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为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枇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3—4月,当地举办以“浪漫云霄、欢乐采摘”为中心的枇杷节。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碛是指浅水中的沙石。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是晋商发祥地之一。明清至民国年间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碛口枣树种植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碛口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 唐宋后沿黄河的红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长,目前红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下图为虎林市地理位置示意图。虎林市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与之相关的深加工企业很少。该地近年来面临农民丰收不增收、土地退化和内涝等现象,原因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且营销意识差,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外出务工明显增加。为了改变现状,虎林市出台发展了“处方农业”——根据农业技术人员开出的“处方”,农民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该地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小麦灌浆期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无花果在我国为小众水果。无花果植株喜暖湿、喜光、不耐寒、较耐干旱,鲜果保鲜期极短。四川盆地中部威远县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以个体经营为主,产业发展缓慢。2012年开始,该县推行农业“BOT”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统一经营,实现“生产一销售”一体化,租期满后再将土地和农作物移交给农户。采用该模式后威远无花果产业增长迅速,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注:“小众”即为只被少数人接受的事情和爱好。)如图为威远区域图。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有“淀粉之王”、“地下粮仓”之美称,还可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乙醇的主要原料,木薯是喜光作物,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壤有利于木薯根系深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使其耐旱耐瘠性强,木薯生长期长,一般春植木薯到当年11月至次年1月方可收获。木薯种多采用平放和直插种方式,平放是将种茎近乎水平地浅埋于植沟中,结著浅生,水平分布;直插是将种茎垂直深埋于植沟中,入土较深,植株抗风性能较强,我国某公司按照图示线路考察后,拟在甲地附近投资兴建种植积达10000公顷的木薯农场,以援助该国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应对不断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
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批把的条件优越,批把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批把之乡”的美誉。云霄批把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批把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批把套袋技术(果农把批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批把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