河北道,宋属京东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沿称山东省。
B.纵横即合纵连横。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C.《林黛玉进贾府》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一部作品构成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
D.《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邑。孝惠六年,哙薨,曰武侯。

选编于《资治通鉴•汉纪一》《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陪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B.剖符,或叫“剖竹”封建帝王封赏诸侯、功臣时,将铜或竹、木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爵,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的爵位。春秋时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不一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随刘邦征战,樊哙无不冲锋在前;刘邦成为皇帝后,樊哙凭借战功,封爵列侯,官”左丞相。
B.樊哙忠肝义胆、豪气干云。为保护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私闯鸿门宴,喝酒吃肉的豪爽令项羽赞赏,义正辞严的谴责令项羽无言以对。
C.樊哙直言善谏、循循善诱。刘邦因病重多日不见朝臣,樊哙闯宫直入,指出刘邦不该独自跟一个宦官诀别,用赵高篡权的教训规劝他。
D.樊哙出身寒微、卒于显赫。他早年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刘邦的女婿,关系比诸将更亲近;后因结党吕后,被刘邦下令处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穆宗居裕邸,出閣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拱侍裕邸九年,启王益敦孝谨,敷陈剀切。王甚重之,手书“怀贤忠贞”字赐焉。

严嵩、徐阶递当国,以拱他日当得重,荐之世宗。拜太常卿,掌国子监祭酒事。穆宗即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阶渐不能堪。而是时张居正入阁,居正亦侍裕邸讲。阶草遗诏,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乞归。帝召拱以大学士兼掌史部事。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郤。阶子弟颇横乡里。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簿录其诸子,皆编戍②。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其在史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以时方忧边事,请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拱又奏请科贡与进士并用,勿循资格。其在部考察,多所参伍,不尽凭文书为黜陟,亦不拘人数多寡,黜者必告以故,使众咸服。以广东有司多贪黩,特请旌廉能知府侯必登,以厉其余。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又命给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中官冯保,而己从中拟旨逐之。拱使人报居正,居正阳诺之,而私以语保。保诉于太后,谓拱擅权,不可容。太后颔之。明日,召群臣入,宣两宫及帝诏。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居家数年,卒。居正请祭葬如例。中旨给半葬,祭文仍寓贬词云。久之,廷议论拱功。赠衔太师,谥文襄。

(选自《明史•高拱传》,有删改)

(注)①出閣:皇子出就封国。②编戍:充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B.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C.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D.其在吏部/欲遍识人才/授诸司以籍/使署贤否/志爵里姓氏/月要而岁/会之仓卒举用/皆得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首辅,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
C.中官,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祭文,文体名,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体裁是韵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拱得到皇帝赏识。他考中进士,为还是皇子的穆宗侍讲九年,尽心尽职,穆宗称赞他“怀贤忠贞”,并在继位后让他辅佐太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扼阶者,无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2)拱意必逐保也,急趋入。比宣诏,则数拱罪而逐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服焉。

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采。在学一岁,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吏。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

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C.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建(569年正月-582年十二月)是南朝陈政权,陈宣帝陈顼的帝号,共计13年余。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束脩,捆成一束的十条干肉,是古代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对考官刁难,也能自如应对。
B.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反而被委以重任。
C.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他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2)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