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为打造中国经济第三极,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国家规划建立京津冀都市圈。该都市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部分地区。下图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各地的优势,北京、河北、天津分别属于
A.资源型区域、加工型区域、知识型区域
B.加工型区域、资源型区域、知识型区域
C.知识型区域、资源型区域、加工型区域
D.知识型区域、加工型区域、资源型区域
【小题2】京津冀都市圈的形成将促进各地理要素的合理流动,图中①②③④流动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产业与技术扩散
B.③一资源和农产品
C.②-工业品和高技术产品
D.④-技术与资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6-24 09:4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A区域产业转移走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A区域相比,B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限制因素是什么?
(2)说明如何治理A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区域的一些产业部门逐渐向其他区域转移,分析其产业转移的原因。
同类题2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哪方面发展条件稍差( )
A.交通不便
B.国内的经济腹地较小
C.农副产品供应缺乏
D.水资源不足,气候温暖湿润
同类题3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所示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2)描述图中所示博格达峰山地针叶林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过去疆内景区以团队游客为主,从2014年开始,游客多为自驾游、自助游,散客人数超过了团队游人数。
(3)简述到新疆的自驾游、自助游不断增多的原因,并结合新疆地理环境特征说明外地游客自驾游的注意事项。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4)简述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同类题4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小题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小题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同类题5
2017年8月,参照世界经济体的GDP总量和人均量,凤凰财经将中国大陆的省级行政区分为五个梯队,下表为部分省级行政区所属梯队及粮食总产量情况。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蒙古的GDP总量比广东大
B.吉林目前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湖南和黑龙江处在同一梯队
D.梯队层次越高,粮食总产量越低
【小题2】低端产业往往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下列低端产业转移方向可能性最大的是
A.江西向河北转移
B.湖南向吉林转移
C.黑龙江向广东转移
D.广东向湖南转移
【小题3】近年来,广东省的粮食总产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为减少
B.城市化推进与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C.台风、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破坏增大
D.外来流入人口增多,导致粮食消费总量大大增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