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①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后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②。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③,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大举北侵,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乃奏,武帝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子野在禁省④十余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赐谥贞子。
(节选自《南史·裴子野传》)
[注]①三官:南朝梁时廷尉设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三官,称廷尉三官。②沈璞,沈约父,因未及时响应宋孝武帝平叛,被处死罪,并罪及家人,沈约在《宋书》中对此事曲文掩饰。③武帝:梁武帝萧衍。④禁省:皇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   嘉:赞许。
B.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目:眼睛。
C.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敕:皇帝命令。
D.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徐: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人有争者,示之以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
B.焉:松之已后无闻焉   于是余有叹焉。
C.之:未之为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子野为文典而速   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
①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②其叙事评论多善。③以为著作郎。④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⑤徐起操笔,昧爽便就。⑥唯以教诲为本。
A.①②④B.③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子野在兼任廷尉正时,因名字被同僚签署,受牵连获罪免官,但他能淡然处之,终无怨恨之意;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和喜爱。
B.裴子野继承曾祖父裴松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不掩饰史实,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王命》相提并论。
C.裴子野为文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移魏文》徐勉等人深为叹服,武帝也称许其文气势豪壮。
D.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3 11:0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黎士弘,字媿曾。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于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宄敛戢。理谳牍,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收叔遗产,叔妻号于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王辅臣叛,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于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按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节选自《清史稿·黎士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B.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C.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D.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考最,指官吏考核政绩上等。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
C.河东,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境,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
D.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先秦至汉朝初年没有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为建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士弘治民有术,注重民生。他在玉山县建立学校,并召集流亡百姓,开垦田地以恢复旧业,也注重让民众休养生息。
B.黎士弘明辨是非,善于断案。他入仕之后细查案卷,让许多无辜者免于罪罚;后来又巧施妙计,最终诛杀罪吏左梅伯。
C.黎士弘为官公允,施政宽缓。他在甘肃任上能公正允当地查办失守官吏的罪行,调任宁夏道后又免去卫所拖欠的粮食。
D.黎士弘荐人惟贤,追求仁恕。他曾向巡抚建言任用张勇来统帅军队,平定叛乱;他认为在军队中推行仁与恕十分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
(2)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良久,召唐曰(_________) (2)武帝立,求贤良,冯唐(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B.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
C.摇其本观其疏密D.遏其生气,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小题4】从“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及“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等句中可直接看出冯唐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语言回答)
【小题5】比较本文与左思诗句“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所述冯唐遭遇的事实差异和作者的不同态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 ①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
②芍陂(què 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B.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C.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D.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
士科目。
B.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
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若谷公正廉明。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C.李若谷性情率直。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D.李若谷爱民如子。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小题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
(2)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城人也。祖文,黄门侍郎。父淳,宋初贵达,官至侍中太常。
朗少而爱奇,雅有风气,与峤志趋不同,峤甚疾之。初为南平王铄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司徒主簿,坐请急不待对,除名。又为江夏王义恭太尉参军。元嘉二十七年春,朝议当遣义恭出镇彭城,为北讨大统。朗闻之解职。及义恭出镇,府主簿羊希从行,与朗书戏之,劝令献奇进策。朗报书曰:
羊生足下:岂当适使人进哉何卿才之更茂也宅生结意可复佳耳属华比彩何更工邪视己反覆慰亦无已。观诸纸上,方审卿复逢知己。动以何术,而能每降恩明,岂不为足下欣邪,然更忧不知卿死所处耳。
朗之辞意倜傥,类皆如此。复起为通直郎。世祖即位,除建平王宏中军录事参军。时普责百官谠言,朗上书曰:
凡无世不有言事,未时不有令下,然而升平不至,昏危是继,何哉?盖设令之本非实也。又病言不出于谋臣,事不便于贵党,轻者抵訾呵骇,重者死压穷摈,故西京有方调之诛,东郡有党锢之戮。陛下若欲申常令,循末典,则群臣在焉;若欲改旧章,兴王道,则微臣存矣。敢昧死以陈,唯陛下察之。
书奏,忤旨,自解去职。又除太子中舍人,出为庐陵内史。郡后荒芜,频有野兽,母薛氏欲见猎,朗乃合围纵火,令母观之。火逸烧郡廨,朗悉以秩米起屋,偿所烧之限,称疾去官,遂为州司所纠。还都谢世祖曰:"州司举臣愆失,多有不允。臣在郡,虎三食人,虫鼠犯稼,以此二事上负陛下。"上变色曰:"州司不允,或可有之。虫虎之灾,宁关卿小物。"朗寻丁母艰,有孝性,每哭必恸,其余颇不依居丧常节。大明四年,上使有司奏其居丧无礼,请加收治。诏曰:"朗悖礼利口,宜令翦戮,微物不足乱典刑,特锁付边郡。"于是传送宁州,于道杀之,时年三十六。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当适使人进哉/何卿才之更茂也/宅生结意可复/佳耳属华/比彩何更工邪/视己反覆/慰亦无已/
B.岂当适使人进哉/何卿才之更茂也/宅生结意/可复佳耳/属华比彩/何更工邪/视己反覆/慰亦无已/
C.岂当适使人进哉/何卿才之更茂也/宅生结意可复/佳耳属华比彩/何更工邪/视己反覆/慰亦无已/
D.岂当适使人进哉/何卿才之更茂也/宅生结意/可复佳耳属华/比彩何更工邪/视己反覆/慰亦无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中的“太子”,指封建时代君王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能指其他儿子。
B.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C.西京,古都名。西汉都成在长安,东汉改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
D.丁母艰中“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此处指母亲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周朗在少年时便气度不凡,和他哥哥周峤志向不同,周峤非常嫉妒他,周朗最先当南平王刘铄冠军行参军,太子舍人,因为休假不请示,被免官除名。
B.刘义恭出镇彭城,义恭府中主簿羊希跟着义恭一同赴任。羊希给周朗写了一封书信嘲笑他,叫他为义恭出谋划策,周朗回信说自己不愿意。
C.皇上要求朝中每个臣子抒发自己的意见,周朗上书,结果他的文章奏上不合皇帝的意思,便主动辞官离职。
D.周朗很有孝心,他的母亲想着打猎的场面,周郎于是找人把那块荒地全圈起来,点起火来,叫他的母亲观看,不料引起火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无世不有言事,未时不有令下,然而升平不至,昏危是继,何哉?
(2)火逸烧郡廨,朗悉以秩米起屋,偿所烧之限,称疾去官,遂为州司所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古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近,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力战为名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既克,公问其故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小题3】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前两句是课本内容,第三句式前面文言文里画横线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