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之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系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杀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 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 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 李王邓来列传》)

[注] 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
③消:病名,即糖尿病。 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B.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C.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D.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谥:古代和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B.连年乞骸骨   乞骸骨:官员自请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C.以时视事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D.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大司空:古代官职名称,主管水利、营建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心怀鸿鹄之志。他虽然先后为刘歆、王莽做事,后来因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辞去王莽授予的官职,等待日后恢复刘姓汉室的机会。
B.李通极力支持在外逃亡的光武帝(后来称帝的刘秀)。在下江、新市起兵后,李通与堂弟李轶共议迎接光武帝,并与光武帝谋划起兵之事。
C.李通功高位显。他为光武帝建功立业,而且又迎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宁平公主,所以备受光武帝器重,也被大臣认可。
D.李通能审时度势,不重权位。虽有朝臣赞誉,官位显赫,但在天下太平之后常以病请求辞官退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杀之。
(2)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10:1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令来自诣,此罪人也。”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一》)
(注)旐(zhà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逐捕盗贼,督课郡国课:考核
B.收捕,皆伏其辜辜:罪过
C.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纳:采纳
D.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明:通晓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隽不疑谙于“刚柔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②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③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④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⑤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史收缚 ⑥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④D.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隽不疑拜见暴胜之时,举止高雅从容,谈吐不凡,使暴胜之深感敬佩,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B.隽不疑做京兆尹时,审理属县案件多有平反,这也与他的母亲有关。囚犯中如果没有能够被释放的,他的母亲就会很生气,并因此不吃饭。
C.因为卫太子获罪于先帝,逃跑在外而不接受死刑,而如今才来到皇城自首,所以隽不疑认为他有罪,命人当场拘捕。
D.隽不疑处理大事的才能在朝廷中很受官员们的钦佩,官员们都觉得赶不上他,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日:乎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熟悉,精通
B.以即墨燕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得看出来
D.而城中鼓噪之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②适莽苍,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②谨拜表
C.①当有神人我师②奚以之为九万里而南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②盖余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小题3】下列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3分)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3分)
(3)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
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允升,陕西长安人。成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五年,权漕运总督。淮上患剧盗久未获,允升诇得其巢,遣吏士往捕。岁除夕,盗方饮酒,未戒备,悉就执。六年,召为刑部侍郎,历礼、兵、工三部,而佐兵部为久。念国家养兵勇糜饷糈,因条列练兵裁勇机宜,上嘉纳。

初,允升观政刑曹,以刑名关民命,穷年讨测律例,久之有所得。凡所定谳,案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长官信仗之,有大狱辄以相嘱。其鞫囚如与家人语,务使隐情毕达,枉则为之平反。江宁民周五杀朱彪,遁;参将胡金传欲邀功,捕僧绍棕、曲学如论死。侍读学士陈宝琛纠弹之,上命允升往按,廉得实,承审官皆惩办如律。

二十二年,太监李苌材、张受山构众击杀捕者,严旨付部议。允升拟援光棍例①治之,而总管太监李莲英为乞恩,太后以例有“伤人致死、按律问拟”一语,敕再议。允升言:“李苌材等一案,既非谋故斗杀,不得援此语为符合。且我朝家法严,宦寺倍治罪。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夫立法本以惩恶,而法外亦可施仁。皇上果欲肃清辇穀,则仍依原奏办理;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疏上,仍敕部议罪。其时莲英遍嘱要人求末减,允升不为动。复奏请处斩张受山,至李苌材伤人未死,量减为斩监候,从之。

二十三年,其从子济关说通贿,御史张仲炘、给事中蒋式芬先后论劾,允升坐不远嫌,镌三级,贬授宗人府府丞。次年,谢病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光棍例,《大消律》对那些偷盗搂扒、斗殴杀人的凶恶之徒犯法照“光棍例”议罪,定罪严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B.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C.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D.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指通过进士科考试的人,明清时指通过科举最后一级考试即院试的人。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通过水路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C.辇毂,原指古代天子的车驾,后代指天子;又因京城在天子车驾之下,故其也代指京城。
D.从子,在古代指兄弟的儿子,即侄子;“从”指堂房亲属,如将堂兄弟称为“从兄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虑到国家养兵耗费太大,薛允升向朝廷分条陈述裁员练兵的方法,得到皇上肯定并被采纳
B.参将因急于邀功而抓捕他人以顶罪,薛允升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调查,对相关人员依法惩办。
C.太监李、张牵涉命案,李莲英先为二人乞恩,后四处请托谋求从轻处罚,薛允升始终坚持按律治罪。
D.薛济卷入一起行贿案遭弹劾,薛允升受牵连而被降三级,贬为宗人府府丞,第二年托病辞官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定谳,案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长官信仗之,有大狱辄以相嘱。
(2)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二)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释褐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以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谓之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

及元昊入寇,密诏偕选强壮万人,策应麟、府。偕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以军法从事。”诏如所请。并人大惊畏。有中官预军事素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管赴河外,戒曰:“遇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中人不服,捧檄诉。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翌日告疾,未几遂卒。于是军政肃然。

偕在并州日,尝论《八阵图》及进神盾、劈阵刀,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盾。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职为从官,不思为国讨贼,而助元昊不臣之请,罪当诛。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

偕性刚而忠朴,敢为大言,数上书论天下事,议者以为迂阔难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小题1】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B.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C.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D.至是帝命/以步卒五百如其法/布阵于庭/善之/乃下其法于诸路/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
【小题2】下列对两段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B.乞骸骨,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褐是粗布衣服,古代平民服褐,因此,褐常代指平民。《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乃使其从者衣褐”句。
D.文中河外,指黄河以北地区。与此相对的是“河内”,《寡人之于国也》中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小题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时,暗中查知河间奸邪豪右的姓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就安宁了。
B.杨偕敢于直谏,郭皇后被废和陈氏女被选入宫,杨偕均冒死劝谏;还多次上书论述时政和官员升降任用的弊端。
C.在策应麟、府两地时,杨偕对干预军事、不服调遣的监军进行严厉训斥,致使监军惊慌失措,不几日死去。
D.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实力日渐衰弱,元昊不愿称臣,可暂时答应其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方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谓之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
(3)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