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溥,字时用,宜兴人。祖鉴,琼州知府,有惠政。溥,景泰五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宪宗初,擢左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成化十五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旋进礼部尚书。
弘治五年,刘吉罢,溥为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溥承刘吉恣睢之后,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同列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心辅治,事有不可,辄共争之。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为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溥等言:“即位以来,未尝有内降。幸门一开,佞人纷出,遗患无穷。臣等不敢奉诏。”八年,太皇太后召崇王来朝,溥等与尚书倪岳谏,帝为请乃已。
帝自八年后,视朝渐晏,溥等屡以为言。中官李广以烧炼斋醮宠。十年二月,溥等上疏极论曰:“今承平日久,溺于晏安。目前视之,虽若无事,然工役繁兴,科敛百出,士马罢敝,闾阎困穷,愁叹之声上干和气,致荧惑失度,太阳无光,天鸣地震,草木兴妖,四方奏报殆无虚月,将来之患灼然可忧。陛下高居九重,言官皆畏罪缄默。臣等若复不言,谁肯为陛下言者。”帝感其言。
三月甲子,御文华殿,召见溥及刘健、李东阳、谢迁,授以诸司题奏曰:“与先生辈议。”溥等拟旨上,帝应手改定。事端多者,健请出外详阅。帝曰:“盍就此面议。”既毕,赐茶而退。自成化间,宪宗召对彭时、商辂后,至此始再见,举朝诩为盛事。然终溥在位,亦止此一召而已。
寻以灾异求言,廷臣所上封事,经月不报,溥等皆以为言。于是悉下诸章,而罢诸言官弗问。溥时年七十,引年求退,不许。诏风雨寒暑免朝参。
十一年,皇太子出阁,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华盖殿大学士。以目疾乞归。帝眷留,久之乃许。赐敕给驿,遣官护送还乡,令有司月给米五石,岁给舆隶八人,特官其孙文焕为中书舍人公卿而下赋赠祖饯皆叹羡不能置逾年卒于正寝。上闻讣震悼,辍视朝一日,赐棺椁米布诸物,遣行人谕祭者九,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文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而下/赋赠祖饯/皆叹羡不能置/逾年/卒于正寝。
B.公卿而下赋赠/祖饯皆叹羡/不能置/逾年/卒于正寝。
C.公卿而下/赋赠祖饯/皆叹羡不能/置逾年/卒于正寝。
D.公卿而下赋赠/祖饯皆叹羡/不能置逾年/卒于正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旨,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按规定通过中书省发布,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下句的内降则相反,指中书省不经皇帝直接发布命令。
B.中官,既可指宫内、朝内之官,也可以指宦官。后者也称中贵人,本文中的中官即是指宦官。
C.荧惑,指火星。由于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令人迷惑,所以古代叫它“荧惑”。
D.出阁,皇子出就封国叫出阁。皇帝的儿子们十几岁就开始让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地管理封国,没有皇帝的召唤,不能随便离开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傅效命朝廷,深受信任。他历职数朝,一直受到重用,并一路提拔到首辅大臣,位极人臣。他的意见建议大都能得到皇帝的重视。
B.徐傅忠心耿耿,正直敢言。他制止了皇帝想将革职官员违规复用的想法,又批评皇帝大兴土木,溺于晏安,最终皇帝为之改过。
C.徐傅做事稳重,坚持原则。他任首辅后坚守成法,不妄加改变;对皇帝和太皇太后的不恰当做法敢于争辩和进谏。
D.徐傅生前受任,死后尊荣。他虽屡屡违逆皇帝的心意却从未因此被贬黜,退休时享受格外恩宠,死后赐赠丰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端多者,健请出外详阅。帝曰:“盍就此面议。”
(2)令有司月给米五石,岁给舆隶八人,特官其孙文焕为中书舍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2 11: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下列小题。

刘宪,宋州宁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时为侍御史。属河南、河北早俭,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思立上疏谏曰:“今麦序方秋,蚕功未毕,三时之务,万姓所先。敕使抚巡,人皆竦,忘其家业,翼此天恩,踊跃参迎,必难抑止,集众既广,妨废亦多。加以途程往还,兼之展夕停滞。既缘赈给须立书本欲安在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简择公私,须预追集。雨后农务,特切常情,暂废须臾,即亏岁计。每为一马,遂劳数家,从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要州县给,待秋困时出使贬。”疏奏,谥等遂不行。后迁考功员外郎,始奏请明经加帖、进士试杂文,自思立始也。

弱冠举进士,累除冬官员外郎。天投中,受诏推按来俊臣。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臣所构,贬清水。再过司仆。及俊臣伏诛,擢先为给事中,寻转凤阁舍人。

神龙初,坐尝为张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景云初,三迁太子詹事。

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白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耀盛德,发扬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僚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玄宗甚嘉纳之。明年,宪卒,赠究州都督。有集三十卷。初则天时,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宪与王造、司马煌、梁载言相次判入第二等。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B.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C.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D.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同类,但考试内容不同。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凤阁,唐曾称谓中书省为凤阁,与凤池不同,凤池是宋时对朝廷的美称。
D.伏,敬辞,与《陈情表》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的“伏”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宪之父有民众情怀。某地旱灾,高宗欲派官员慰问赈济,刘思立怕百姓农忙时不欢迎巡察官员而加以谏阻。
B.刘宪仕途曲折。他在受到奸臣的波折之后,又因为张易之的牵连,被赶出朝廷,担任地方官员。
C.刘宪审时度势。玄宗在东宫,重视经籍,刘宪乘机上奏,劝说玄宗时常召入褚无量询问,听取他的言辞。
D.刘宪才能出众。武则天当政时,让吏部严格了考选措施,刘宪、王适、司马锽等相继被判入第二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闲时出使褒贬。
(2)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巨所构,贬清水令。

同类题3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再婚。②烝烝:淳厚。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小题1】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2】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氏,躬亲抚养  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强取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早时
D.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密敦厚和孝顺的一项是
①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⑤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⑥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⑤⑥D.③⑤⑥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B.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C.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D.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小题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暂代官职。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疆土,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隶属于三省中的中书省。
C.宸翰,帝王的墨迹,一般指皇帝亲笔手诏、御札之类。《红楼梦》荣国府匾额上的“万几宸翰之宝”的“宸翰”正是此意。
D.金,指金国,由女真族建立起的封建王朝。曾灭辽国和北宋,最后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下覆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制定等级纳税制度,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遇到水灾和瘟疫,他都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颇有治理才干,他上奏以招募百姓耕种,收取租税,仿照营田的方式解决合肥圩田问题,提出统制分头管领马匹年成评比的举措革除马政弊端。
C.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经叶衡上赛婉言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由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2)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欲与官,妃辄之 阻:阻止
B.宰不知,怒,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征召
D.璘败,累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枹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