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下列小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守不能 夺:改变B.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C.祠祀之 盍:何不D.守汪藻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2-22 01:0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泛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南康俗悍,谓丞儒也,之_________ (2)牛羊有死瘠,不若输粟便_________
(3)良欲农故为兵者__________    (4)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举朝 ②从径道亡,归璧
B.①山东兵常牛羊代秋税 ②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C.①上官令民送牛羊陕西 ②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D.①会改州县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句有两处地方应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
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习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小题5】综合全文,简述吴履的政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撙,字景节,少方雅退默,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任齐位给事黄门侍郎。丁母忧,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服阙,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长史,并不就。公事左迁太子中庶子,复为侍中,吴兴太守。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天监九年,宣城郡吏吴承伯挟袄道①聚众攻宣城,杀太守朱僧勇,转寇吴兴,吏人并请避之。撙坚守不动,命众出战,摧破斩承伯,余党悉平。累迁变部尚书,在选弘简有名称。又为侍中,领秘书监。武帝尝谓曰御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辰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握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撙风骨鲠正,气调英嶷②,当朝无所屈让。尝奏用琅邪王药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参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③四地下,曰:“卿殊不了事。”搏正色俯身拾牒起,曰:“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臣撙少而仕宦,未尝有不了事之目。”因捧牒直出,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帝寻悔,取事为画。帝尝设大臣饼,撙在坐。帝频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饼如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撙始放箸执:“尔。”帝曰:“卿向何聋,今何聪?”对曰:“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帝有惭色。性甚凝厉,善自居适。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成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遗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后为中书令,卒于吴郡太守,曰康子。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
(节选自《南史·蔡撙传》)
(注)①袄道:即妖道,大多与民间信仰或邪教有关。②英嶷:(yīng  nì)才德超群。③香橙:同“香蹬”。守庙内讲经说法者坐的高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尝谓/日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日/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B.武帝尝谓/日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日/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C.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日/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D.武帝尝谓日/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擢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古代官场常贵右,将贬官称为左迁。
B.尚书,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
C.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
D.谥,即谥号。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等人死后所给子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撙勇敢坚定,平定吴承伯之乱。吴承伯聚集妖道的信徒们进攻吴兴时,官吏和百姓都请求躲避,他坚守不动,命令众人出战,最终斩杀吴承伯,平定叛乱。
B.蔡撙很有骨气,遇事不屈节退让。他曾上奏选用王筠任殿中郎,武帝嫌他没拿奏书给全部参掌官员署名,他坚持认为推荐自己了解的人无须参掌官员署名。
C.蔡撙据礼力争,使皇帝感到羞愧。有一次皇帝多次叫他的姓名,他始终不答应,他认为自己已贵为皇亲,因此皇帝不该再当众直呼其名,这使得皇帝面有愧色。
D.蔡撙庄重严厉,不以鬼戚私下结交。他女儿做了昭明太子妃,很多官员都来拜访,蔡撙却常以生病为由推脱,不能推脱的,见面也只是说说客套话,不与客人深谈。
【小题4】把文中断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
(2)因捧牒直出,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光进,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也。父良臣,袭鸡田州刺史,隶朔方军。光进姊适舍利葛旃,杀仆固瑒而事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光进兄弟少依葛旃,因家于太原。光进勇毅果敢,其武艺兵略次于葛旃。肃宗自灵武观兵,光进从郭子仪破贼,收两京,累有战功。至德中,授代州刺史,封范阳郡公,食邑二百户。上元初,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以军讨大同、横野、清夷、范阳及河北残寇,用光进为都知兵马使。寻迁渭北节度使。永泰初,进封武威郡王。大历四年,检校户部尚书,知省事。未几,又转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是岁冬十月,葬母于京城之南原,将相致祭者,凡四十四幄,穷极奢靡,城内士庶,观者如堵。元和四年,王承宗反,范希朝引师救易定,表光进为步都虞候,战于木刀沟,光进有功。六年,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充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诏以光进夙有诚节,克著茂勋,赐姓李氏。其弟光颜除洺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兄弟恩泽同时,人皆叹异。八年,迁灵武节度使。光进尝从马燧救临洺,战洹水,收河中,皆有功。前后军中之职,无所不历,中丞、大夫悉曾兼带。先是救易定之师,光进、光颜皆在其行,故军中呼光进为大大夫,光颜为小大夫。十年七月卒。光进兄弟少以孝睦推于军中。及居母丧,三年不归寝室。光颜先娶妻,其母委以家事。母卒,光进始娶。光颜使其妻奉管龠、家籍、财物,归于其姒。光进命反之,且谓光颜曰:“新妇逮事母,尝命以主家,不可改也。”因相持泣良久,乃如初。卒时年六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选自《旧唐书·李光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跌,隋唐时代的敕勒部族中有一部族叫阿跌部,其部后代即姓阿跌。现代已无此姓。
B.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元和,以及上文的上元、大历都是年号,汉武帝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并以年号纪年。
D.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为尽孝道,孔子认为应为父母守丧三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B.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C.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18岁时行冠礼,表明男子成年了,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而古代女子无需取字,旧时女子也是18岁成年。
B.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史记》全书分为五部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项羽本纪》属于“本纪”的内容,“本纪”是以王朝的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左司马曹无伤”中“左司马”就是掌管军事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勇无畏。在钜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
C.项羽自尊仁爱。他自觉无颜还乡而拒绝船夫以图再起的建议,不忍杀其爱驹而赐予他人。
D.项羽执迷不悟。面对惨败,他至死不愿省察自我过错,而将一切归咎为上天的刻意安排。
【小题4】把第二题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