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宣慰使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夏国公,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子,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B.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管全国的民政、田赋、户籍。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谥属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们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北平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拒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5 09:0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暗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讷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B.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C.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D.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及第即可成为进士。
B.服阕: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C.正德九年:年号纪年法。古时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例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D.疏:奏章。它是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进言时使用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和“奏议”,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密令龙英和赵元瑶逮捕屡次为非作歹的太平知州李浚,也多次上奏章极力举荐仕途不顺的贤才。
B.胡世宁通晓军事,果敢有谋。在赴京途中遇流寇攻打州城,他出谋划策,成功防守,从而化解了敌寇攻城的危机。
C.胡世宁不畏权贵,嫉恶如仇。担任德安推官时,他制裁了骄横的岐王;作为江西副使,他大胆劝谏,要皇上遏制宁王宸濠的势力。
D.胡世宁处事严正,刚直不阿。与李承勋、张璁及桂萼等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因个人情感而轻易更改主张、附和他人言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2)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州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曾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
B.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C.先,古代用以尊称已故之人,如“先考”“先妣”分别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文中“先”指先帝。
D.隆庆,明朝皇帝明穆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一个皇帝使用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B.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张曰韬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好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将情况向皇上报告,事件得以平息。
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洸的罪行。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2)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B.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C.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D.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到了成年即可取字,通常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世宗是“庙号”,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祖”“宗”。从汉代开始,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称“太祖”“高祖”或“世祖”。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任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自己的老母亲祝寿,仅仅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专心致志地设坛求福,无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见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并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而受冤的人。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就恶人先告状,上疏诋毁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没有同意。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县,供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2)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

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诉之帝,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得释,谪贤福建参政。未行,王翱奏贤可大用,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复尚书,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贤顾忌不敢尽言,然每从容论对,所以裁抑之者甚至。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初,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成化二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赠太师,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李贤列传》,有删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
B.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
C.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
D.贤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寻悟/待之如初/每独对/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或遣中官就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举人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乾隆皇帝赐名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C.传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镌,被历朝历代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
D.江南织造,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与杭州织造并称“江南三织造”,专办宫廷御用各类纺织品。《红楼梦》中贾政曾担任江宁织造的要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很有学识。乡试考了第一,又能考中进士,所写正本十策常伴皇帝身边,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李贤很受信任。无论是景泰年间,还是英宗复位以后,或者宪宗即位后,他都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重用。
C.李贤敢于进谏。在面对权臣石亨的意见时,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最终让皇帝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D.李贤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在长江南北水灾后,力主朝廷出台宽恤政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2)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钟,字宣之,钱塘人。成化十一年进士。为刑部主事,迁郎中,奉命安辑江西、福建流民。还言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远、龙南,广东程乡皆流移错杂,习斗争,易乱,宜及平时令有司立乡社学,教之《诗》《书》礼让。弘治初,再迁四川按察使。马湖土知府安鳌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佥事曲锐请巡按御史张鸾按治,钟赞决,捕鳌送京师,置极刑。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十一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建议增筑塞垣。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延亘千余里,缮复城堡二百七十所,悉城缘边诸县,因奏减防秋兵六千人,岁省挽输犒赉费数万计。所部潮河川去京师二百里,居两山间,广百余丈,水涨成巨浸,水退则坦然平陆,寇得长驱直入。钟言:“关以东三里许,其山外高内庳,约余二丈,可凿为两渠,分杀水势,而于口外斜筑石堰以束水。置关堰内,守以百人,使寇不得驰突,可免京师北顾忧,且得屯种河堧地。”兵部尚书马文升等请从之。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正德元年,由巡抚贵州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改掌南京都察院,就迁刑部尚书。四年冬,掌院事。五年春,湖广岁饥盗起。命钟以本官总制军务,陕西、河南、四川亦隶焉。沔阳贼杨清、丘仁等僭称天王、将军,出没洞庭间。围岳州,陷临湘,官军屡失利。钟檄都指挥潘勋、柴奎,布政使陈镐,副使蒋昇击破之于麻穰滩,擒斩七百四十余人,贼遂平。初,钟掌院事,刘瑾方炽。及瑾诛,言官劾钟徇瑾挞御史。朝议以钟讨贼,置不问。嘉靖三年卒,谥襄惠。
(节选自《明史·洪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B.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C.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D.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防秋:古代西北游牧部落常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C.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即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D.湖广:地名,在明清时代及其后指的是两湖(湖北、湖南)和两广(广东、广西)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钟主张办学,教化百姓,安抚江西、附件流民回朝后,他建议有关部门在流民杂居地区设立乡社学校,用《诗》《书》的礼仪谦让来教育他们。
B.洪钟执法严明,除恶务尽。马湖王官知府安鳌为非作歹二十年,百姓恨之入骨,但受到有关官吏包庇,洪钟一上任就决定逮捕安鳌,立即处死。
C.洪钟整顿边防,厉行节约。任顺天巡抚时,他整顿蓟州边防,增筑塞垣,缮复城堡,并上奏请求削减防秋兵六千人,为国家节约了数万军需经费。
D.洪钟统领军务,平叛有功。正德五年春,湖广盗起,皇帝命令洪钟总领军务;沔阳盗贼包围岳州,攻陷临湘,屡败官军,洪钟主持平息了贼寇。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
(2)及瑾诛,言官劾钟徇瑾挞御史。朝议以钟讨贼,置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