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六年,魏忠贤以基命为杨涟同门生,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吏部左侍郎。明年十月,京师戒严,基命请召还旧辅孙承宗,省一切浮议,仿嘉靖朝故事,增设枢臣,帝并可之。庶吉士金声荐僧申甫为将。帝令基命阅其所部兵,极言不可用,后果一战而败。袁崇焕、祖大寿入卫,帝召见平台,执崇焕属吏,大寿在旁股慄。基命独叩头请慎重者再,帝曰:“慎重即因循,何益?”基命复叩头曰:“敌在城下,非他时比。”帝终不省。大寿至军,即拥众东溃,帝忧之甚。基命曰:“令崇焕作手札招之,当归命也。”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及解严,召对文华殿。帝言法纪废弛,宜力振刷。基命曰:“治道去太甚,譬理乱丝,当觅其绪,骤纷更益扰乱。”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三年二月,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基命欲脱袁崇焕罪,故乞慎重。基命求罢,帝为贬逢申一秩。韩、李标相继去,基命遂为首辅。以恢复永平叙功,并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至六月,温体仁、吴宗达入,延儒、体仁最为帝所眷,比而倾基命,基命遂不安其位矣。方崇焕之议罪也,基命病足不入直。锦衣张道濬以委卸劾之,卒三疏自引去。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文中“避宣宗讳”是封建社会的“国讳”,即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成基命与宣宗的名字有重字,故要避讳。
B.“少詹事”,秦汉置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唐设太子詹事、少詹事,总东宫内外庶务。
C.“酉”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十二辰之一,相当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十二属相之一,猴。
D.“手札”亦作“手剳”,犹手书,指亲笔信。“令崇焕作手札招之”中的“手札”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基命为官之路比较坎坷。天启六年,因成基命是杨涟的同门师兄弟,他被魏忠贤罢职;崇祯三年,周延儒、温体仁结党排挤他,加上张道濬弹劾他,成基命最终辞官。
B.成基命认为僧人申甫没有能力做大将,结果申甫一战而败。在处理袁崇焕的事情上,成基命认为要慎重,皇帝不听,结果祖大寿率军逃跑。
C.成基命曾深得皇帝的信任。工部主事李逢申弹劾成基命,结果皇上把李逢申降官一级。
D.成基命宽厚仁慈,顾全大体。为了营救李长春、杜齐芳,成基命长时间跪在会极门;即便弹劾过自己的李逢申受到朝廷处罚时,成基命也为他进言,使皇上减轻了对他的惩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
(2)帝曰:“慢则纠之以猛,何谓纷更?”其后温体仁益导帝以操切,天下遂大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5 05:3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少时,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珣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逐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日:“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闲汝先古之有意者今暴得大名不样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日:“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项籍少时,学不成/适得府君,明日来迎汝
B.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无丝竹管弦之盛
C.闻陈王敬走,秦兵又至/不出,火
D.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C.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候/事败易以亡
D.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胸有大志。少时不学一人敌,要学万人敌: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羽看到后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B.项梁富有智慧。他来到吴中避祸,是中的贤士大夫都出自他的门下;而那些宾客和子弟也通过项梁操持主办的一些大事了解了他的才能。
C.项羽勇武有力。在项梁的眼色暗示下,他杀掉了会稽郡守殷通;又连续击杀了殷通的部下一百来人,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在地上。
D.陈婴行事谨镇,东阳县的年轻人推举他做首领,他推辞不过才接受年轻人又想让他称王,他听从母亲的建议不敢为王。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居,获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俄迁大宗伯。及践阼,煚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旨,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上幸洛阳,煚来朝,上劳之曰:“冀州大藩,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朕怀。”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隋书·赵煚传》,有删改)
(注)
①煚:音jiǒng。
②恧(音nǜ),惭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霖雨数旬属:连续
B.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和睦
C.以旨,出为陕州刺史忤:违逆
D.卿之为政,深朕怀副:符合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乘虚掩袭居若属皆且为
B.遂逾狱走人非生知之者
C.置之肆,百姓便之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D.上闻而嘉积水成渊,蛟龙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B.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C.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D.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很有孝心,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十分孝顺;有人偷砍他父亲墓地中的树,他对着墓地大声恸哭,并抓住偷树的人送交官府。
B.赵煚作战有勇有谋,在平定蛮酋郑南乡叛乱时,巧用计谋,让别人抓获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子,化解了安蜀城的危机。
C.赵煚做人厚道,不计私怨,斛斯徵犯罪后越狱逃跑被追捕时,赵煚为他开脱,想借此化解自己和斛斯徵的嫌隙。
D.赵煚为政威德并施,深得百姓的爱戴,他患病时,百姓奔走相告,纷纷为他祈祷,祝他早日康复。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2)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同类题3

赠四山童先生七十寿序
(明)吴廷翰
先生与予交最早,而亦最久。予少先生七岁,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三十后奔走旅食,去先生者十余年。迨归休,又二十年。中间赖以周旋规诲者,盖五十年如一日也。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得其手书,未尝不佩服,正襟以读也。
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或与谋议,则开心见诚,负屈者辄伸之,少有不平,若使之必直而后已。闻时事有疵,必加详驳,虽朝议阙失亦然。曰“如吾意则当如何如何”,观其辞旨气象,如古人引裾折槛,剖心漆身,使得志,皆能为之,将必以矫矫之声闻于天下也。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文,而先生谠直无所依违,以故不能作举业语,遂弃之,曰“焉用是儿女子为哉!”
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日以披靡,间有特立独行能不为俗所变者,率皆沉滞。予取友四方,见其瑰玮卓荦、聪明特达、负经济之才、淹贯之学者,云集雾滃,予敢少之哉?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矣。而使先生遂不能一振以见,予又以慨时格之未足以尽人才,岂独为先生哉?
今先生养高遵晦,偃仰林麓,躬耕以自给,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或负斧而樵,或举艇而渔,随其所之,无不如意,则与徇时遂好,兀然而丧其所守者,所得孰多少哉?
先生居于江之滨,足不履城郭,人罕见其面。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曰:如我平生交,惟子知我,亦惟我知子。予曰:“先生知予,能以道义相益予者多。予知先生,而竟不能一援手以益,奈何?”曰:“子知我,我岂用世之人哉?”相与嗟叹久之。因设榻,予以事亟归,则谓之曰:“今年先生寿七十,四月八日当复来,为数日欢。”先生许诺。既而予绊不果行。乃陈君继直,予中表兄,先生之妻兄弟也。谓予当有言。予让不获命,曰:“是岂可属之他人哉?”乃历叙先生之生平如此。陈君持往以贺曰:“是不独为先生寿,可以观志士之风,君子之交矣。”
先生姓童氏,名贡。字宗夏,别号“四山”云。
注释:(1)脂韦软熟:脂韦,油脂和软皮。《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软熟,谓性情柔和圆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迨归休,又二十年迨:等到
B.每与先生言,未尝不悚听悚:恭敬
C.予每观天下人才,多为一时风气所移移: 推移
D.予以事亟归亟:急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惜也时格以脂韦软熟为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自十五六时,即与先生同笔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C.或饭牛而歌,或披蓑而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然而直节不挠,正论不阿者,则固凤毛麟角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先生为人正直诚恳,喜欢评议时事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言辞忠诚激烈,但也正因为其性格耿介不能或不愿写出迎合世俗喜好的文章,最终没能完成举业。
B.作者与童先生从十五六岁时就相识相交,五十年来从未分开过,因而相交甚厚;同时作者也从童先生那里得到很多规劝教诲,对童先生敬佩有加。
C.作者对童先生隐居山林的生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者认为童先生与那些委屈自己,曲全世俗的喜好,却不能保住自己的性格操守的人相比,是值得的。
D.童先生了解作者,并能够在做人的道义方面给作者以帮助和引导;作者了解童先生,却感慨不能给童先生什么帮助,虽有作者自谦的成分,亦可见两人的君子之交。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负性甚刚,遇事果决无滞,人有过,面折之不少贷。
(2)予尝以大雪造其庐,乃与予道寒暄,语少年事,历历不忘,甚款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B.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C.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D.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即征召,常见于科举制形成之前,多由皇帝出面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绶是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拴在印纽上,也用于拴勋章;后印绶合称以借指勋章。
C.僭是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指地位居于下的人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D.世子是古代对王爵长子的称呼,对贵族嗣子也可用,以示尊重,但不做正式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范性格恬静,不爱争名逐利。虽然祖父、父亲和弟弟都是汉朝官吏,但他一直没有入朝为官,直到见到曹操后,才出任议郎一职。
B.张范以德服人,决不趋炎附势。面对袁术的盛情邀请,他假称身体有疾,拒不相见;派遣弟弟与袁术面谈时强调汉王室的正统地位。
C.张范勇敢果断,能够讲求道义。在自己的儿子和弟弟的儿子同时被贼人擒获的情况下,他宁愿舍弃自己的孩子,也要保全弟弟的儿子。
D.张范德才兼备,深受各方敬重。曹操请他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做参谋,世子用对待长辈的礼节对待他,受他救助的人们都衷心归附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2)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召晖拜为郎。晖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老病乞身。和帝即位,窦宪北征匈奴,晖复上谏。顷之,病卒。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之而去 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B. 晖以病去 蒙国恩,除臣洗马
C. 性严,进止必以礼 本图宦达,不名节
D. 自往之,晖避不见 僮仆欢迎,稚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时已卒,召晖拜为郎     而彭祖今以久特闻
B. 漏尽,而求璧不可得     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后迁为尚书令,老病乞身 是区区不能废远
D. 我数闻璧未尝见,试请观之 抚孤松盘桓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句式特点分别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帝闻壮之(加点字用法)    见忌于上(句式特点)
A. 则刘病日笃 极娱游于暇日
B. 乐琴书以消忧    遂见用于小邑
C. 适莽苍者 慈父见背
D. 俊采星驰 而莫之夭阏者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 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在其他人惶恐着急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打动。
B. 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 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 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小题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平是汉显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除了用年号纪年,还有用干支(天干地支)纪年的,如《归去来兮辞》中的“乙巳岁十一月也”中的“乙巳”。
B. 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入太学学习可以称“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如《张衡传》中说张衡“观太学”。
C. 朔指的是阴历每月的第一天,与《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朔”意思相同,文中的“正月朔旦”就是正月初一的意思。
D. 疏是封建社会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如《滕王阁序》中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疏”即是。文中的“上疏”是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2)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